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163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造纸织物,它包括至少两个机器方向的纱线系统(3,4),该纱线系统利用连接纱线系统(5)连接在一起。机器侧的层由经线系统(4)和连接纱线系统(3)组成。该连接纱线系统包括一个连接纱(5)、多个连接纱或一对连接纱。连接纱(5)、多个连接纱或这对连接纱在连接纱(5)将顶部经线和底部经线连接在一起的点处连接到一个以上的底部经线(4)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织物(paper machine fabric),包括至少两个机器方向的纱线系统(yarn system)。该纱线系统利用一根连接纱线(binding yarn)、多根连接纱线或一对连接纱线连接在一起。纸张的基础结构和多数属性主要在造纸机的形成段确定。在纸张制造中,纸浆从网前箱(head box)喷到造纸织物上,该纸浆通常含有大约99%的水,其余的是纤维和可能的填料和添加剂。在成形段中,包含在纸浆中的大多数水都通过造纸织物去除。纸幅的一个性质是固体含量。成形段之后的固体含量指的是总纸张重量中纤维和填料的比例。固体含量表示为百分比。例如,样本的重量为500克,干样本的重量为100克,在这种情况下样本含有400克的水,因此固体含量为20%。由于在成形段中去除水分比在挤压段和干燥段去除水分能效更高,所以目标是在成形段之后固体含量将尽可能高。由于高的固体含量,造纸机的运行性能得到改进,并且断裂的数量减少。压榨毛毯的寿命也由于水量较少而变长。成形段之后的高固体含量通常通过薄的织物获得。造纸机的运行速度已经提高并且在将来将进一步提高,因此造纸织物所要求的属性,如水分去除能力、稳定性、清洁运行和无喷洒将明显增强。在该领域中,双层造纸织物结构,即双层成形织物是已知的。这些结构包括一个经线系统和两个纬线系统。双层造纸织物的技术在例如美国专利4 041 989中进行了描述。通常,由于它们因一个经线系统而较薄,所以已经用这种双层成形织物获得了最高的固体含量。尤其是,在晒图纸的情况下,双层成形织物的经线较薄。在双层成形织物中,经线非常靠近或者甚至略微重叠,从而横向纱线的数量较少,并且将不会有足够多的造纸纤维支承点。这导致了例如斑纹和较低的保持力。保持力指的是保留在成形织物上的造纸纤维和填料与供料物质的数量百分比。例如,如果所有造纸纤维和填料都保留在造纸织物上,则保持力为100%,如果一半造纸纤维和填料保留在造纸织物上,则保持力为50%。在双层成形织物中,单经线系统导致造纸织物较低的斜稳定性。高的斜稳定性意味着横跨机器方向和机器方向的纱将在交叉点处彼此良好地锁定,并且所成形的织物是稳定的。在该领域中,这种造纸织物也是已知的,其中连接纸侧层和机器侧层的连接纱也参与形成纸侧层。这种结构称为SSB结构。SSB结构的技术在例如美国专利4 501 303,5 967 195和5 826 627中进行了描述。在这些结构中,通过两个经线系统获得良好的斜稳定性,但是另一方面,该结构因底部纬线而变得较厚并且纸张的固体含量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种造纸织物,利用该造纸织物可以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这已经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造纸织物实现。该造纸织物包括至少两个机器方向的纱线系统。该纱线系统利用一根连接纱、多根连接纱或数对连接纱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机器侧层只由机器侧经线系统的底部经线和连接纱线系统的连接纱线形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的优点是纸的厚度低,这有助于在成形段中获得良好的固体含量。由于该结构不使用常规底部经线,而机器侧由经线系统和连接纱线系统组成,所以可以将造纸织物制作得较薄。在顶部成形织物转到返回循环的点处可能在造纸机中发生喷洒。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该喷洒导致纸幅质量的下降。较薄结构的优点是较小的空闲体积,在造纸机中空闲体积意味着成形织物只载有少量的水分,并且较少喷洒。由于在该结构中没有底部纬线,所以机器方向经线路径形成在该结构中的机器侧上。在这些经线路径之间,保留有几乎未中断的水分去除通道。通过这种机侧结构,造纸机的真空的水分去除效果可以有效地传递到纸幅,并且获得良好的固体含量。较薄的结构也有助于纸幅的裁边。裁边喷射器易于将纤维推过薄的织物,从而裁边更可能成功,并且减少了断裂。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结构在机器方向是柔性的,这有助于可装载刀片在较新的成形结构中的有效功能,从而更加有效地去除水分,改进纸张的成形。此处,纸张成形指的是纸张的纸张重量的小规模变化。当纸张重量的变化较大时,成形较差,并且当纸张重量变化较小时,成形良好。在造纸机中,水分去除元件定位在横跨机器方向上,换句话说,它们平行于成形段中当前使用的造纸织物的纬线系统。通过当前造纸织物,底部纬线与水分去除元件碰撞,并且在造纸织物中可能发生底部纬线移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中,主要是造纸织物的底部经线与水分去除元件接触,从而不发生碰撞,并且减小了造纸机的载荷。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中,具有开放的机器侧,这意味着在结构的纸侧上有大量横跨机器方向的纱线,以及造纸织物的透气性充分畅通。很容易保持这种结构清洁,并且造纸纤维具有良好的纤维支承。于是,纸张的保持力得到改进,斑纹减少。双经线系统和纸侧上的大量交叉点使得造纸织物稳定,并具有良好的斜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造纸织物包括至少两个机器方向的纱线系统,例如顶部经线系统和底部经线系统。另外,该结构总是包括将所述经线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纱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不使用常规底部纬线,但是机器侧由经线系统和连接纱系统组成。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某些结构中,另外还使用顶部纬线系统。连接纱系统可以包含一根连接纱、多根连接纱或一对连接纱。一根或多根连接纱总是连接到一根以上的底部经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结构中,一根连接纱和一个顶部纬线起到纸侧的纬线的作用。在该结构中,纸侧形成使得连接纱连接到顶部经线上,并且顶部纬线设置成在所述连接纱交织成机侧上的底部经线的点处填满通过上述连接纱在纸侧上形成的纱线路经。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结构中,只有像纸侧的纬线那样的连接纱。连接纱设置得使两根连接纱并排编织形成纸侧上的连续纬线路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三连接纱结构依次包括并排编织的两个连接纱,该连接纱形成连续的纬线路径,同时形成纸侧上的一对连接纱。另外,在这些对编织纱之间编织有一根或多根顶部纬线。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个结构使用类似于芬兰专利公开110131中所使用的连接纱技术方案。该公开的结构包括替代纱,该替代纱两侧都设置有连接纱编织,并且替代纱设置成在上述两个连接纱与机器侧交织的点处填充由上述两个连接纱形成的这两个纱线路径。现在将参照所附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附附图说明图1a和1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造纸织物的剖视图;附图2a和2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造纸织物的剖视图;附图3a和3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造纸织物的剖视图;附图4a至4d示出了机器侧上连接纱的不同连接方式。附图1a和1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造纸织物的实施例,它包括顶部经线系统和底部经线系统。而且,该结构包括将顶部经线系统和底部经线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纱系统。在附图1a和1b中,形成纸侧的层用附图标记1表示,形成机器侧的层用附图标记2表示。在附图1a和1b中,顶部经线用附图标记3表示。底部经线在附图1a和1b中用附图标记4表示。形成纸侧的层1和形成机器侧的层2用连接纱系统连接在一起。连接纱用附图标记5和6表示。在该结构的编织花样循环中,连接纱5和6设置得使两个连接纱织物在纸侧上并排形成连续的纬线路径。附图1a示出了连接纱5的连接。连接纱5在纸侧表面上连接到顶部经线3上,形成层编织的一部分,在此之后,连接纱5下移到机器侧层上,并连接到底部经线4上,形成层编织的一部分,并同时将纸侧层和机器侧层连接在一起。连接纱5与底部经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造纸织物,它包括至少两个机器方向的纱线系统,即由顶部经线(3)形成的纱线系统和由底部经线(4)形成的纱线系统,它们设置形成造纸织物的纸侧层(1)和机器侧层(2),该机器方向的纱线系统利用由连接纱形成的连接纱系统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机器侧层(2)只由机器侧经线系统的底部经线(4)和连接纱系统的连接纱(5,6;7;9,10;13)形成,并且连接纱系统的一个连接纱(7,13)、数个连接纱(5,6)或一对连接纱(9,10)在连接纱(5,6;7;9,10;13)将纸侧和机器侧层(1,2)连接在一起的点处在至少两个非相邻的底部经线(4)下面的机器侧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泰帕莱T图尔佩宁T劳蒂奥P科特莱宁
申请(专利权)人:坦菲尔特公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