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5664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属于环保检测技术领域,所述装置为锥体框架结构,包括固定底盘、升降套筒、竖直杆、梁架、转动结构、绳体,框架结构下端包括固定底盘、升降套筒,框架结构上端包括梁架、转动结构,框架结构中间包括三根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与固定底盘、梁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套筒能沿竖直杆上下移动;绳体设置在竖直杆和梁架内,绳体下端与升降套筒底部固定连接,绳体上端穿过梁架;转动结构转动实现绳体的长度变化,绳体的长度变化带动升降套筒的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和灵活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生态修复领域,许多研究与实验是建立在室内模拟的基础上,类似沉水植物的腐解所释放氮磷对于底泥的影响,又或者是研究腐殖质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释放,都是在室内静态下研究,大多还是采用塑料桶内实验与观察。有些实验需要一定的水深条件,这就致使取样与观察的不便,即使有些方便取样的小器具,也会一定程度的扰乱静态实验。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沿岸生物生长量、释放营养物质量、净化水体能力等受水位影响的研究,人造盆地是室内研究水位实验的一种方法,但是工程量与占地面积都大,且无法实现升降控制与多次重复利用。目前,升降式深水网箱应用较广泛,但整体装置较为庞大复杂,不便于移动拆卸,如中国专利号CN201210484519.2,公开日为2013.03.13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升降式抗风浪深水网箱,该申请案的装置包括浮动在海平面上的环形主框架、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的囊网及用于定位主框架的锚泊装置,所述主框架由数个连接架和穿过连接架的环形浮管组成,还包括用于升降所述囊网的升降装置,所述囊网是一封闭式网体,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并位于所述囊网的上方,该申请案的装置能够通过升降装置躲避海风袭击,保证安全养殖,然而该申请案的装置占地面积庞大,仅能用于海水养殖,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技术的发展,控制水位研究以及水生生物或底泥等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操作复杂,甚至需要耗电耗能,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无能耗、无污染的装置的研发,如专利申请号CN201410405973,公开日为2017.12.15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土柱盆栽实验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负压水箱,且负压水箱出入口设置阀门,所述负压水箱密闭性良好,正常工作时关闭其入水口、管结构,所述管结构包括连通左、右两侧竖管的中部连通管和底部连通管,所述管结构的辅助导气口与所述负压水箱的辅助导气口通过辅助导气管连接,所述管结构的入水口与所述负压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连接,所述管结构的出水口通过一连接管与盆栽容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口和管结构内部均设置滤网,该申请案装置装置简单、高效、无能耗、无污染,然而仅仅能做到水位的控制,而不能实现样品的在自然水位中的高低的控制,因此无法应用于可控制水位的取样实验。在诸多水环境实验中,通常需要进行取样观察,如专利申请号CN201610652186.8,公开日为2016.11.09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装卸方便的组合式水质取样桶,该申请案的装置包括桶体、上盖和下盖,上盖的内腔里设置有上封水片,上盖的上端口处旋设有上阻挡块。下盖的内腔里设置有下封水片,下盖的上端口处设有下阻挡块。上盖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上法兰盘,下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下法兰盘,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通过多个螺栓和多个螺母紧固连接,使上法兰盘、上盖、桶体、下盖和下法兰盘连接成一整体。该申请案的取样设备过于完整,在使用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专利申请号CN201520564734.2,公开日为2016.01.20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水泥土质量检测取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圆锥形定位头和圆形套筒,所述圆锥形定位头圆形端面的直径与圆形套筒的直径相等,在圆锥形定位头的圆形面中央部位固定有吊绳,在圆形套筒的两端口分别设有吊绳支架,吊绳支架的中央部位设有直径大于吊绳直径的固定环,圆形套筒通过吊绳支架中央的固定环穿过吊绳,且沿着吊绳下降使其中一端面与圆锥形定位头的圆形面对接。该申请案的装置能对施工过程中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水泥土进行取样检测,然而该申请案的装置仅仅满足取样要求,并不能实现作为长期实验的一种容器。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升降式可控制水位方便取样的实验装置,以满足灵活进行控制水位的各种实验和取样观测。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式可控制水位方便取样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具备控制水位与方便取样两种功能,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节约装置经济成本,减少装置占地面积。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所述装置为锥体框架结构,包括固定底盘、升降套筒、竖直杆、梁架、转动结构、绳体,框架结构下端包括固定底盘、升降套筒,框架结构上端包括梁架、转动结构,框架结构中间包括三根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与固定底盘、梁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套筒能沿竖直杆上下移动;绳体设置在竖直杆和梁架内,绳体下端与升降套筒底部固定连接,绳体上端穿过梁架;转动结构转动实现绳体在竖直杆内的长度变化,绳体的伸缩带动升降套筒的上升或下降。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升降套筒包括升降底盘、塑料套层外圈,所述的升降底盘为圆盘结构,位于固定底盘上部,塑料套层外圈为圆环结构,位于升降底盘上部,所述升降套筒的高度可以由增加或减少塑料套层外圈的个数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竖直杆包括主杆和两根次杆,所述的转动结构包括主转动结构和次转动结构;所述的主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梁架上的转柄,所述的次转动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根次杆顶端的次转轴。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梁架之间设置卡槽,所述卡槽用于转柄的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升降底盘上设置垂直于升降底盘的突出部分,所述的突出部分包括三个,分别与三根竖直杆的位置相对应;绳体下端分别系于相对应的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能够在竖直杆内上下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卡槽为十字型或米字型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设在竖直杆外侧,用以将装置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梁架内设置绳体通道,所述的绳体通道用于限制绳体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绳体与绳体通道内壁之间的距离最小为2mm,最大不得超过绳体半径。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其样品采集选取框架式的升降式套筒代替现有技术中吸取采集方式,能较大程度上避免吸取采集样品时的上层水体扰动,产生水质紊流的现象,从而防止采集固体样品时上层的水分引入,因此采集的固体样品纯度更高,更具有针对性。(2)本技术的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其固定底盘能够防止装置晃动,保持稳定,装载固体样品的升降套筒由设置在竖直杆和梁架内的绳体控制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固体样品采集过程,且该操作是由转柄转动实现的,操作简单方便。(3)本技术的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其升降套筒由升降底盘和塑料套层外圈组成,通过升降底盘与塑料套层外圈组成的“容器框架”来实现固体样品的采集,可以根据待采集样品的体积控制升降套筒的高度,该升降套筒的高度通过添加或减少塑料套层外圈的个数进行调节,因此本技术的装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且升降底盘与塑料套层外圈组成的“容器框架”本身是一个框架,在用于固体样品采集时能够实现容器的功能,进一步缩小了材料成本,装置的组成更加轻便、简单。(4)本技术的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不仅可实现升降套筒底部的上升或下降以用于控制不同水位的固体样品的采集,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锥体框架结构,包括固定底盘(7)、升降套筒、竖直杆、梁架(3)、转动结构、绳体(5),框架结构下端包括固定底盘(7)、升降套筒,框架结构上端包括梁架(3)、转动结构,框架结构中间包括三根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与固定底盘(7)、梁架(3)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套筒能沿竖直杆上下移动;绳体(5)设置在竖直杆和梁架(3)内,绳体(5)下端与升降套筒底部固定连接,绳体(5)上端穿过梁架(3);转动结构转动实现绳体(5)的长度变化,绳体(5)的长度变化带动升降套筒的上升或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锥体框架结构,包括固定底盘(7)、升降套筒、竖直杆、梁架(3)、转动结构、绳体(5),框架结构下端包括固定底盘(7)、升降套筒,框架结构上端包括梁架(3)、转动结构,框架结构中间包括三根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与固定底盘(7)、梁架(3)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套筒能沿竖直杆上下移动;绳体(5)设置在竖直杆和梁架(3)内,绳体(5)下端与升降套筒底部固定连接,绳体(5)上端穿过梁架(3);转动结构转动实现绳体(5)的长度变化,绳体(5)的长度变化带动升降套筒的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套筒包括升降底盘(8)、塑料套层外圈(6),所述的升降底盘(8)为圆盘结构,位于固定底盘(7)上部,塑料套层外圈(6)为圆环结构,位于升降底盘(8)上部,所述升降套筒的高度可以由增加或减少塑料套层外圈(6)的个数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固体样品采集与观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杆包括主杆(1)和两根次杆(2),所述的转动结构包括主转动结构和次转动结构;所述的主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梁架(3)上的转柄(9),所述的次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崔鹏葛晓敏陈水飞胡亚萍周旭
申请(专利权)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