一种整流风道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183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流风道及空调器,具有底座,包括:风道内表面,所述风道内表面与贯流风叶之间形成出风风道;以及出风结构,与风道内表面连接,用于提供风道出风口;所述底座风道内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平行分布的导流叶片,并且每个所述导流叶片垂直于所述底座的风道内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降噪整流风道解决了空调出风口出风不均产生喘振噪音,以及由于出风不均导致出风温度的不均,使空调舒适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流风道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整流风道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柜机、挂机空调多采用贯流风叶及风道,在高速旋转时会因风叶表面气流紊乱、风叶尾缘涡流脱离等原因产生较大气动噪声,气流轴向上相互窜动干扰,影响风叶的气动性能;同时由于贯流风道较长,轴向固定支撑较少,实际加工、运输、挤压、温度变化均可能使风道变形,使得风叶蜗舌间隙沿轴向不均匀,导致出风口出风不均极易产生喘振噪音,另外由于出风不均会导致出风温度的不均匀,使空调舒适性变差。现有的空调风机降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蜗舌进行改进,或者通过对风机与蜗舌及风道的匹配方式进行设计,从而对风叶的出风进行导流,而对于风道部分出现风叶表面气流紊乱、风叶尾缘涡流脱离等原因产生较大气动噪声,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为了解决空调出风口出风不均极易产生喘振噪音,以及由于出风不均会导致出风温度的不均匀,使空调舒适性变差的问题,亟需一种改进的降噪风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整流风道,以解决风道气动噪声及喘振噪音较大的问题,提高风叶的气动性能,同时解决贯流风叶出风不均及出风温度不均问题,提高空调舒适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整流风道,包括:底座,包括风道内表面、设置于风道内表面内侧两端的圆环形固定结构及出风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支撑贯流风叶的两端,贯流风叶通过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风道内表面的内侧,所述风道内表面的内侧与贯流风叶相对设置;所述出风结构与风道内表面连接,用于提供风道出口。多个导流叶片,沿着进风口向出风口的方向,平行设置于底座风道内表面的内侧,并且每个导流叶片垂直于底座的风道内表面设置,用于对风道内的出风进行导流。进一步地,所述平行分布的导流叶片在底座上设置的位置,是对应于各贯流风叶的风叶连接面处。由贯流风道的工作原理可知,气流由进风口进入,经过蒸发器送到贯流风叶,由贯流风叶旋转送风,由于各贯流风叶的连接面处在做功较小,在风道对应位置设置导流叶片,对风量影响较小,可以提高贯流风道及风叶的做功效率,同时解决贯流风机出口速度不均、舒适性差及易产生喘振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平行分布的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隔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的一侧与底座风道内表面贴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与贯流风叶相对的一侧与贯流风叶外圈的间隙保持相等,并且与贯流风叶外圈的间隙L控制在3~10mm内,防止对贯流风叶结构产生干涉。进一步的,导流叶片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贯流风叶圆心的连线,与导流叶片靠近进风口的另一端与贯流风叶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a为15°~4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的片数为2~26片;所述导流叶片的厚度为1.5-5mm;对导流叶片数量和厚度的选择考虑到对出风量的影响及整流的效果两个方面。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采用ABS材质或其他塑性材质,例如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风道的导流叶片可以与底座一体成型;也可作为独立件单独加工,再可拆卸地装配在风道中。由于底座的风道内表面上设置了导流叶片,可以对气流进行整流,使得紊乱的气流流向变得规律,同时,一体成型的导流叶片设置在底座的风道内表面,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还能进一步防止底座变形,从而在两方面减小了风道出风噪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整流风道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整流风道方案,旨在提高贯流风道及风叶的做功效率,解决贯流风机出口速度不均、舒适性差及易产生喘振的技术瓶颈,通过风道内导流叶片的作用对气流进行整流,防止风在风道内横向窜动保证气流的平稳性使气流从风口均匀流出。(2)本技术所述的降噪整流风道方案,导流叶片在底座上分布的位置,对应于各贯流风叶的连接面处,对风量影响较小,可以提高贯流风道及风叶的做功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整流风道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整流风道安装的立体布局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整流风道安装的垂直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整流风道中导流叶片的分布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导流叶片,3-进风口,4-蒸发器,5-贯流风叶,6出风口,7-风叶连接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整流风道的结构。图1为本实施例中整流风道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整流风道包括:底座1,包括风道内表面、设置于风道内表面内侧两端的圆环形固定结构及出风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支撑贯流风叶5的两端,贯流风叶5通过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风道内表面的内侧,所述风道内表面内侧与贯流风叶5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风道内表面的中心角度为15~45度;所述出风结构与风道内表面连接,用于提供风道出风口6。多个导流叶片2,平行设置于底座1风道内表面的内侧,并且每个导流叶片2垂直于底座1的风道内表面设置,用于对风道内的出风进行导流;所述多个平行分布的导流叶片2之间的间隔相同。优选地,导流叶片2的一侧为弧线结构,与底座1风道内表面内侧贴合;另一侧与贯流风叶相对,为与贯流风叶平行的弧线型,并且弧线与风叶的间隙L控制在3~10mm内,防止间隙过小对贯流风叶5结构产生干涉,而间隙太大对气流影响较小;导流叶片以贯流风叶5圆心为中心,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贯流风叶5圆心的连线,与导流叶片2靠近进风口的另一端与贯流风叶5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a为15°~45°。导流叶片2的片数为2~26片;其厚度优选为1.5-5mm,所述导流叶片2通常采用ABS塑料材质或其他塑性材质,例如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其中,风道的导流叶片2可以与底座1一体成型;也可作为独立件单独加工,再可拆卸地装配在风道中。所述导流叶片2与底座1弧度贴合,不仅能使得风叶表面紊乱的气流变得规律,还能进一步防止底座变形,从而在两方面减小了风道出风噪声;若导流叶片作为单独件加工再装配在底座中使用,叶片材料可选择结构强度更大的材料,例如采用结构强度大于底座1的材料,进一步防止变形。图2为本实施例中整流风道安装的立体布局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整流风道安装的垂直剖面图。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为设置在贯流风叶5及底座1下方的风道内表面,在风道内表面上方设置有蒸发器4,所述蒸发器4为U形结构,设置在贯流风叶5与风道相对的一侧,贯流风叶5设置在蒸发器4的U形结构内侧,用于在工作时被驱动进行转动,实现由进风口3到出风口6的送风;所述贯流风叶5与蒸发器4相对的一侧为底座1的风道内表面,所述风道内表面的内侧与贯流风叶5之间形成出风风道;在所述贯流风叶5与风道相对的一侧,还可设置用于导流的蜗舌结构(图未示)。导流叶片2设置在风道内表面内侧,风道的出风结构设置在风道内表面上部。在采用贯流风叶5及风道的室内柜机、挂机空调工作过程中,气流由送风口进入,经过U形蒸发器4进行蒸发换热,再进过贯流风机进行转动送风,此时通过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1),包括:风道内表面,所述风道内表面与贯流风叶(5)相对设置;以及出风结构,与风道内表面连接,用于提供风道出风口(6);其中,所述风道内表面沿着进风口(3)向所述出风口(6)的方向上设置有平行分布的多个导流叶片(2),并且每个导流叶片(2)垂直于所述风道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1),包括:风道内表面,所述风道内表面与贯流风叶(5)相对设置;以及出风结构,与风道内表面连接,用于提供风道出风口(6);其中,所述风道内表面沿着进风口(3)向所述出风口(6)的方向上设置有平行分布的多个导流叶片(2),并且每个导流叶片(2)垂直于所述风道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分布的多个导流叶片(2)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贯流风叶(5)的风叶连接面(7)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分布的多个导流叶片(2)之间的间隔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2)与底座(1)连接的一侧与所述风道内表面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江华付杰古汤汤张伟捷邵佩佩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