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增荣专利>正文

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9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所述伞套是一配合收伞后伞具长度的长筒形套体,套束在伞具的伞布外面,其是于所述伞套的外周缘面上如伞套开口的外周缘面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如黏扣带或扣纽,使所述伞套在取下不用时,可先收合成一缩小体积的小个体如一扁平矩形袋体,并藉所述组扣体由外扣合,以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的外型可固定住而不虞散开变形或展开,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能再以可拆装方式或固定方式,如在伞套上设一活动式环扣圈或直接利用所述扣体的扣合作用,而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如伞头、伞带或伞带头端的环圈上,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可简易附设在伞具上,以成为一可随伞携带且可随意收合或展开使用的伞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尤指在伞套的外周缘面上 设置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使伞套在取下不用时可先收合成一縮小体积 的小个体,并藉所述组扣体由外扣合而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的外型定型,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能再以可拆装方式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如伞头、伞带 或伞带头端的环圈上,藉以可随伞携带且可随意打开使用。
技术介绍
现有伞具可概分为折叠伞(folding umbrella),如图3所示的折叠伞10, 或不能折叠的一般长伞(unfolding umbrella),如图5所示的一般长伞20, 一 般而言,当折叠伞10或一般长伞20在贩卖时或收合(收伞)状态时,在伞布 的外面常会套上一与伞布同样具有防水及防泼水效果的伞套30、 30a, 一方面用 以增加伞具贩卖时的卖相及收合状态时的外观美感如图1、图2、图4所示,另 一方面可在欲携带已淋湿的伞具进入公众场所时,可藉所述伞套30、 30a套束 在伞布上以防止雨伞上水向外滴出;然而,所述伞套30、 30a是一与伞具分离 的个体,当伞套30、 30a由伞具上取下不用后,常会因使用者随处乱放而容易 遗失,致须要使用时却遍寻不着;又一般较小心的使用者常会将伞套30、 30a 以打结方式固定在一般折叠伞10的伞头11上所设的伞带12上如图3所示,或 以打结方式固定在一般长伞20的伞头21上如图5所示,以使伞套30能随伞携 带而不容易遗失;惟,如图3、 5所示伞套30的收取方式基本上并不美观,相 对也降低伞套的利用价值,致对伞具使用者而言,伞套30不用时已成为一累赘 的物品,失去伞具制造商或销售商当初每一伞具附加一伞套的用心及美意,也 相对增加伞套成本;尤其,在两天要携带已淋湿的伞具进入公众场所如百货公 司或办公大楼时,为防止雨伞上水向外滴出而造成地面湿滑或脏污,常会准备 或免费提供一长型塑料袋供套设在雨伞外以防其向外滴水,但所述长型塑料袋 是属于一用后即弃的塑料类物品, 一般而言并未回收再用,致相对增加塑料类废物量,不符合目前社会上所亟力要求的环保意识。本专利技术即针对上述现有伞 具的伞套无法有效地随伞携带致容易遗失的缺点而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是于所述伞套的外周缘面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使所述伞套在取下不用时可先收合成一縮小体积的小个体,并藉所述组扣体由外扣合而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的外型可定型住而不散开变形或展开,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能再以可拆装方式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如伞头、伞带或伞带头端的环圈上,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可附设在伞具上而成为一可随伞携带且可随意收合或展开使用的伞套,藉以解决现有伞套容易遗失的缺点及问题。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其中所述 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可利用在伞套上设置一活动式环扣圈或直接利用原有扣体的扣合作用,藉以可简易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如伞头、伞带或伞带头端的环圈上, 而增进操作的方便性,并提升伞套的附加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所述 伞套是一配合收伞后伞具长度的长筒形套体,供可由伞套的开口将伞套套束在 伞具的伞布外面,而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的外周缘面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使所述伞套在取下不用时,可先收合成一縮小体积的小个体, 并藉所述组扣体由小个体的外部扣合,以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的外型可定 型住而不散开或展开,并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能利用可拆装方式或固定方 式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上,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可附设在伞具上,藉以成 为一可随伞携带且可随使用需要而收合成小个体或展开成可使用的伞套,避免 伞套在取下不用后容易遗失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折叠伞及其附加伞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伞套的立体示意图3是图1伞套取下并打结在伞头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现有一般长伞及其附加伞套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伞套取下并打结在伞头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伞套使用于折叠伞上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伞套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8-图11是图7伞套由展开状态逐渐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的头端环圈上 的立体示意图13是图11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头环扣上的立体 示意图14-图1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18是图17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的伞带上的立体示 意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一伞套以扣钮当扣体的示意图20-图2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24是图23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25是本专利技术一伞套使用于一般长伞上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伞套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27-图30是图26中伞套由展开状态逐渐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31是图30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一般长伞伞带的头端环圈 头上的立体示意图32是图30中伞套己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一般长伞伞头环扣上的立 体示意图33-图3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37是图36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38-图41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伞套由展开状态收合成一小个体的收合过程示意图42是图41中伞套已收合成一小个体并挂饰在折叠伞伞带上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折叠伞10;伞头ll;伞带12;环圈13;伞头环扣14; 一 般长伞20;伞头21;伞带22;环圈23;伞头环扣24;伞套30、 30a;伞套40; 小个体40a;次小个体40b;开口41;外周缘面42;底部44;副袋45;扣体50、 50a、 50b;活动式环扣圈60;固定式环扣带70。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请参照图6-图13所示,图6是本专利技术使用于折叠伞10的伞套40的使用状 态立体示意图,图7是所述伞套40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8-图ll是所 述伞套40由展开状态逐渐收合成一縮小体积小个体(如一扁平矩形袋状体)的 立体示意图,图12、图13是所述伞套40已收合成一縮小体积小个体并挂饰在 伞头部上的收合状态立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40是一配合 收伞后的折叠伞10的长度而设计的长筒形套体,供可套束在一折叠伞10的伞 布外面,而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伞套40的外周缘面41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 互对应扣合的扣体50、 50a,而所述扣体50、 50a的结构型态或扣合方式不拘, 可为黏扣带型态如图7-图11所示或其他型态如扣钮等如图19所示,使伞套40 在取下不用时如图7所示,可先收合成一縮小体积的小个体40a如图11、图12、 图13所示的扁平矩形袋状体,并藉所述组扣体50、 50a由外扣合,以使所述伞 套收合后小个体40a的外型固定住而不虞散开变形或展开,使所述伞套收合后 小个体40a能以可拆装方式,如在伞套40上设一可简易控制开/闭的活动式环扣 圈60,而藉所述活动式环扣圈60以简易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上,如固定在伞头 11的伞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收合并随伞携带的伞套结构,所述伞套是一配合收伞后伞具长度的长筒形套体,由伞套的开口将伞套套束在伞具的伞布外面,而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的外周缘面上设置至少一组可相互对应扣合的扣体,所述伞套在取下不用时,先收合成一缩小体积的小个体,并藉所述组扣体由小个体的外部扣合,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能利用可拆装方式或固定方式固定在伞具的伞头部上,使所述伞套收合后小个体附设在伞具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增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