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涂料拔染印花的干态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9539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品涂料拔染印花的干态处理方法。现有工艺在多套色印花的情形下,很容易造成处理时湿热条件对不同套色的作用效果不一致,从而使拔染的效果及其稳定性得不到保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步骤依次为:用印浆在纺织品上印花;将印花后的织物烘干;烘干后的印花织物进行接触式热处理;经水洗除去附着在织物上的杂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织物的含湿量均匀一致,避免由于环境因素变化以及不同套色印花次序不同等引起的干湿度不一致的情况,使拔染的效果和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印花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纺织品涂料拔染印花的干 态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品印花通常分为直接印花和拔染印花。直接印花是将含有着色剂(染 料或颜料)的色浆施加到纺织品上,再经热处理使着色剂固着在纺织品上,最 后经水洗退桨和后处理,实现在白底或浅底色纺织品上形成所需要的花丼的 印制效果。拔染印花则是在深底色(包括黑底色)的纺织品上印花,所用的印桨 含有能破坏底色染料的化学药品,这种化学药品称为拔染剂,用这种印浆印 花,经后处理,可以使纺织品印花部位上原有的底色被破坏而显白色,形成 深底白花效果,谓之拔白印花;如果在含有拔染剂的印浆中同时加入耐拔(即 不会被拔染剂破坏)的着色剂,在印花过程中,印花部位底色被破坏的同时, 可形成新的所要求的颜色,实现深底色花的效果,谓之色拔印花。拔染印花 中所用的拔染剂多为较强的还原剂。传统的染料拔染印花工序为印制一烘干一蒸化一水洗。其蒸化工艺是 在蒸化机中进行的,此过程中在蒸箱内湿热条件的作用下,印制于织物上的 印浆中的拔染剂分解,放出初生态的氢,破坏织物上已染着的底色染料分子 中的发色体系,而产生消色,与此同时印浆中耐拔染料不会被拔染剂所破坏, 并在织物上被破坏了底色的部位上着色,从而达到拔染印花的目的。涂料拔染印花的经典工艺通常延用上述的染料拔染印花的汽蒸工艺程 序,其拔染剂也是在蒸化过程中通过汽蒸发生分解而破坏底色,为了确保印花花色的色牢度,可在蒸化后增加热焙烘处理,以促进涂料粘合剂的交联和 成膜作用。近年来,出于节能和某些小型印花厂缺少大型蒸化设备的考虑,出现了 涂料拔染印花的免汽蒸干拔印花工艺。目前的涂料干拔印花工艺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热压烫法,其工艺步骤为印制一压烫一(焙烘)一水洗。与传统的 汽蒸法相比,压烫法将印制后未经烘干的织物直接放入压烫机中经140~180°C, 15 60秒的压烫。由于织物未经烘干,其印桨中仍带有相当多的水分,压烫时其水份蒸发形成蒸汽,能产生湿热条件的作用,使拔染剂充分 分解而达到较理想的拔染印花效果,由于现有的压烫设备的工作面积较小, 并且不能进行连续操作,故本方法只适用于服装裁片的手工印花,且效率低。另一种是热焙烘法,其工作步骤为印制一热焙烘一(二次焙烘)一水洗。 这种方法中拔染作用主要在热焙烘设备(烘房)中完成,在此步骤中通常是 将印花机后面的烘房温度根据要求调高,并控制车速,印花后的织物不经烘 干进入烘房进行热焙烘,由于织物上印花部位的印浆仍带有较多的水份,在 烘房热空气的作用下可形成湿热条件,使印浆中的拔染剂分解而实现拔染的 效果,这种方法可进行匹布的连续印花加工。与汽蒸处理的方法相比,上述两种干拔染印花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节能 和节少设备投资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热压烫法只适用于手工印花, 不能进行匹布加工,且压烫处理时,在未经烘干的情况下,织物上的印浆仍 是湿的,从印花台板移到压烫机过程中织物不能折叠,在移动中和压烫时易 造成设备和布面的沾污,也影响印花轮廓的清晰度。采用热焙烘法,其热处 理是在烘房中进行, 一般是通过流动的热空气加热,形成拔染剂分解和破坏 印花部位底色的湿热条件,完成拔染作用;但加热的过程也是干燥的过程, 由于热空气的作用,可能造成水分的过快挥发和拔染剂分解产生的还原气体成分的逸失,使得湿热条件的作用和拔染效果的实现受到影响。事实上,热 焙烘的拔染效果往往不及热压烫和汽蒸的拔染效果。拔白印花试验表明,将 经过热焙烘的试样,再经热压烫或汽蒸处理,其拔白度可明显提高,这说明 单进行热焙烘处理的情况下,织物上的拔白剂并不能完成分解并充分发挥拔 染作用。此外,热压烫法和热焙烘法所共有的弊端在于印花后织物进入热处 理时的干燥程度的控制困难。实践证明,拔染印花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织物进行热处理时的印浆的干湿程度,以及热处理环境的湿度,现有的干拔 印花方法织物进入热处理前不经烘干,其印浆的干湿度受进入热处理前的停 留环境和时间的影响很大,季节的变化,每天中不同时段环境温度的不同,以及停留时间的长短,都可引起干湿度的不一致,尤其在多套色印花的情形 下,由于第一套色和最后一套色印制的时间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其不同套色 的印浆干湿度必然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很容易造成处理时湿热条件对不同 套色的作用效果不一致,从而使拔染的效果及其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对纺织品采用两步法热处理的涂料拔染印花干态处理方法,使拔染的效果和 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纺织品涂料拔染印花的干态处理方 法,其步骤依次为用印浆在纺织品上印花;将印花后的织物烘干,织物可 折叠收集,方便生产中的移动和其它操作;烘干后的印花织物各套色印花部 位的含湿量均匀一致,进行接触式热处理,使得织物受到加热,并形成湿热 条件的作用,在其印花部位完成拔染剂分解,破坏原有底色,印浆中的耐拔 着色剂着色,从而实现拔染印花效果;经水洗除去附着在织物上的拔染剂的 分解产物等杂物。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上述的干态处理方法,接触式热处理的加工设备采用间隙式的平板压烫 机,接触式热处理是指经烘干的印花织物与热烫板直接紧贴接触,用加热器 对热烫板加热,使织物处于气密性的橡胶垫与加热器的包夹之中。上述的干态处理方法,接触式热处理的加工设备采用连续式的热烘筒热 处理机,接触式热处理是指经烘干的印花织物与热烘筒直接紧贴接触,用加 热器对热烘筒加热,使织物处于气密性的包覆毯与热烘筒的包夹之中。上述的两种接触式热处理对织物形成闷捂和湿热作用,防止还原气体逸 失,确保拔染剂的充分分解来实现拔染效果。上述的干态处理方法,在色拔印花的情况下,接触式热处理后必要时可 再进行一次高温焙烘,以促进粘合剂的成膜固化,提高印花色牢度。上述的干态处理方法,热处理温度为130°C-180°C,时间为10-90秒。上述的干态处理方法,印花后的织物在手工热台板上烘干,或用机印印 花机附带的热烘房烘干,烘干温度为4(TC-135"C。上述的干态处理方法,印浆由涂料拔染印花浆、拔染剂及涂料着色剂组 成,涂料拔染印花浆中除含有涂料粘合剂、增稠剂和着色剂外,还含有吸湿 剂成份,如甘油、尿素、乙二醇及聚乙二醇等,吸湿剂的作用在于保持和 控制烘干后印浆中含湿量,有利于热处理时促进拔染剂的分解和拔染作用的 发挥。涂料拔染印花浆可用国产的UN—413、巴藤公司的针织布拔染桨、DIC 公司的拔白粘合剂(Binder-W)或者拔色粘合剂(Binder-M)等。拔染剂采 用亚磺型还原剂如德科林、拔白剂CH等。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织物进行热处理前先行烘干,这样使织物可折叠收集,方便 生产中的移动和其它操作,防止未干燥印花浆造成的搭色,减少对布面及设备的沾污,提高布面清洁度和印花轮廓清晰度。2、 织物烘干后再进行热处理,使织物的含湿量均匀一致,避免由于环境 因素变化以及不同套色印花次序不同等引起的干湿度不一致的情况,使拔染 的效果和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3、 采用含有吸湿剂成分的涂料拔染印花浆,能在干燥的情况下充分形成接触式热处理时拔染剂所必须的作用条件,达到理想的印花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纺织品涂料拔染印花的干态处理方法,其步骤依次为:用印浆在纺织品上印花;将印花后的织物烘干;烘干后的印花织物进行接触式热处理;经水洗除去附着在织物上的杂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铁民叶建军邓斐项金火余一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