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纸幅传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382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湿纸幅传送带(10),包括基体(30)、湿纸幅侧层(20)和机器侧层(23)。湿纸幅侧层(20)包括由亲水性纤维(41)形成的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以及不含亲水性纤维(41)的基体侧毛层(22)。高分子弹性体(50)至少含浸到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亲水性纤维(4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的表面上。湿纸幅中的水分被储存在由亲水性纤维(21)形成的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内,由于转移到基体侧毛层(22)的水分较少,能够减小带子的尺寸变化。此外,由于在湿纸幅中的水分保持于在湿纸幅侧层(20)的表面上露出的亲水性纤维(21)内,可以同时实现将湿纸幅粘在带子上而传送的功能以及在将当湿纸幅被传送到下一工序时使湿纸幅平滑脱离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纸幅传送带(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带子"), 特别是涉及用于以高速传送湿纸幅的湿纸幅传送带。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实现造纸机的高速运行,已经开发了不采用开式牵 引的封闭式牵引造纸机。根据图5说明一种典型的封闭式牵引造纸机。在该图中以虚线示出的湿纸幅WW被压榨毛毡PF1、 PF2,湿纸幅 传送带TB以及干网DF支撑,并且从右至左传送。众所周知,这些压 榨毛毡PF1、 PF2,湿纸幅传送带TB和千网DF是构成为无端状的带状 体,并且由导辊GR支撑。瓦形件PS形成为与压榨辊PR相匹配的凹状。 该瓦形件PS经由瓦形压榨带SB,和压榨辊PR构成压榨部PP。湿纸幅WW依次通过未图示的线材部和第一压榨部,并从压榨毛毡 PF1被传送到压榨毛毡PF2上。然后,由压榨毛毡PF2传送至压榨部 PP,在压榨部PP中,湿纸幅WW以由压榨毛桂PF2和湿纸幅传送带TB 夹持的状态,由介入有瓦形压榨带SB的方式被底板瓦形件PS和压榨 辊PR施加压力。压榨毛毡PF2具有高透水性,而湿纸幅传送带TB形成为其透水性 非常低。因此,在压榨部PP内,来自湿纸幅WW的水分转移到压榨毛 毡PF2中。刚离开压榨部PP之后,由于压力急速解除,压榨毛毡PF2、 湿纸幅WW和湿纸幅传送带TB体积膨胀。由于该膨胀和形成湿纸幅WW 的纸浆纤维的毛细管现象,压榨毛毡PF2中的一部分水分转移到湿纸 幅WW中,也就是引起了再湿润现象。但是,由于湿纸幅传送带TB具 有非常低的透水性,不会将水保持在其中。因此,湿纸幅传送带TB几 乎不发生再湿润现象,湿纸幅传送带TB有助于提高从湿纸幅上除水的 效率。另外,离开压榨部PP的湿纸幅WW由湿纸幅传送带TB传送。然 后,湿纸幅WW由吸辊SR吸附,并由干网DF传送到干燥工序中。在湿纸幅传送带TB将湿纸幅传送到下一工序时,需要使湿纸幅平 滑地脱离(纸的离开)。作为具有这种功能的湿纸幅传送带的一个例子,日本专利特开 2001-8999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由高分子量弹性部和纤维体形成湿 纸幅传送带的湿纸幅侧层,而该高分子量弹性部和纤维体中的一方由 疏水性材料形成。该湿纸幅传送带通过疏水材料的作用,能够破坏在 离开压榨部之后形成在湿纸幅和湿纸幅传送带之间的薄水膜,这实现 了湿纸幅到下一工序的平滑传送。另一方面,已经日益认识到,具有将刚刚离开压榨部的湿纸幅积 极地粘在其表面上的功能的重要性。虽然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89990号公报中公开的湿纸幅传送带 具有能够使得湿纸幅平滑地脱离带子的功能,但,在刚刚离开压榨部 之后,由于破坏湿纸幅和带子之间的水膜,刚刚离开压榨部之后的湿纸并不牢固地粘在带子的表面上,并在移到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和传送 到下一工序时湿纸幅有时会撕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277971号公报中,本 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由高分子量弹性部和纤维体形成湿纸幅传送 带的湿纸幅侧层,并将纤维体的一部分露出在表面的湿纸幅传送带。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4-277971号公报的湿纸幅传送带,由于在湿纸 幅侧层表面上露出的亲水性纤维体保持来自湿纸幅的水,可同时实现 将湿纸幅粘在带子上而传送的功能,和在将湿纸幅传送至下一工序时 使湿纸幅平滑地脱离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对日本专利特开2004-277971号/>才艮中的湿纸幅传送带而 言,由于湿纸幅内的一些水分包含在湿纸幅侧层内的亲水性纤维内, 亲水性纤维膨胀,因此存在降低基体尺寸稳定性的问题。在湿纸幅传 送带的湿纸幅侧层,使用具有高公定水分率的人造丝纤维或者尼龙纤 维作为毛层的纤维,但公知这些具有高公定水分率的毛层会由于吸水 引起较大的尺寸变化。由这种尺寸变化较大的毛层形成的湿纸幅传送 带,在行进方向上或者宽度方向上伸长,或者有时候由于部分伸长而使湿纸幅传送带以起皱的状态行进。公知,湿纸侧毛层纤维的公定水分率越高,这种尺寸变化的倾向 越大,而公定水分率越少,这种尺寸变化的倾向越小并稳定。但是, 由具有低公定水分率的毛层纤维有时候削弱了湿纸幅传送带的功能。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纸幅传送带, 其同时实现将湿纸幅粘在带子上而传送的功能,和在将湿纸幅传送至 下一工序时使湿纸幅平滑地脱离的功能,并如上所述的尺寸变化较小。本专利技术利用了一种湿纸幅传送带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湿纸幅传送 带用于封闭式牵引造纸机的压榨部,并具有基体、湿纸幅侧层和机器 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纸幅侧层包括由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湿纸幅接触侧毛层以及 不含该亲水性纤维的基体侧毛层,高分子弹性体至少含浸到所述湿纸幅接触侧毛层中,所述亲水性纤维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所述湿纸幅接触側毛层的表 面上。定水分率之差为4. oy。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湿纸幅传送带的湿纸幅侧层由两层构成,在两层当中, 与湿纸幅接触的侧的毛层由亲水性纤维形成,与此相对,基体侧的毛 层不含有亲水性纤维,因此水分更多地储存在湿纸幅接触侧毛层,而水分向基体侧毛层的转移较少。其结果是,湿纸幅接触侧毛层膨胀而 基体侧毛层不膨胀,因此湿纸幅传送带的湿纸幅侧层整体的膨胀是很 小的,从而能够使带子的尺寸变化较小。此外,由于通过露出在湿纸幅侧层表面的亲水性纤维来保持来自 湿纸幅的水分,能够同时实现将湿纸幅粘在带子上而传送的功能,和 在将湿纸幅传送至下一工序时使湿纸幅平滑地脱离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湿纸幅传送带的概要的CMD 方向截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湿纸幅传送带的概要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湿纸幅传送带的概要的CMD 方向截面图。图4是用于评价实施例的湿纸幅传送带的性能的概要图。 图5是典型的封闭式牵引造纸机的概要图。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湿纸幅传送带。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湿纸幅传送带的CMD方向截面图。 图2是俯视图。如图l所示,湿纸幅传送带10包括基体30、湿纸幅侧层20和机 器侧层23,湿纸幅侧层20由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和置于该湿纸接触 侧毛层21内侧的基体侧毛层22两层形成。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由亲水性纤维41形成,基体侧毛层22不包 含亲水性纤维41,而是由与亲水性纤维41相比具有更低的公定水分 率的纤维形成。也就是说,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具有高吸水性,而基 体侧毛层22与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相比吸水性更低。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和基体侧毛层22都浸有高分子弹性体50。 如图2所示,亲水性纤维41的一部分露出在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的 表面上。另外,所谓"露出"是指出现在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的表面上的 状态,无论亲水性纤维41是否突出于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的表面。 另外,图2示出了亲水性纤维41在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的表面上露 出的一个实施例,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以下,简洁起见,湿纸幅接触侧毛层21称之为"第一毛层",基 体侧毛层22称之为"第二毛层"以及该机器侧层23被称为"第三毛 层,,。第一毛层21、第二毛层22和第三毛层23由短纤维形成,这些当 中,第一毛层21作为短纤维采用亲水性纤维41,而对于第二毛层22 和第三毛层23,如下所述,采用与该亲水性纤维41相比具有更低的 公定水分率的纤维。第二毛层22和第三毛层23通过针刺,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纸幅传送带,用于封闭式牵引造纸机的压榨部,并具有基体、湿纸幅侧层和机器侧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纸幅侧层包括由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湿纸幅接触侧毛层以及不含该亲水性纤维的基体侧毛层,    高分子弹性体至少含浸到所述湿纸幅接触侧毛层,    所述亲水性纤维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所述湿纸幅接触侧毛层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健二
申请(专利权)人:市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