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绿色环保和兼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的探索。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的石墨类碳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较小(372mAh/g),极大限制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在已知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Li22Si5,4200mAh/g)和适宜的嵌锂电位,且地球储量丰富,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目前Si在作为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其在脱嵌锂的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300%),导致在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的衰减。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传统的碳硅机械复合、掺杂惰性元素、设计核壳结构、空心结构、纳米线、纳米阵列等。但其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依然是商业化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Si通过羟基化改性溶液进行初步处理;(2)调整溶液温度及pH值,将硅烷偶联剂水解,使环氧基官能团在酸性条件发生水解生成羟基;(3)在惰性气氛中,将纳米Si与水解的硅烷偶联剂混合,油浴回流加热,使硅烷偶联剂与表面富含羟基的纳米Si脱水缩合;(4)将步骤(3)所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在保护气氛下低温煅烧;(5)将有机碳、纳米TiO2与步骤(4)得到的产物混合后,进行低速球磨搅拌,然后将搅拌之后的产物水浴蒸干,在氩气保护环境中,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550~700℃,之后恒温煅烧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Si通过羟基化改性溶液进行初步处理;(2)调整溶液温度及pH值,将硅烷偶联剂水解,使环氧基官能团在酸性条件发生水解生成羟基;(3)在惰性气氛中,将纳米Si与水解的硅烷偶联剂混合,油浴回流加热,使硅烷偶联剂与表面富含羟基的纳米Si脱水缩合;(4)将步骤(3)所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在保护气氛下低温煅烧;(5)将有机碳、纳米TiO2与步骤(4)得到的产物混合后,进行低速球磨搅拌,然后将搅拌之后的产物水浴蒸干,在氩气保护环境中,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550~700℃,之后恒温煅烧2~10h,得到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纳米Si的粒度为30~200nm;羟基化改性溶液为浓硫酸与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其中浓硫酸与过氧化氢的体积比为1:1~3:1。步骤(2)中,溶液温度范围为0~30℃,溶液pH值范围为3~5;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下属物质的一种或几种:冰醋酸、柠檬酸、草酸;所用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几种;水解时间为1~9h。步骤(3)中,水解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1~20%,油浴回流温度50~85℃,反应时间3~12h。步骤(4)中,低温煅烧温度2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亮,吴黎明,潘刚平,刘桥,汝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迈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