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和接缝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58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织造织物,其包括横跨机器方向的纬纱(10)和交织的经纱矩阵,该经纱在机器方向上以较窄的纱线(11)和较宽的纱线(12)交替织造。窄纱线(11)绕各最后的纬纱(10a)形成环路并回织,而宽纱线(12)延伸以形成交替安排的环路(14)而与枢轴线(15)接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造织物结构,部分地用在造纸机器布材和其它工业带类领域,特另涉及用于形成在这种织物中的连接接缝的结构,以连接织物的端部形成连续带。接缝的一般形式是通过延伸选择的织物纵向(机器方向)经纱越过最后的横向(横截方向)纬纱实现,以形成环路,其末端回织入织物中。未选择的机器方向的经纱绕最后的横向纬纱形成环路,且其末端回织入织物中。这种结构在专利文件GB-A-1488815中有说明,它公开了回织环路纱线的两种模式,并切短某些其它的MD纱线,以提供回织环路末端的空间。通常,所有经纱都具有同样的厚度或宽度,以致作为结果,当只使用一半经纱形成环路以给予该织物的相对端的相应环路的相间排列提供空间时,由于在该接缝区较大的敞开区域,接缝的拉伸强度较差,并且在接缝区有较高形成纸页的倾向,因为该织物的总宽度的大约50%是敞开区域。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多于50%的经纱形成环路。这一方法的一个例子是WO92/15743,其中,对于多于50%的空间由每一侧的环路使用的环路,获得环路相间排列的空间的问题通过彼此横跨相邻环路来解决。然而,使用多于50%的经纱和横跨环起来的纱线使得已经复杂的、延长的和昂贵的接缝处理需要更长时间来进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结构,它能使缝合以多于经纱宽度的50%进行,从而得到接缝中较低的敞开空间,使形成纸页的倾向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织造织物结构包括一个经纱矩阵,其与基本上正交延伸的纬纱交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包括安排在一组或多组中较宽的经纱,其与安排在一组或多组中的较细的经纱交替排列。该织物优选用于造纸机布材,诸如烘干机织物、成形织物,扩展接口压力机带、压力机衬套、基布或用于过滤器带或传送机带的织物。经纱可以安排在包含交替的较宽的纱线对和较细的纱线对的组中。交替排列的经纱组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单一纱线,或者任何其它数目的纱线,而不需在各自组中包含同样数目的较宽和较细的纱线。在缝合该织物时,为实现环路和连接织物的相对端之间接缝的枢轴线,优选较细的纱线绕最后的纬纱(平行边缘延伸,横过织物的宽度)形成环路,而优选较宽的纱线延伸超过最后的纬纱形成环路,其可以与织物相对端的相似环路相互交叉,并由穿过由交织环路形成的通道的枢轴线连接。由较宽纱线提供的环路包含织物宽度的50%以上。该织物可以包括单层织造结构,所有纬纱在单一层中,但是也可以使用多层,或多纬层织物。优选经纱,至少是较宽的经纱,是平纱线。较细的经纱也可以是平纱线。然而无论是较宽还是较细的经纱都可以具有其它横截面形状,诸如三角形或半圆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缝合织造织物形成连续带的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用纵向延伸的经纱的矩阵形成,所述经纱包括安排在一组或多组中较宽的纱,与安排在一组或多组中的较细的经纱交替排列,所述较细的经纱围绕织物边缘的最后的纬纱形成环路,而较宽的经纱形成在所述织物的平面内延伸超过所述最后纬纱的扩展环路。优选通过所述环路与在该织物的相对端的相应环路的交叉并把枢轴线穿过所述交织的环路完成接缝。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连续织物,其由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缝合形成,或包括一个包含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织造织物结构的织物。现在参考附图举例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织物结构、接缝、缝合方法和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连续织物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织造造纸机织物的接缝边缘区域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的详细视图,表示接缝形成的织物的部分织造结构;图2a到2c是在该织物中所用的纱线横断面的横截面视图;和图3是由本专利技术的缝合织物形成的连续带的图。在图1中,用于造纸机或其它带的织造织物包括一个横截机器方向的纬纱10的矩阵,它平行于织物的边缘延伸,且包括一个确定边缘的最后的纬纱10a。经纱矩阵通过纬纱10织造,基本正交于带的纬纱和在带的机器方向上。经纱包括宽纱12和细纱13。在所示实施例中,宽纱12以并排的对被分成组,而细纱13也在宽纱12的对之间被分成组。细纱13绕最后的纬纱10a形成环路,且回织入织物。而宽纱越过最后的纬纱10a延伸以形成缝合环路14,然后回织入织物。在缝合过程中,缝合环路14与在织物的相对端的环路14′交叉排列,而枢轴线或绑扎纱线15穿过交叉的环路14、14′以实现连接织物边缘。这产生图3所示的接缝16而形成连续带17。本专利技术的织物织造能使接缝用要被连接的每一端的环路14形成,其包含织物宽度的50%以上,使得在织物本体的经线覆盖和在接缝区的经线覆盖之间的差别少于平常,通常在接缝区的覆盖为80%,而典型的烘干机织物的本体的经线覆盖为100-120%。较宽和较细的纱线可以以数目而不是以对来分成组,从单一纱线起,较宽和较细的纱线组可以包括不同数目的纱线,例如1和2,或者2和3。在类似图1的例子中,使用测量为0.27×39mm和0.27(高)×0.75mm(宽)的平经(MD)纱线制作具有75%覆盖的接缝,亦即有25%的敞开区。对于每4个经纱的一组,两个是宽的,用来形成接缝环路14。测量的接缝强度是43kg/cm,比较如果在每组中使用4个窄经纱的话,包含56%经线覆盖的织物的强度为32kg/cm。这些数字适用于经线密度为每10cm为188端的织物,织造为允许有6%的嵌线宽度,后随的热设定具有200端/10cm的纱线密度。如图2所示,纱线,特别是较宽的纱线12可以具有任何横断面形状,诸如平的(图2a)、圆形(图2b)或椭圆形(图2c)。本专利技术的织造结构和缝合的织物带可以用在任何适当的应用中,例如造纸机布材,作为过滤器带或传送机带等。该织物可以形成带基用来放置另外的带层,诸如非织造纤维毡等,过滤涂层等,取决于带的打算的应用。窄纱11可以有和纱线12同样的高度,如图2a所示,以形成单平面片支持表面,或者可以有同样的比例,从而低于宽纱线,如图2b所示。在需要加肋的烘干机织物时希望后一种安排,这些肋设在织物的片侧或机器侧。在织物的一端的肋和槽优选与跨过接缝的相对侧上的织物的另一端的肋和槽对齐。加肋织物也可以用于装饰该片,例如作为形成或烘干织物的组织,或提供突出的纱线以提供特别的抗磨损能力。该接缝构造可以用于制造连续形成织物或压力机毡或基布。权利要求1.一种织造织物结构,其包括一个经纱矩阵,其与基本正交延伸的纬纱矩阵交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包括较宽经纱组和较细经纱组,所述较宽经纱组与所述较细经纱组交替,所述较宽经纱组和所述较细经纱组的每一组都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别为宽或细的经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所述较宽经纱组和所述较细经纱组的每一组分别包括一对较宽或较细的经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在该织物的每一端,较细经纱组的纱线围绕最后纬纱形成环路,而较宽经纱组的纱线越过所述最后的纬纱延伸形成环路,其可以与该织物的相对端的相似环路交叉,并由穿过由交间的环路形成的通道的枢轴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延伸的环路包括织物宽度的50%以上。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较宽纱线是平纱线。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织物结构,其中,较宽和较细经纱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两者都具有三角形和半圆形横截面。7.一种缝合织造织物以形成连续带的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用经向延伸的经纱矩阵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造织物结构,其包括一个经纱矩阵,其与基本正交延伸的纬纱矩阵交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包括较宽经纱组和较细经纱组,所述较宽经纱组与所述较细经纱组交替,所述较宽经纱组和所述较细经纱组的每一组都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别为宽或细的经纱。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里格利
申请(专利权)人:沃伊思工厂海登海姆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