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596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后车厢和连接转向架;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前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后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连接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且连接转向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由于连接转向架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因此连接转向架可同时承受前车厢与后车厢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厢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Tooth rail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ooth rail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carriage, a rear carriage and a connecting bogie; a front carriage has a hollow cavity with a first opening at one end,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front carriage; a rear carriage has a hollow cavity with a second opening at one end, and one end of the rear carriag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pening. The connecting bogie is arranged below the front carriage and the rear carriage, and the connecting bogi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respectively. Because the connecting bogie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and rear compartments, the connecting bogie can bear the gravity of the front and rear compart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us further avoiding the sloshing of the toothed rail compartments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toothed rail vehicles, thereby enhancing the ride experience of passe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轨车辆
本技术涉及齿轨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齿轨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齿轨车辆的前后车厢通过铰接部相连接,其中铰接部的下方无相关部件承受铰接部的重力,因此在齿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铰接部会产生剧烈的摆动,从而致使齿轨车辆发生晃动,容易使乘客发生意外,因此如何避免齿轨车辆发生晃动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齿轨车辆。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后车厢和连接转向架;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前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后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连接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且连接转向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前车厢的一端,同时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其次,将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后车厢的一端,同时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再次,通过将连接转向架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并且将连接转向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实现前车厢、后车厢和连接转向架三者连接成一体,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避免齿轨车辆产生晃动。由于连接转向架同时设置在前车厢与后车厢的下方,因此连接转向架可同时承受前车厢与后车厢的重力,进一步避免了齿轨车辆产生晃动,提高了齿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齿轨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第一切口设置在第一开口处,且第一切口将前车厢的两侧壁贯通;第二切口设置在第二开口处,且第二切口将后车厢的两侧壁贯通;其中,连接转向架同时嵌于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第一切口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并且使第一切口将前车厢的两侧壁贯通;其次,将第二切口设置在第二开口处,并且使第二切口将后车厢的两侧壁贯通;再次,通过将连接转向架同时嵌于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以实现连接转向架隐藏在前车厢和后车厢中,不仅减低了齿轨车辆的整体高度,从而拓宽了产品的适用性,而且还时齿轨车辆更加美观,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前车厢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一连接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以提升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后车厢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二连接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连接转向架转动连接,进一步提升了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铰接棚;铰接棚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铰接棚的另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且铰接棚位于连接转向架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铰接棚的一端与前车厢相连接;其次,将铰接棚的另一端与后车厢相连接,同时将铰接棚位于连接转向架上,以实现铰接棚对前车厢与后车厢连接处的密封,不仅可以避免冷空气从前车厢与后车厢的连接处进入,从而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度,还可以避免乘客从前车厢与后车厢的连接处发生意外,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铰接棚为弹性体。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铰接棚设置为弹性体,不仅可以提升齿轨车辆的灵活性,从而使齿轨车辆可在曲率半径更小的轨道弯道上行驶,进而扩大齿轨车辆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因轨道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够而造成齿轨车辆脱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齿轨车辆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齿轨车辆的装配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齿轨车辆还包括:第一驱动转向架和第二驱动转向架;第一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的下方,且第一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第二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后车厢的下方,且第二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前车厢的下方,并且使第一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以提高齿轨车辆的动力;其次,通过将第二驱动转向架设置在后车厢的下方,并且使第二驱动转向架带动齿轨车辆移动,进而提升了齿轨车辆的动力,使齿轨车辆可爬坡行驶,拓宽了齿轨车辆的适用范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齿轨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2前车厢,1022第一连接部,104后车厢,1042第二连接部,106连接转向架,108铰接棚,110第一驱动转向架,112第二驱动转向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齿轨车辆。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轨车辆,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102、后车厢104和连接转向架106;前车厢102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前车厢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22;后车厢104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后车厢10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42;连接转向架106设置在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下方,且连接转向架106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22和第二连接部1042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一连接部1022设置在前车厢102的一端,同时前车厢102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其次,将第二连接部1042设置在后车厢104的一端,同时后车厢104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再次,通过将连接转向架106同时设置在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下方,并且将连接转向架106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22和第二连接部1042相连接,以实现前车厢102、后车厢104和连接转向架106三者连接成一体,从而提高齿轨车辆的稳定性,避免齿轨车辆产生晃动。由于连接转向架106同时设置在前车厢102与后车厢104的下方,因此连接转向架106可同时承受前车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所述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前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后车厢,所述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后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连接转向架,所述连接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前车厢与所述后车厢的下方,且所述连接转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轨车辆包括:前车厢,所述前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前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后车厢,所述后车厢为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后车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连接转向架,所述连接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前车厢与所述后车厢的下方,且所述连接转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轨车辆还包括:第一切口,所述第一切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切口将所述前车厢的两侧壁贯通;第二切口,所述第二切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切口将所述后车厢的两侧壁贯通;其中,所述连接转向架同时嵌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前车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润山付电明程士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阳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