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床架及医疗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0137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16
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支架(10)、一个偏心轴套(20)、一个偏心轴(30)、一个第一支撑轮(40)和一个第二支撑轮(50)。支架形成有一个第一通孔(12);偏心轴套形成有一个第二通孔(22),偏心轴套穿设于第一通孔;偏心轴包括一个第一轴部(32)和一个第二轴部(34)。第一轴部穿设于第二通孔,第二轴部与第一轴部偏心设置;第一支撑轮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第一轴部;第二支撑轮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第二轴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独立调节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使其同时贴合被支撑的床板,从而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这种支撑装置的床架及医疗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床架及医疗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床板的支撑装置。本技术还涉及采用上述支撑装置的床架和医疗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医疗系统中,支撑装置用于滚动支撑床板,如果被支撑的床板形状复杂或出现变形,容易造成支撑装置的支撑轮不能同时贴合床板,以致支撑装置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能够分别单独调整支撑轮的高度,使支撑装置达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床架,床板通过支撑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床架上,支撑装置能够分别单独调整支撑轮的高度,达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系统,该医疗系统包括一床板以及一床架,所述床板通过支撑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床架上,支撑装置能够分别单独调整支撑轮的高度,达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技术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支架、一个偏心轴套、一个偏心轴、一个第一支撑轮和一个第二支撑轮。支架形成有一个第一通孔;偏心轴套形成有一个与偏心轴套的轴心偏心设置的第二通孔,偏心轴套穿设于第一通孔,偏心轴套的外表面与第一通孔的内表面贴合;偏心轴沿轴向包括一个第一轴部和一个第二轴部。第一轴部穿设于第二通孔,第一轴部的外表面与第二通孔的内表面贴合,第二轴部与第一轴部偏心设置,且第二轴部能够随第一轴部转动;第一支撑轮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第一轴部;第二支撑轮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第二轴部。能够通过转动偏心轴套调整第一轴部的径向位置,从而调整第一支撑轮的径向位置,还能通过转动第一轴部调整第二轴部的径向位置,从而调整第二支撑轮的径向位置,能够独立调节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使其同时贴合被支撑的床板,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在支撑装置的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支架上形成有一个沿第一通孔的径向设置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表面形成有螺纹;支撑装置还包括一个锁定螺丝,锁定螺丝能够配合第三通孔的内表面形成的螺纹沿第一通孔的径向运动并将偏心轴套固定于支架。在支撑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轴部位于支架一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形成的阻挡部,第一轴部位于支架的另一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纹;支撑装置还包括一个锁定螺母,锁定螺母能够配合第一轴部外表面的螺纹沿第一轴部的轴向运动,并配合阻挡部将第一轴部固定于偏心轴套。在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偏心轴套的外表面形成有沿径向延伸形成的调整部。在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床架,包括上述的支撑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包括一床板以及一上述的床架,所述床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床架上。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是支撑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10支架12第一通孔14第三通孔20偏心轴套22第二通孔24调整部30偏心轴32第一轴部34第二轴部36阻挡部40第一支撑轮50第二支撑轮60锁定螺丝70锁定螺母80床架90床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图1是支撑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支架10、一个偏心轴套20、一个偏心轴30、一个第一支撑轮40和一个第二支撑轮50。支架10形成有一个第一通孔12。偏心轴套20形成有一个与偏心轴套的轴心偏心设置的第二通孔22,偏心轴套20穿设于第一通孔12,偏心轴套20的外表面与第一通孔12的内表面贴合,使偏心轴套20能够固定于支架10。偏心轴30沿轴向包括一个第一轴部32和一个第二轴部34。第一轴部32穿设于第二通孔22,第一轴部32的外表面与第二通孔22的内表面贴合,第一轴部32能够固定于偏心轴套20,第二轴部34与第一轴部32偏心设置,且第二轴部34能够随第一轴部32转动。第一支撑轮40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第一轴部32。第二支撑轮50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第二轴部34。在调节时,先转动调节偏心轴套20,第二通孔22偏心运动带动第一轴部32偏心运动,以调整第一轴部32的径向位置,进一步调整第一支撑轮40的径向位置。在第一支撑轮40的径向位置调整好后,再转动第一轴部32,第一轴部32的转动带动第二轴部34偏心运动,以调整第二轴部34的径向位置,进一步调整了第二支撑轮50的径向位置。实践中,能够利用工具或直接用手拧动偏心轴套20,确定好位置后再拧动第一轴部32,单独调整第一支撑轮40和第二支撑轮50的径向位置,使第一支撑轮40和第二支撑轮50同时贴合被支撑的床板,进而使支撑装置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图3是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支架10上形成有一个沿第一通孔12的径向设置的第三通孔14,第三通孔14的内表面形成有螺纹。支撑装置还包括一个锁定螺丝60,锁定螺丝60能够配合第三通孔14的内表面形成的螺纹沿第一通孔12的径向运动并将偏心轴套20固定于支架10,起到进一步固定偏心轴套20的作用。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第一轴部32位于支架一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形成的阻挡部36,第一轴部32位于支架的另一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纹。支撑装置还包括一个锁定螺母70,锁定螺母70能够配合第一轴部32外表面的螺纹沿第一轴部32的轴向运动,并配合阻挡部36将第一轴部32固定于偏心轴套20,起到进一步固定第一轴部32的作用。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偏心轴套20的外表面形成有沿径向延伸形成的调整部24,调整部24能够方便转动偏心轴套20,进而方便对第一支撑轮40的调整。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第一支撑轮40和第二支撑轮50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侧,使支撑装置的结构更稳固,支撑效果更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床架,参照图4,床架80包括上述的支撑装置,床板90能够在床架80上沿水平方向(如长度方向)运动(如滑动/移动)。两个支撑装置为一组,对应床板90的两侧设置于床架80,各支架10固定设置于床架80,第一支撑轮40和第二支撑轮50能够在床板90沿水平方向移动时滚动地支撑床板90。根据床板90的长度和实际需要,可以沿床板9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组支撑装置,床板90置于数组支撑装置上,第一支撑轮40和第二支撑轮50沿重力方向可滚动地支撑床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包括一床板90以及一床架80,床板90通过支撑装置被设置于床架80上。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支架(10),其形成有一个第一通孔(12);一个偏心轴套(20),其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偏心轴套(20)的轴心偏心设置的第二通孔(22),所述偏心轴套(2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2),所述偏心轴套(2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12)的内表面贴合;一个偏心轴(30),其包括:一个第一轴部(32),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轴部(32)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22)的内表面贴合,和一个第二轴部(34),其与所述第一轴部(32)偏心设置,且所述第二轴部(34)能够随所述第一轴部(32)转动;一个第一支撑轮(40),其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32);一个第二支撑轮(50),其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34)。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支架(10),其形成有一个第一通孔(12);一个偏心轴套(20),其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偏心轴套(20)的轴心偏心设置的第二通孔(22),所述偏心轴套(2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2),所述偏心轴套(2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12)的内表面贴合;一个偏心轴(30),其包括:一个第一轴部(32),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轴部(32)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22)的内表面贴合,和一个第二轴部(34),其与所述第一轴部(32)偏心设置,且所述第二轴部(34)能够随所述第一轴部(32)转动;一个第一支撑轮(40),其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32);一个第二支撑轮(50),其可转动地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3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上形成有一个沿所述第一通孔(12)的径向设置的第三通孔(14),所述第三通孔(14)的内表面形成有螺纹;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一个锁定螺丝(60),所述锁定螺丝(60)能够配合所述第三通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忠阳尚洪王云平黄建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