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65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重梁,包括多个外侧面,以及设置在每个侧面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包括槽底面和一对槽侧面,其中,每个槽侧面的一端通过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并且另一端通过第三折弯部延伸至槽底面,所述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包括与外侧面连接的第一折弯部和与槽侧面连接的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一折弯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或垂直。第二折弯部抵靠中空本体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负重梁实现四侧简易化安装,实现工业上负重商业应用中的可调、柔性的安装解决方案,而无需焊接球柱、悬臂、悬架、角撑的组件。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负重梁的安装轨道提供防滑的安装槽的导轨,从而允许更大的承载能力的同时能够对安装件定位。

Weight bearing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oad-bearing beam,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external sides and an installation groove arranged on each side.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comprises a groove bottom surface and a pair of groove sides, wherein one end of each groove side extends to the external side through one or two bending parts,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s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groove through the third bending part. The one or two bending parts include the first bend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ide and the second bend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slot side. Second the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bending part is opposite or perpendicular to the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bending part. The second bending part is supported by the inner wall of the hollow body. The load beam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simplified four-side installation, realizes the adjustable and flexible installation solution in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load, and does not need to weld the components of the ball column, the cantilever, the suspension and the angle brace. In addition, the mounting track of the load beam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iding-proof mounting groove guide rail, thereby allowing greater bearing capacity while positioning the mount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重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梁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户模块化系统的负重梁。
技术介绍
当前,公知的负重梁用于搭建模块化系统,用于支撑结构件、线缆和用于其它各种各样的负重安装。DE202012102463公开了一种尤其用于安装线缆的梁,其具有紧固或支撑轮廓。该轮廓中空成形,并且具有至少两个处于四周的侧部。中空的轮廓还具有内切成形的安装槽,用于在至少一外围侧接收至少一个滑块。但是该安装梁的安装槽只设置在梁的一对侧面,而不是设置在梁的所有侧面,因此不能满足多个面的安装要求。此外,该安装梁的安装槽的狭槽底部在承受更大的力时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创造性地通过一种负重梁来克服本领域中已知的限制并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方案为一种负重梁,其包括多个外侧面,以及设置在每个外侧面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包括槽底面和一对槽侧面,其中,每个槽侧面的一端通过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并且另一端通过第三折弯部延伸至所述槽底面,所述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包括与外侧面连接的第一折弯部和与槽侧面连接的第二折弯部。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或垂直。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部抵靠所述中空本体的内壁。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一对第一折弯部的折弯内侧之间形成狭槽宽度,每一对槽侧面之间形成安装槽宽度,槽底面与对应的外侧面之间形成安装槽深度。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狭槽宽度、安装槽宽度和安装槽深度允许容纳螺栓组件,并且允许安装工具接入安装槽。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在面向所述槽底面的位置形成防滑轨道。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滑轨道为齿形轨道。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负重梁还包括贯穿相对的两个槽底面上的通孔。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本体通过钣金一体折弯成形。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实现四侧简易化安装,实现工业上负重商业应用中的可调、柔性的安装解决方案,而无需焊接球柱、悬臂、悬架、角撑的组件。此外,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的安装轨道提供防滑的安装槽的导轨,从而允许更大的承载能力的同时能够对安装件定位。通过附图和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说明下文将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附图供以说明并不限制本技术,图中: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的等轴测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在负重梁的安装槽内装有螺栓组件;图5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在负重梁的安装槽内装有介子螺丝;图6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一实施例的等轴测示意图,其中在负重梁的安装槽内装有介子螺丝;图7所示为图6的负重梁的I位置细节放大图;以及图8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说明书附图的所有几个视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描述仅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非意在限制描述的实施例或应用以及描述的实施例的用途。本文使用的术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作为一个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实施例并不代表相对于其它实施例是优选或优先的。下面描述的所有实现方式均为示例性实现方式,提供这些实现方式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定或使用本技术的实施例,而非意在限制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范围。在本文中,出于描述目的,术语“上部”、“底部”、“左”、“后”、“右”、“前”、“垂直”、“水平”及其衍生词应与图1所示的技术相关。此外,无意受前
、技术背景、
技术实现思路
或以下详细说明所表述的或隐含的理论约束。还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中所示的以及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只是在附加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技术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视为限制,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文规定。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也可以被广泛地单独或共同包含在所述零件、所述元件和本文所指或引用特征中,在所述零件、所述元件或所述特征的两个或者多个的任何或所有组合中,且本文提到的特定整合,与其具有在本技术涉及的领域内是已知等同的,这些已知等同物被视为并入本文,如同单独列出的那样。应该理解,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或“一种示例”的引用不是排他的。相应地,一个示例可能是例证本技术的某些方面,同时其它方面是在不同的示例中举例说明的。这些示例旨在帮助技术人员执行本技术,而不是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总体范围,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出。在描述各种实施例的上下文中(特别在权利要求的上下文中),“一”、“一个”、“所述”和/或相似的术语的使用应解释为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情况,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本文明显抵触。除非另有提到,术语“包括”、“具有”、“包含”和“含有”应解释为开放式的术语(即,意味为“包含,但是不限于”)。参照图1,其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负重梁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图中,负重梁100具有长条状的中空本体,该本体优选地通过钣金一体折弯成形。负重梁100被形成有多个外侧,优选为四个外侧,其中在每个外侧面120都形成一安装槽110,该安装槽110包括槽底面111和一对槽侧面112。梁体的每一侧都形成有安装槽110,不仅方便安装,还能够提高梁体的刚度。参照图2,每个槽侧面112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弯部113和第二折弯部114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并且另一端通过第三折弯部115延伸至槽底面111。第二折弯部114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3的弯折方向垂直(或折弯角度相差90度),使形成的槽侧面112基本上与槽底面111基本垂直。优选地,折弯后的第二折弯部114抵靠所述中空本体的内壁。在其他没有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114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3的弯折方向相反,使得形成的槽侧面112与槽底面111夹一锐角。可选地,如图3所示,每个槽侧面112的一端可以仅通过第一折弯部113延伸至外侧面,并且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折弯部115延伸至所述槽底面111,使得形成的槽侧面112与槽底面111夹一锐角。参照图4,每一对第一折弯部113的折弯内侧117之间形成狭槽宽度(W1),每一对槽侧面112之间形成安装槽110宽度(W2),槽底面111与对应的外侧面120之间形成安装槽110深度(H1)。如图4所示,当相对的两个槽底面11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30时,狭槽宽度(W1)允许螺栓组件200穿过槽底面111进行安装,并且狭槽宽度(W1)还允许安装工具的套筒(S)进入安装槽110对螺栓组件200进行扭动操作。图中显示了上下安装螺栓组件200,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想到左右安装螺栓组件200,或者上下和左右同时安装螺栓组件200。此外,安装槽110深度(H1)允许在安装槽110内的螺栓组件200的螺母没有凸出超出外侧面120。安装槽110宽度(W2)允许螺丝反向地卡在安装槽110内,如图5所示。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负重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重梁,具有中空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外侧面(120),以及设置在每个外侧面(120)的安装槽(110),该安装槽(110)包括槽底面(111)和一对槽侧面(112),其中,每个槽侧面(112)的一端通过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并且另一端通过第三折弯部(115)延伸至所述槽底面(111),所述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包括与外侧面(120)连接的第一折弯部(113)和与槽侧面(112)连接的第二折弯部(1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重梁,具有中空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外侧面(120),以及设置在每个外侧面(120)的安装槽(110),该安装槽(110)包括槽底面(111)和一对槽侧面(112),其中,每个槽侧面(112)的一端通过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延伸至所述外侧面,并且另一端通过第三折弯部(115)延伸至所述槽底面(111),所述一个或两个折弯部包括与外侧面(120)连接的第一折弯部(113)和与槽侧面(112)连接的第二折弯部(1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114)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3)的弯折方向相反或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114)抵靠所述中空本体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114)抵靠所述中空本体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重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欧罗富五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