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学敏专利>正文

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452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是由原料、除尘、漂白、筛选、纸浆入库工序组成,去掉了切断、蒸煮、冲洗工序,工艺流程短,根除了黑液或红液产生根源,造纸制浆过程中无污水排放,不污染环境,漂白液循环使用,可节水、减少纤维流失,不用碱或酸,投资少、见效快,适于碱法或酸法造纸厂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工艺,是一种以麦草或木材为原料的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目前,我国以草类纤维或木材为原料的造纸厂遍布全国各地,约有6000多家,其中万吨以上的厂占70%以上,大部分采用碱法制浆工艺,有少数采用酸法制浆工艺,即由原料、切断、除尘、蒸煮、冲洗、筛选、漂白工序组成,在蒸煮、冲洗、漂白过程中,要排放大量污水,水中悬浮物及有机物质浓度高,色泽深,碱性或酸性大,可生化性差,不仅浪费水、碱或酸,流失大量纤维,而且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以解决现有造纸制浆工艺污水排放量大,浪费水、碱或酸,流失大量纤维,污染环境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原漂白工序前移到除尘后先漂白,该工艺是由原料、除尘、漂白、筛选、纸浆入库工序组成,漂白是在漂池或漂塔内,用漂白液浸泡1-7天。漂白液采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亚氯酸钠、氯气或二氧化氯的水溶液制成。该专利技术与现有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先漂白可去掉切断、蒸煮、冲洗工序,流程短;2)先漂白可根除了黑液或红液产生根源,造纸制将过程中无污水排放,不污染环境;3)漂白液循环使用可节约用水,不用碱或酸,减少纤维流失;4)投资少见效快,便于推广。下面结合工艺流程对工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流程图。工序说明1、原料指麦草或木材;2、除尘用辊式除尘机与现有工艺同;3、漂白液用次氯酸钠、过氧氢、亚氯酸钠、氯气或二氧化氯的水溶液制成,要求含氯量大于500mg/L。4、漂白在漂池或漂塔内用漂白液浸泡1-7天,待色素完全氧化后止,捞出渣后,液浆可直接进行筛选,筛选后成优质纸浆,剩余漂白液可循环使用,若含氯量不足可补充含氯量,要求含氯浓度500mg/L以上。5、筛选采用振动筛与现有工艺相同;6、纸浆入库成优质纸浆备用。权利要求1.一种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原漂白工序前移到除尘后先漂白,该工艺是由原料、除尘、漂白、筛选、纸浆入库工序组组成,漂白是在漂池或漂塔内,用漂白液浸泡1-7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制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漂白液采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亚氯酸钠、氯气或二氧化氯的水溶液制成。含氯量大于500mg/L。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是由原料、除尘、漂白、筛选、纸浆入库工序组成,去掉了切断、蒸煮、冲洗工序,工艺流程短,根除了黑液或红液产生根源,造纸制浆过程中无污水排放,不污染环境,漂白液循环使用,可节水、减少纤维流失,不用碱或酸,投资少、见效快,适于碱法或酸法造纸厂推广使用。文档编号D21C3/00GK1151458SQ9611254公开日1997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李学敏 申请人:李学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黑液造纸制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原漂白工序前移到除尘后先漂白,该工艺是由原料、除尘、漂白、筛选、纸浆入库工序组组成,漂白是在漂池或漂塔内,用漂白液浸泡1--7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学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