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明利专利>正文

一种录井钢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39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录井钢缆,由多根钢丝集束而成,其特征是:在钢丝集束外表面包有外表面光滑的耐磨层。优点是钢缆外表被光滑处理后,在井口密封孔处上下移动就不会渗泄井压;采用耐磨材料将钢缆包上,可大大增强钢缆的强度,亦可防止钢丝直接与井下障碍物接触而折断、刺出。(*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探测油井下有关参数时使用的录井钢缆。在采探油井过程中,需要在将油井封闭状态下对井下各种参数进行检测、记录。为此,传统做法是将测录仪器用一根钢丝缚住、通过井口开设的密封孔送至井下,然后根据测录需要,上、下不断抽送钢丝以改变仪器所在高度、位置。但实践中由于井下状况复杂,常常出现钢丝被磨损、拉断现象,从而使测录仪器落入井内毁坏,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人以多根钢丝扭成一根钢缆来代替单根钢丝吊送仪器到井下。这种办法确实将仪器丢落的几率大大降下来了,但是却引起另外的问题以钢丝扭成的钢缆中间并列密闭、外表面亦不光滑,因此在通过密闭孔操作时便将井下压力渗泄出来,这样测录的有关参数数据便失真了;整根钢缆不易折断,但钢缆中某一根钢丝仍常折断,而一旦断了一根或几根钢丝,断碴便向外刺出,此时整个钢缆就很容易卡在井下某处而无法再移动。本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测录仪器不会轻易脱落、又能确保测录数据不失真的录井钢缆。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录井钢缆,由多根钢丝集束而成,其特征是在钢丝集束外表面包有外表面光滑的耐磨层。也可这样实现本技术钢丝集束外表面包着的耐磨材料填充到钢丝集束中的每两根相邻钢丝之间。在钢丝束中有一根具有绝缘层的导线。本技术优点是钢缆外表被光滑处理后,在井口密封孔处上下移动就不会渗泄井压;采用耐磨材料将钢缆包上,可大大增强钢缆的强度,亦可防止钢丝直接与井下障碍物接触而折断、刺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钢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钢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钢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叙述如图所示,实施例1~2展示的皆为只起系缚录井仪器作用的钢缆,都是由多根集束钢丝1与包在钢丝集束外表面的光滑外耐磨层2构成。其中例1的耐磨层2是采用塑料挤包工艺将具有耐磨性能的塑料材料包到钢丝集束上实现的;例2的耐磨层2也是采用塑料挤包工艺将耐磨塑料材料不但包到钢丝集束外表面,而且还填充到钢丝集束中的每两根相邻钢丝之间、从而更进一步加强钢缆的强度。事实上例1与2中耐磨层结构的区别通过改变挤包模具即可实现。实施例3~4展示的是不但具有系缚作用、且能将录井仪器测录信号实时传输到井上地面的钢缆结构、它们也都包含了多根普通钢丝1、钢丝集束外包的耐磨层2、位于钢丝集束中心的导体3及其绝缘层4。二者不同的是例3的耐磨层2只是挤包到钢丝集束外表面,例4的耐磨层不但挤包到钢丝集束外表面,而且耐磨材料还填充到每两根相邻钢丝之间及导线与每根相邻的钢丝之间。在例4这种结构中,每根钢丝与导线间都有一定间距被填充物间隔着,因此若选用既耐磨又绝缘的材料作为层2,那么导体3外表面就不需要再裹绝缘层4了。权利要求1.一种录井钢缆,由多根钢丝集束而成,其特征是在钢丝集束外表面包有外表面光滑的耐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井钢缆,其特征是钢丝集束外表面包着的耐磨层材料填充到钢丝集束中的每两根相邻钢丝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录井钢缆,其特征是在钢丝束中有一根具有绝缘层的导线。专利摘要一种录井钢缆,由多根钢丝集束而成,其特征是:在钢丝集束外表面包有外表面光滑的耐磨层。优点是钢缆外表被光滑处理后,在井口密封孔处上下移动就不会渗泄井压;采用耐磨材料将钢缆包上,可大大增强钢缆的强度,亦可防止钢丝直接与井下障碍物接触而折断、刺出。文档编号D07B1/10GK2378426SQ9922399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姜明利 申请人:姜明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录井钢缆,由多根钢丝集束而成,其特征是:在钢丝集束外表面包有外表面光滑的耐磨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利
申请(专利权)人:姜明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