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56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涉及光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升降框,所述第一气缸固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框连接;所述升降框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顶板固接,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连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固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还与磁性制动器的转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紧凑,安全性高,能按需对光缆进行放线,避免光缆松散。

A new type of optical fiber cable laying rac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vel communication optical cable laying-out fram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ptical cable produ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a frame, a first cylinder and a second cylinder.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frame, the first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piston rod of the first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frame, and the lifting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od of the first cylinder. The frame comprises a top plate, two sides of which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a second clamping plate,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is fixed to the top plate, the second clamping plate is slidingly connected to the top plate, the second cylinder is fixed to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the piston rod of the second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late.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plate, the second rotating plate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rot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plate is also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of a magnetic brak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high safety, being able to wire the optical cable on demand, and avoiding the loose of the optic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
本技术涉及光缆生产设备
,尤其是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
技术介绍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在光缆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光缆进行放卷和收卷,传统的操作方式是,直接将光缆盘架起来进行放卷,通过外部设备拉扯光缆使光缆盘转动进行放线,但此操作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当拉扯力中断后,光缆盘会在惯性的作用下持续转动一会,导致光缆处于松散状态,不利于后续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结构紧凑,安全性高,能按需对光缆进行放线,避免光缆松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包括机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升降框,所述第一气缸固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框连接;所述升降框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顶板固接,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连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固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还与磁性制动器的转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还设置有防脱突头,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上设置有摩擦点。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框的下方设置有纵向传输机构,所述纵向传输机构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移动台,所述导轨的端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螺杆连接,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移动台上。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设置有弧形凹面。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置有导槽,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槽上,所述导槽上还设置有钢珠。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导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气缸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计米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有磁性制动器,磁性制动器的转轴与第二转板连接,由公知原理可知,当磁性制动器没有通入电流时,磁性制动器的转轴能处于松散状态,能灵活转动,当磁性制动器通入电流时,磁性制动器的转轴能处于制动状态,不能转动,利用这一原理,当外部设备停止对光缆的拉扯后,同步控制磁性制动器通电,接入电流,使磁性制动器的转轴能处于制动状态,不像传统操作方式那样光缆盘在惯性的作用系仍然转动,避免多余光缆的转出,使光缆始终处于稍微紧绷的状态,有利于后工序的生产;在升降框的下方设置有纵向传输机构,有利于光缆盘的运入和运出,无需操作员工走进放线架的下方进行操作,不仅节省力气,也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图;图2是图1中AA面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顶板,5-第一夹持板,6-第二夹持板,7-第一转板,8-第二转板,9-磁性制动器,10-防脱突头,11-防滑垫,12-摩擦点,13-导轨,14-移动台,15-电机,16-螺杆,17-弧形凹面,18-安装板,19-螺栓孔,20-导槽,21-钢珠,22-注油孔,23-压力传感器,24-计米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包括机架1、第一气缸2以及第二气缸3,机架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板18,安装板18上设置有螺栓孔19,通过在螺栓孔19中安装螺栓,能将机架1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机架1上设置有升降框,升降框用于夹持固定光缆盘进行放线,第一气缸1的顶端焊接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的活塞杆与升降框连接,通过第一气缸1能控制升降框的升降,当需要放线时,升降框夹持光缆盘后,通过第一气缸1控制升降框升高,离地,当需要更换光缆盘时,通过第一气缸1控制升降框的下降即可。升降框包括顶板4,顶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第一夹持板5的顶端与顶板4焊接,第二夹持板6滑动连接在顶板4上,第二气缸3焊接在第一夹持板5上,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与第二夹持板6连接;第一夹持板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7,第二夹持板6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8,第二转板8还与磁性制动器9的转轴连接;当需要对光缆盘夹紧放线时,通过控制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回收,使第二夹持板6往第一夹持板5方向运动,令光缆盘夹紧在第一转板7和第二转板8之间即可;优选地,第一转板7和第二转板8上还设置有防脱突头10,第一转板7和第二转板8对光缆盘夹紧后,防脱突头10刚好插入到光缆盘的内筒中,对光缆盘有防脱作用,第一转板7和第二转板8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垫11,防滑垫11上设置有摩擦点12,防滑垫11是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有缓冲、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同样对光缆盘有防脱作用;优选地,第一转板7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3,压力传感器23与第二气缸3电连接,压力传感器23预先设定阙值,当第一转板7和第二转板8对光缆盘夹紧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23接收到的压力值到达阙值后,压力传感器23会传输信号至第二气缸3,第二气缸3停止活塞杆的收回,停止对光缆盘的夹紧,避免光缆盘损害,智能程度高。优选地,顶板4设置有导槽20,第二夹持板6滑动连接在导槽20上,导槽20上还设置有钢珠21,钢珠21的设计能降低第二夹持板6与导槽20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阻力,减少动力损失,提高效能;优选地,顶板4上设置有注油孔22,注油孔22与导槽20连通,通过注油孔22可便于往导槽20中加入润滑油,方便快捷。在升降框的下方设置有纵向传输机构,纵向传输机构用于对光缆盘的运入和运出,纵向传输机构包括导轨13,导轨13上设置有移动台14,导轨13的端部设置有电机15,电机15与螺杆16连接,螺杆16螺纹连接在移动台14上,电机15带动螺杆16转动,从而能驱使移动台14的来回移动,对光缆盘进行输送,节省人力,安全性高,另外,移动台14设置有弧形凹面17,弧形凹面17有助于光缆盘能平稳地静置在移动台14完成传输,不会发生滑落。优选地,在机架1上还设置有计米轮24,光缆搭接在计米轮24进行传输,可记录光缆的传输长度,有利于对生产控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升降框,所述第一气缸固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框连接;所述升降框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顶板固接,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连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固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还与磁性制动器的转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升降框,所述第一气缸固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框连接;所述升降框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顶板固接,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连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固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还与磁性制动器的转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还设置有防脱突头,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上设置有摩擦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通信光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的下方设置有纵向传输机构,所述纵向传输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天科技光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