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664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混合器,属流体混合技术领域。包括前置管道、后置管道以及并列设置在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之间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入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入口的上侧,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出口的下侧,第一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后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本装置能实现利用自身结构充分冲击扰动有机物含量较高、粘度较大、易分层沉降的污泥浆类流体,防止流体沉积堵塞。

Pipe mix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ipeline mix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luid mixing technology. The inlet of the first pipeline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inlet of the second pipeline, the outlet of the first pipeline is locat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outlet of the second pipeline, and the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inlet of the first pipeline and the inlet of the second pipeline are locate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first pipe outlet and the second pipe outlet is less tha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rear pipe. The device can make full use of its own structure to disturb sludge slurry fluids with high organic content, high viscosity and easy stratification and sedimentation, and prevent fluid deposition and bloc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混合器
本技术属于流体混合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管道混合器。
技术介绍
管道混合器也称管式静态混合器,能够将多种流体混合均匀,在给排水和环保工程中应用广泛。现有的管道混合器多应用于粘度较低的气体、液体之间的混合,对于混合有机物含量较高、粘度较大、易分层沉降的污泥浆类流体适用性较差,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混合器,旨在解决现有管道混合器在混合易分层沉降的流体时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本装置能实现利用自身结构充分冲击扰动有机物含量较高、粘度较大、易分层沉降的污泥浆类流体,防止流体沉积堵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道混合器,包括用于引入流体的前置管道、引出流体的后置管道以及并列设置在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之间的用于连通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入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入口的上侧,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出口的下侧,第一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后置管道的横截面面积。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面积为前置管道横截面面积的1/5-1/4。进一步地,第一管道呈螺旋状绕第二管道半周。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入口与第一管道的出口之间的距离为前置管道管径或后置管道管径的9倍-11倍。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入口端轴线平行于前置管道的轴线。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的轴线夹角为25°-30°。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管径在沿第一管道的长度方向上相同。进一步地,在第一管道上还设有增压泵。进一步地,在前置管道与后置管道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本技术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在管体上分设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入口在第二管道入口的上侧,对于易分层沉降的流体,下层密度大的流体流入第二管道,上层密度小的流体流入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管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的横截面积,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内的流体速度相对于前置管道内的流体速度增大;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的出口下侧,速度增加的密度小的流体从第一管道内流出时对上侧的第二管道内密度较大的流体形成冲击扰动,防止第二管道内的流体沉积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面条成型刀具进行说明。面条成型刀具,包括用于引入流体的前置管道1、引出流体的后置管道2以及并列设置在前置管道1与后置管道2之间的用于连通前置管道1与后置管道2的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第一管道3的入口设置在第二管道4入口的上侧,第一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4出口的下侧,第一管道3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4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面积,第一管道3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二管道4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后置管道2的横截面面积。本装置在管体上分设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第一管道3的入口在第二管道4入口的上侧,对于易分层沉降的流体,下层密度大的流体流入第二管道4,上层密度小的流体流入第一管道3,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积与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积,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速度相对于前置管道1内的流体速度增大;第一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第二管道4的出口下侧,速度增加的密度小的流体从第一管道3内流出时对上侧的第二管道4内密度较大的流体形成冲击扰动,防止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沉积堵塞。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面积为前置管道1横截面面积的1/5-1/4。为保证从前置管道1内流出的流体进入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内后速度增加,需保证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面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从前置管道1处逐渐缩小至前置管道1横截面的1/5-1/4,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截取前置管道1的下侧部分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形式。第一管道3呈螺旋状绕第二管道4半周。第一管道3应能平缓的引出前置管道1并能平缓的并入后置管道2,不增加第一管道3内的弯管阻力。第一管道3的入口与第一管道3的出口之间的距离为前置管道1管径或后置管道2管径的9倍-11倍。第一管道3呈螺旋状绕第二管道4并在第二管道4的下侧并入,第一管道3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距离与前置管道1或后置管道2的管径呈比例设置,本实施例规定第一管道3入口与出口的间距为前置管道1管径或后置管道2管径的9倍-11倍,优选的为10倍。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轴线平行于前置管道1的轴线。第一管道3的入口端轴线与前置管道1的轴线平行,保证第一管道3内的流体能平缓的分流,不增加额外的阻力。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2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为保证第一管道3出口处的流体能充分扰动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第一管道3出口短的轴线与后置管道2的轴线呈夹角设置。第一管道3的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2的轴线夹角为25°-30°。本实施例提供第一管道3出口端轴线与后置管道2轴线夹角的优选实施例,夹角在25°-30°内能对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造成充分的冲击扰动,防止管道内的流体分层沉积。第一管道3的管径在沿第一管道3的长度方向上相同。第一管道3的管径越小,第一管道3内的流体速度越大,越能对第二管道4内的流体造成更好的冲击扰动,但是第一管道3的管径越小,第一管道3内的压力越大,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3在沿管长方向上,管径均匀无变化,保证第一管道3内的流体能无阻力流过。在第一管道3上还设有增压泵5。为增强第一管道3在出口端对第二管道4出口端的扰动效果,可在第一管道3上设置增压泵。请参阅图3,在前置管道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入流体的前置管道(1)、引出流体的后置管道(2)以及并列设置在所述前置管道(1)与所述后置管道(2)之间的用于连通所述前置管道(1)与所述后置管道(2)的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3)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4)入口的上侧,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4)出口的下侧,所述第一管道(3)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管道(4)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一管道(3)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管道(4)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后置管道(2)的横截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入流体的前置管道(1)、引出流体的后置管道(2)以及并列设置在所述前置管道(1)与所述后置管道(2)之间的用于连通所述前置管道(1)与所述后置管道(2)的第一管道(3)与第二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3)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4)入口的上侧,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4)出口的下侧,所述第一管道(3)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管道(4)入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前置管道(1)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一管道(3)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管道(4)出口端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后置管道(2)的横截面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前置管道(1)横截面面积的1/5-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呈螺旋状绕所述第二管道(4)半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混合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标杜献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