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890274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40‑60份蛋白质、5‑15份脂肪、40‑50份碳水化合物、15‑25份膳食纤维、0.05‑1.2份常量元素、0.01‑0.05份微量元素、0.005‑0.03份脂溶性维生素、0.008‑0.2份水溶性维生素、0.1‑1份膳食精华、0.04‑0.8份药食同源成分、0.1‑3份天然植物化合物以及0.06‑1.32份新资源食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临床营养配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临床营养配方能够根据麻醉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并能够减少麻醉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

Special clinical nutrition formula after anesthesia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pecial clinical nutritional formula after anesthesi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nd their weight components: 40_60 protein, 5_15 fat, 40_50 carbohydrates, 15_25 dietary fiber, 0.05_1.2 major elements, 0.01_0.05 trace elements, 0.005_0.03 fat-soluble vitamins.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above-mentioned clinical nutritional formula. The clinical nutrition formula of the invention can provide balanced nutrients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after anesthesia and the various complications that may occur, and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 after anesthesia and accelera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营养配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亦用于控制疼痛。进行手术或诊断性检查操作时,病人会感到疼痛,需要用麻醉药或其他方式使之暂时失去知觉。手术或检查操作还可引起精神紧张和反射性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手术可引起恶心、呕吐,长时间的不舒适的体位(如俯卧位),可增加病人的不适和痛苦。因此应使病人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在对不良刺激无反应、暂时失去记忆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在这种情况下,麻醉成为了手术或检查操作时的重要选择。麻醉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复合麻醉,同时又根据麻醉药进入体的途径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见全身麻醉)和基础麻醉。全身麻醉是将某些全身麻醉药(常用的有硫喷妥钠氯胺酮)肌肉注射,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然后施行麻醉手术。局部麻醉为利用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常用的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阻滞)、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等;其中,椎管内麻醉(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通过脊椎穿刺、注入到椎管内,其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腰麻,注入硬脊膜外腔的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身体某神经干(丛)处,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传导阻滞,常用的神经阻滞有颈神经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区域阻滞则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手术部位的周围,使手术区域的神经末梢阻滞而达到麻醉的目的;局部浸润麻醉是直接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手术部位,并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手术区的各层组织内,以阻滞疼痛的传导,是临床小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表面麻醉为将渗透性强的局部麻醉药如丁卡因等,喷雾或涂敷于粘膜、结膜等表面以产生麻醉作用。复合麻醉是麻醉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更多的麻醉药、辅助药(如镇痛药安定药等)或麻醉方法,使之相互配合截长补短,以增强麻醉效果,保障病人安全,以及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例如使用芬太尼,氟哌啶等施行神经安定镇痛麻醉;或者在全身麻醉下应用物理降温(全身冰水浴),从而降低全身代谢,增强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的低温麻醉;或者使用降压药如硝普钠等,使动脉血压暂时下降到适当水平,以减少手术出血,便于手术操作的控制性低血压等;或者合并应用针刺或中草药和镇痛安定药的复合麻醉。医生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麻醉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来选择麻醉方法。但是,麻醉术后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比如:1.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麻醉下发生呕吐或反流有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是目前全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发生误吸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与误吸的胃内容物理化性质(如pH、含脂碎块及其大小)和容量,以及细菌的污染直接相关。误吸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呼吸道梗阻、Mendelson综合征、吸入性肺不张、吸入性肺炎等。预防误吸主要是针对构成误吸和肺损害的原因采取措施:(1)减少胃内容量和提高胃液pH;(2)降低胃内压,使其低于食管下端括约肌阻力;(3)保护气道,尤当气道保护性反射消失或减弱时,更具有重要意义。误吸的处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免发生气道梗阻窒息和减轻急性肺损伤。具体措施包括重建通气道、支气管冲洗、纠正低氧血症、激素、气管镜检查、抗生素及其他支持疗法。为了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可能性,手术患者常需要术前禁食水,通常禁食6~8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可以控制在2小时。2.躁动全麻恢复期,大多数患者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3.全麻后苏醒延迟全身麻醉停止给药后,患者一般在60~90分钟当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的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引起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有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高龄、患者全身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等。4.术后恶心与呕吐术后恶心与呕吐(PONV)是全麻后很常见的问题,其会造成患者的不适而影响患者休息,其发生率为20%~30%,既往有相关病史、女性和吸入麻醉相对发生率高。危险因素有:(1)倾向性因素如早期妊娠、糖尿病和焦虑的患者;(2)胃容量增加;(3)麻醉用药与方法中,方法以全麻比区域性麻醉多见,用药以氧化亚氮、氯胺酮以及新斯的明为多见;(4)手术部位与方式牵拉卵巢和宫颈扩张术,腹腔镜手术,斜视纠正术以及中耳的手术等为多见;(5)手术后疼痛应用阿片类药、低血压和大量饮水等。胃肠减压导管刺激也常引起呕吐。对有明显发生PONV倾向的患者才考虑使用药物,一般不需预防性用药。主要药物有丁酰苯类、吩噻嗪类、胃动力性药、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5-羟色胺拮抗剂等。4.支气管痉挛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均可发生急性支气管痉挛,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气道变窄,气道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引起严重缺氧和CO2蓄积。若不即时予以解除,患者因不能进行有效通气,不仅会导致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还会导致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发生支气管痉挛的原因有气道高反应性、与麻醉手术有关的神经反射、气管插管等局部刺激、应用了具有兴奋性迷走神经、增加气道分泌物促使组胺释放的麻醉药、肌松药或其他药物等。其中,气管插管等局部刺激是麻醉诱导期间发生气道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既往有呼吸道慢性炎症、抽烟或支气管哮喘史的患者发生率较高,麻醉期间避免应用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选用局麻药进行完善的咽喉部和气管表面的麻醉,阻断气道的反射,可防止因刺激气道而诱发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的处理包括:明确诱因、消除刺激因素;如因麻醉过浅所致,则应加深麻醉;面罩吸氧,必要时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静脉输注皮质类固醇类药、氨茶碱等,两药同时应用可能收效更好。5.低氧血症和通气不足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仍是全身麻醉后延缓术后康复、威胁患者生命安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麻后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因神志未完全恢复,舌后坠而发生咽部的阻塞;喉阻塞则可因喉痉挛或气道直接损伤所致。对舌后坠采用最有效的手法,是患者头后仰的同时,前提下颌骨,下门齿反咬于上门齿。据患者不同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气道完全畅通。如果上述手法处理未能解除阻塞,则应置入鼻咽或口咽气道。但在置入口咽气道时,有可能诱发患者恶心、呕吐、甚至喉痉挛,故应需密切观察。极少数患者才需重行气管内插管。1.低氧血症不仅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昏迷、死亡。易于引起麻醉后低氧血症的因素有:(1)患者的年龄>65岁;(2)体重超重的患者,如>100kg;(3)施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要比区域性麻醉更易于发生;(4)麻醉时间>4小时;(5)施行腹部手术者对呼吸的影响显著于胸部,以肢体手术的影响较为轻微;(6)麻醉用药:如苯二氮卓类与阿片类药物并用,用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对呼吸的影响要显著于异丙酚。2.通气不足系指因肺泡通气的降低引起PaCO2的增高。手术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40‑60份蛋白质、5‑15份脂肪、40‑50份碳水化合物、15‑25份膳食纤维、0.05‑1.2份常量元素、0.01‑0.05份微量元素、0.005‑0.03份脂溶性维生素、0.008‑0.2份水溶性维生素、0.1‑1份膳食精华、0.04‑0.8份药食同源成分、0.1‑3份天然植物化合物以及0.06‑1.32份新资源食品;其中,所述药食同源成分包括茯苓、栀子、金银花、葛根、沙棘、鸡内金、橘皮、桑葚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新资源食品包括初乳碱性蛋白、γ‑氨基丁酸、壳寡糖、杜仲雄花、竹叶黄酮、酪蛋白磷酸肽、燕麦β‑葡聚糖、地龙蛋白、牡丹籽油、酵母β‑葡聚糖、乳矿物盐、玛咖粉、刺梨、低聚木糖、DHA藻油、花生四烯酸油脂、诺丽果浆、磷脂酰丝氨酸、枇杷叶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40-60份蛋白质、5-15份脂肪、40-50份碳水化合物、15-25份膳食纤维、0.05-1.2份常量元素、0.01-0.05份微量元素、0.005-0.03份脂溶性维生素、0.008-0.2份水溶性维生素、0.1-1份膳食精华、0.04-0.8份药食同源成分、0.1-3份天然植物化合物以及0.06-1.32份新资源食品;其中,所述药食同源成分包括茯苓、栀子、金银花、葛根、沙棘、鸡内金、橘皮、桑葚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新资源食品包括初乳碱性蛋白、γ-氨基丁酸、壳寡糖、杜仲雄花、竹叶黄酮、酪蛋白磷酸肽、燕麦β-葡聚糖、地龙蛋白、牡丹籽油、酵母β-葡聚糖、乳矿物盐、玛咖粉、刺梨、低聚木糖、DHA藻油、花生四烯酸油脂、诺丽果浆、磷脂酰丝氨酸、枇杷叶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包括0.02-0.1份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维生素包括0.003-0.01份的B族维生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同源成分包括鸡内金、沙棘、橘皮、桑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同源成分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鸡内金0.01-0.2份、沙棘0.01-0.2份、橘皮0.01-0.2份、桑葚0.01-0.2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资源食品包括γ-氨基丁酸、DHA藻油、花生四烯酸油脂、诺丽果浆粉、磷脂酰丝氨酸、枇杷叶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资源食品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γ-氨基丁酸0.01-0.15份、DHA藻油0.01-0.4份、花生四烯酸油脂0.01-0.15份、诺丽果浆粉0.01-0.4份、磷脂酰丝氨酸0.01-0.07份、枇杷叶粉0.01-0.15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组分和重量份数的中药成分:何首乌0.05-0.1份、胡桃肉0.05-0.1份、酸枣仁0.05-0.1份、柏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俊季敬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医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