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275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该手机壳包括金属壳本体和与金属壳本体结合的塑胶件,其中,金属壳本体与塑胶件接触的金属表面具有氧化膜层,所述氧化膜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含有孔径为20‑80纳米的第一微孔,中间层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外层含有孔径为200‑2000纳米的第三微孔,相邻的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彼此连通,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中。该手机壳具有理想的耐腐蚀、耐磨和防水性能。

Mobile phone shel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bile phone shel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mobile phone shell comprises a metal shell body and a plastic part combined with the metal shell body, wherein the metal surface contacted by the metal shell body and the plastic part has an oxide film layer, the oxide film layer comprises an inner layer,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n outer layer in turn from the inner to the outer, and the inner layer contains a pore diameter of 20_ The first micropore of 80 nm, the middle layer contains the second micropore with a pore diameter of 10_100 nm, the outer layer contains the third micropore with a pore diameter of 200_2000 nm, the adjacent first micropore, the second micropore and the third micropor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part of the plastic part is filled in the first micropore, the second micropore and the third micropore. The mobile phone shell has ideal corrosion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 an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
,具体的,涉及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通信功能需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手机的外壳设计都是采用能够被无线射频穿透的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玻璃,陶瓷等,然而,金属从古到今都是人类喜爱的外观材料,因漂亮的外观效果越来越多的被设计用于手机的外壳上,为了满足金属手机壳体防水功能需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手机的外壳设计都是采用防水胶或密封圈的方案来防止结合处渗水,如金属+防水胶+金属或塑料来防水,或者金属+密封圈+金属或塑料来防水。然而,目前采用防水胶或密封圈的防水方案并不能起到理想的防水效果。因而,目前的金属手机壳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水效果理想的手机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机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手机壳包括:金属壳本体和与所述金属壳本体结合的塑胶件,其中,所述金属壳本体与所述塑胶件接触的金属表面具有氧化膜层,所述氧化膜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含有孔径为20-80纳米的第一微孔,所述中间层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所述外层含有孔径为200-2000纳米的第三微孔,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彼此连通,所述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手机壳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特别是金属壳本体和塑胶件结合部位,由于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金属壳本体表面的三层立体孔洞结构(即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二微孔)中,两者之间结合紧密,防水效果显著提高,尤其是第一微孔的孔径和第三微孔的孔径均可以大于第二微孔的孔径,由此填充于微孔结构中的塑胶件部分可以形成哑铃型结构,能够进一步阻挡水的渗透,提高防水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手机壳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金属壳基体部分表面形成第一氧化膜层,所述第一氧化膜层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在所述第一氧化膜层的内侧形成第二氧化膜层,所述第二氧化膜层含有孔径为20-80纳米的第一微孔;对靠近外侧的所述第二微孔进行扩孔处理,得到孔径为200-2000纳米的第三微孔,以便获得金属壳本体;将所述金属壳本体进行注塑处理,得到手机壳。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制备获得前面所述的手机壳,通过在金属基体上形成三层立体孔洞结构,且不同孔径的设置可以使得注塑处理步骤中注塑材料更好的通过第三微孔渗透到第二微孔和第一微孔中,成型更容易,强度更高,防水效果更好,且操作方便,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备手机壳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A-图2C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备手机壳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水性能测试原理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铝合金板和测试防水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测试防水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经过防水性能测试的测试防水件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机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手机壳包括:金属壳本体和与所述金属壳本体结合的塑胶件,其中,所述金属壳本体与所述塑胶件接触的金属表面具有氧化膜层,所述氧化膜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含有孔径为20-80纳米的第一微孔,所述中间层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所述外层含有孔径为200-2000纳米的第三微孔,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彼此连通,所述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手机壳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特别是金属壳本体和塑胶件结合部位,由于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金属壳本体表面的三层立体孔洞结构(即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二微孔)中,两者之间结合紧密,防水效果显著提高,尤其是第一微孔的孔径和第三微孔的孔径均可以大于第二微孔的孔径,由此填充于微孔结构中的塑胶件部分可以形成哑铃型结构,能够进一步阻挡水的渗透,提高防水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金属壳本体和塑胶件的具体形状、结构等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手机的具体形状和结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例如,金属壳本体可以为长方形壳体、具有曲面侧壁的壳体等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金属壳本体上还可以设置有天线狭缝以及与手机的其它部件连接的结构等等;塑胶件可以与金属壳本体形状相似,形成空间可以放置手机的零部件,塑胶壳体可以位于金属壳本体的端部,可以是一端也可以是两端,当然,塑胶件上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构和部件,例如加强筋、塑胶贴片、安装支架及塑胶底片等等,可以用于加强塑胶件与金属壳本体的结合强度、用于安装天线、固定手机零部件等等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塑胶件与金属壳本体接触的部分,金属壳本体表面均形成有上述三层立体孔洞结构,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上述三层立体孔洞结构中,由此,塑胶件和金属壳本体结合紧密且牢固,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和理想的防水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氧化膜层为阳极氧化膜层。由此,不仅具有理想的耐腐蚀、耐磨、耐刮擦等性能,且可以方便、快捷的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形成,工艺成熟,易于加工,适合规模化生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氧化膜层的厚度可以为1-70微米。由此,有利于形成性能较佳的三层立体孔洞结构,进而提高金属壳本体与塑胶件的结合强度以及手机壳的防水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的厚度分别为1-10微米、1-60微米和0.001-10微米。由此,有利于构造性能较优的三层立体孔洞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壳本体与塑胶件之间的结合性能和手机壳的防水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的深度可以分别为1-10微米、1-60微米和0.001-10微米。由此,可以提高注塑形成塑胶件的过程中注塑材料对微孔的填充度,能保证一般的注塑工艺中熔融的注塑材料能渗透满此深度的微孔,不仅不降低塑胶件与金属壳本体的结合面积,且微孔中也不存在间隙等,进一步提高塑胶件与金属壳本体的结合力和手机壳的防水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形成所述金属壳本体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制备手机壳的金属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金属壳本体的材料可以包括铝合金、不锈钢和镁合金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在具备理想的外观效果的同时,利于形成氧化膜层及三层立体孔洞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壳本体与塑胶件的结合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手机壳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金属壳基体100部分表面形成第一氧化膜层120,所述第一氧化膜层120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20,形成第一氧化膜的金属壳基体结构示意图见图2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本体和与所述金属壳本体结合的塑胶件,其中,所述金属壳本体与所述塑胶件接触的金属表面具有氧化膜层,所述氧化膜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含有孔径为20‑80纳米的第一微孔,所述中间层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所述外层含有孔径为200‑2000纳米的第三微孔,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彼此连通,所述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本体和与所述金属壳本体结合的塑胶件,其中,所述金属壳本体与所述塑胶件接触的金属表面具有氧化膜层,所述氧化膜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含有孔径为20-80纳米的第一微孔,所述中间层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所述外层含有孔径为200-2000纳米的第三微孔,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彼此连通,所述塑胶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一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膜层为阳极氧化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膜层的厚度为1-7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的厚度分别为1-10微米、1-60微米、0.001-1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金属壳本体的材料包括铝合金、不锈钢和镁合金中的至少一种。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机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金属壳基体部分表面形成第一氧化膜层,所述第一氧化膜层含有孔径为10-100纳米的第二微孔;在所述第一氧化膜层的内侧形成第二氧化膜层,所述第二氧化膜层含有孔径为20-80纳米的第一微孔;对靠近外侧的所述第二微孔进行扩孔处理,得到孔径为200-2000纳米的第三微孔,以便获得金属壳本体;将所述金属壳本体进行注塑处理,得到手机壳。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吴英远陈梁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