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743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用于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上,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包括电池和电池组装框架,电池安装在电池组装框架的电池孔穴中,本系统包括液态热媒泵、温度传感器、液态热媒流道和温控装置,液态热媒泵与温控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温度传感器设于电池组装框架上,液态热媒泵、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装置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液态热媒流道与液态热媒泵、电池组装框架连接,液态热媒流道分布在电池孔穴周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保持电池组温度稳定,提高电池温度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车用电池组降温多采用气冷方式,即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实现散热降温,但由于电池组有组装框架阻碍,总是存在电池组散热不均匀的问题,同时,气冷方式本身也存在效率较低的缺陷,致使降温效果有限。另外气冷方式一般使用风扇,风扇只能降温,却无法升温,而在我国北方冬季特低温情况非常严重,往往在低温下电池也会频发故障,此时电池组需要加温、保温。因此电池组应配置恒温装置,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温度管理需要。公开号为CN104319430A的专利技术专利于2015年1月28日公开了一种恒温型电池组,包括电池框体和电池组,电池框体设置有恒温保持组件,恒温保持组件一端设有风机,所述恒温保持组件另一端端部设有通风孔架;所述电池框体设有放置电池组的电池组腔体,电池组放入电池组腔体中,电池组由形成多排多列的单体电池组成;所述通风孔架设置有与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相通的通风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设有恒温保持组件保持整个电池组整体的温度平衡,提高了电池组的寿命和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用于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上,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包括电池(1)和电池组装框架(2),电池(1)安装在电池组装框架(2)的电池孔穴(3)中,其特征是包括液态热媒泵(4)、温度传感器、液态热媒流道和温控装置(5),液态热媒泵(4)与温控装置(5)通过管道连接,温度传感器设于电池组装框架(2)上,液态热媒泵(4)、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装置(5)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液态热媒流道与液态热媒泵(4)、电池组装框架(2)连接,液态热媒流道分布在电池孔穴(3)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用于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上,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包括电池(1)和电池组装框架(2),电池(1)安装在电池组装框架(2)的电池孔穴(3)中,其特征是包括液态热媒泵(4)、温度传感器、液态热媒流道和温控装置(5),液态热媒泵(4)与温控装置(5)通过管道连接,温度传感器设于电池组装框架(2)上,液态热媒泵(4)、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装置(5)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液态热媒流道与液态热媒泵(4)、电池组装框架(2)连接,液态热媒流道分布在电池孔穴(3)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其特征是温控装置(5)上设有液态热媒入口、加热器和液态热媒出口,液态热媒入口和液态热媒出口通过出入口直通管连通,加热器通过支管并联在出入口直通管上,出入口直通管、支管上分别设有阀门,阀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无焊接电池组液体恒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液态热媒流道包括外管道(6)和内腔道(7),内腔道(7)设于电池组装框架(2)内部,外管道(6)与内腔道(7)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杰李星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