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取纳米硅粉进行羟基化处理;(2)在一定的温度、pH作用下,油浴回流将硅烷偶联剂水解,与纳米硅表面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产生联结;(3)所述溶液,离心、干燥,低温烧结;(4)将所述产物加入有机碳溶液、纳米TiO2球磨处理;(5)所述产物恒温煅烧,得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绿色简便、可控性强、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批量生产,且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绿色环保和兼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的探索。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的石墨类碳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较小(372mAh/g),极大限制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在已知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Li22Si5,4200mAh/g)和适宜的嵌锂电位,且地球储量丰富,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目前Si在作为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其在脱嵌锂的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300%),导致在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的衰减。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传统的碳硅机械复合、掺杂惰性元素、设计核壳结构、空心结构、纳米线、纳米阵列等。但其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依然是商业化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负极材料首次首次放电效率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且工艺绿色简便、可控性强、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批量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实现的,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羟基化改性纳米硅;(2)硅烷偶联剂在酸性条件发生水解生成羟基,溶液温度0~30℃,水解时间为1~9h;(3)纳米Si与水解的硅烷偶联剂混合,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油浴回流加热1~12h,使硅烷偶联剂与纳米Si脱水缩合;(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之后在保护气氛下低温煅烧;(5)将有机碳、纳米TiO2与步骤(4)得到的产物混合后,经过低速球磨搅拌,然后将产物水浴蒸干,在氩气保护环境中,恒温煅烧,得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进一步,步骤(1)中,纳米Si的粒度为30~200nm;羟基改性溶液为浓硫酸与过氧化氢的混合液,其中两者的体积比为1:1~3:1。进一步,步骤(2)中,溶液温度范围为0~30℃,溶液pH值范围3~5;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下属物质的一种或几种:冰醋酸、柠檬酸、草酸;所用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水解时间为1~9h。进一步,步骤(3)中,水解的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1~20%,油浴回流温度50~85℃,反应时间1~12h。进一步,步骤(4)中,低温煅烧温度200~300℃,煅烧时间1~5h。进一步,步骤(5)中,TiO2粒径为5~100nm;有机碳为以下物质的一种或几种,包括壳聚糖、阿拉伯树胶、蔗糖、葡萄糖、酚醛树脂、沥青、聚苯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苯胺、聚乙烯醇缩丁醛三聚氰胺等,所述有机碳煅烧后的残炭量占最终负极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球磨介质为乙醇、NMP、DMF、氩气、氮气或者真空环境,球磨转速为50~300r/min,设定正反转交替方式搅拌,球磨时间为0.5~2h;纳米Si与TiO2的质量比为10:1~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将所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上的应用。包括将三维多孔状负极材料制备成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维多孔状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按重量比(70~80):(20~10):10均匀混合,调成浆料后涂覆在铜箔上形成涂覆层,并经真空干燥5~24个小时、辊压,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进一步,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碳Super-P或导电炭黑,所述涂覆层厚度为100~180μm,所述辊压的厚度为75~150μm,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50℃~10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硅粒子进行改性,通过低温煅烧在硅表面形成薄的氧化层,即防止硅颗粒的团聚又部分地约束体积效应,并且掺杂机械性能强、化学稳定的TiO2,进一步提升复合体系的结构稳定性,最后利用有机碳的裂解形成包覆壳层,综合提升电子传输能力和充放电效率,改善循环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XRD;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低倍SEM;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高倍SEM;图4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图5为对比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纯Si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图6为对比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纯TiO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3个具体实施例以及2个对比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40ml其中浓硫酸:过氧化氢=1:1体积比的溶液处理1.0g纳米Si颗粒20min。(2)取30ml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草酸溶液,调整体系的pH值3~5,室温水解9h。(3)将步骤(1)羟基化改性的纳米硅与步骤(2)水解的硅烷偶联剂混合,保护性惰性气氛中,80℃油浴回流加热5h,使硅烷偶联剂与纳米硅脱水缩合。(4)将步骤(3)制备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然后将样品在保护气氛下低温250℃煅烧2h;(5)将4g有机碳,其中柠檬酸与沥青的质量比为3:1、1.0g纳米TiO2与步骤(4)得到的产物混合后,放入球磨罐,设定正反转,湿法球磨介质采用乙醇/去离子水,300rpm/min球磨处理2h,然后将产物水浴蒸干,在氩气保护环境中,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700℃煅烧6h,得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将所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上的应用。包括将三维多孔状负极材料制备成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按照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粘结剂CMC:导电剂Super-P=80:10:10质量比均匀混合,调成浆料,涂覆在铜箔上,涂覆厚度为100微米,并经真空80℃干燥10个小时、辊压厚度为80微米,制备成锂离子电池负极片1。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40ml浓硫酸:过氧化氢=1:1体积比的溶液处理1.0g纳米Si颗粒20min。(2)取5ml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草酸溶液,调整体系的pH值3~5,室温水解9h。(3)将步骤(1)羟基化改性的纳米Si与步骤(2)水解的硅烷偶联剂混合,保护性惰性气氛中,80℃油浴回流加热5h,使硅烷偶联剂与纳米Si脱水缩合。(4)将步骤(3)制备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然后将样品在保护气氛低温250℃煅烧2h;(5)将4g有机碳,其中柠檬酸:沥青=3:1质量比、0.2g纳米TiO2与步骤(4)得到的产物混合后,放入球磨罐,设定正反转,湿法球磨介质采用乙醇/去离子水,300rpm/min球磨处理2h,然后将产物水浴蒸干,在氩气保护环境中,以1~5℃/min的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Si通过羟基化改性溶液进行初步处理;(2)调整溶液温度及pH值,将硅烷偶联剂水解,使环氧基官能团在酸性条件发生水解生成羟基;(3)在惰性气氛中,将纳米Si与水解的硅烷偶联剂混合,油浴回流加热,使硅烷偶联剂与表面富含羟基的纳米Si脱水缩合;(4)将步骤(3)所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在保护气氛下低温煅烧;(5)将有机碳、纳米TiO2与步骤(4)得到的产物混合后,进行低速球磨搅拌,然后将搅拌之后的产物水浴蒸干,在氩气保护环境中,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550~700℃,之后恒温煅烧2~10h,得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Si通过羟基化改性溶液进行初步处理;(2)调整溶液温度及pH值,将硅烷偶联剂水解,使环氧基官能团在酸性条件发生水解生成羟基;(3)在惰性气氛中,将纳米Si与水解的硅烷偶联剂混合,油浴回流加热,使硅烷偶联剂与表面富含羟基的纳米Si脱水缩合;(4)将步骤(3)所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在保护气氛下低温煅烧;(5)将有机碳、纳米TiO2与步骤(4)得到的产物混合后,进行低速球磨搅拌,然后将搅拌之后的产物水浴蒸干,在氩气保护环境中,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550~700℃,之后恒温煅烧2~10h,得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纳米Si的粒度为30~200nm;羟基化改性溶液为浓硫酸与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其中浓硫酸与过氧化氢的体积比为1:1~3:1。步骤(2)中,溶液温度范围为0~30℃,溶液pH值范围为3~5;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下属物质的一种或几种:冰醋酸、柠檬酸、草酸;所用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几种;水解时间为1~9h。步骤(3)中,水解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1~20%,油浴回流温度50~85℃,反应时间3~12h。步骤(4)中,低温煅烧温度2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亮,吴黎明,潘刚平,刘桥,汝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迈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