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行健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827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包括回型钢、钢板、缓冲机构和减震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回型钢底部与地基固接,墙体砌在钢板上表面,地震发生时,缓冲机构可以缓冲墙体水平方向的晃动,墙体发生竖直向上的移动时,缓冲板顶面与回型钢内腔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短,缓冲板顶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的第二弹簧伸长,第三弹簧压缩;缓冲板底面与回型钢内腔下表面之间的距离边长,缓冲板底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的第二弹簧压缩,第三弹簧伸长,缓冲板顶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和缓冲板底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共同作用起到缓冲墙体移动的作用,墙体发生竖直向下的移动时,各弹簧的工作状态相反。

An earthquake proof and shockproof device for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seismic and anti-seismic device for buildings, which comprises a return section steel, a steel plate, a buffer mechanism and a shock absorbing componen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bottom of the return section steel is fixed to the foundation, the wall is lai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teel plate, and the buffer mechanism can buffer the horizontal sloshing of the wall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 When the wall moves verticall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op of the buffer plate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return steel becomes shorter, the second spring of the shock absorber between the top of the buffer plate and the return steel extends, and the third spring compress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buffer plate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return steel is longer,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buffer plate and the return steel is longer. The second spring compression, the third spring elongation, the damp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top of the buffer plate and the return section steel, and the damp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buffer plate and the return section steel act as a buffer wall moving. When the wall moves vertically downward,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springs is oppo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抗震防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但是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地震发生时,造成建筑物倒塌,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包括回型钢、钢板、缓冲机构和减震组件,所述回型钢上部设有开口;所述钢板底面与回型钢上表面活动连接,钢板下表面固接有与开口相应的方形钢,所述方形钢的下表面固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机构在缓冲板两侧与回型钢之间固接有两组,所述每组缓冲机构沿缓冲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相互套合的套筒和伸缩杆,伸缩杆与套筒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减震组件在方形钢两侧的回型钢与缓冲板顶面之间各设置一组,所述减震组件还在缓冲板底部与回型钢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沿回型钢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在中心部位转动连接的两根钢柱,所述钢柱通过滑块与回型钢和缓冲板滑动连接,回型钢和缓冲板内的滑块相邻面之间均固接有第二弹簧,缓冲板和回型钢内的滑块相互远离的面与缓冲板和回型钢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回型钢上表面固接有橡胶垫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初始状态为自然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弹簧初始状态为自然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在缓冲板底部与回型钢之间设置有5-7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功能实用,使用时,回型钢底部与地基固接,墙体砌在钢板上表面,地震发生时,缓冲机构可以缓冲墙体水平方向的晃动,墙体发生竖直向上的移动时,缓冲板顶面与回型钢内腔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短,缓冲板顶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的第二弹簧伸长,第三弹簧压缩;缓冲板底面与回型钢内腔下表面之间的距离边长,缓冲板底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的第二弹簧压缩,第三弹簧伸长,缓冲板顶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和缓冲板底面与回型钢之间的减震机构共同作用起到缓冲墙体移动的作用,墙体发生竖直向下的移动时,各弹簧的工作状态相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所述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回型钢,101、橡胶垫层,2、钢板,201、方形钢,202、缓冲板,3、缓冲机构,301、套筒,302、伸缩杆,303、第一弹簧,4、减震组件,401、钢柱,402、滑块,403、第二弹簧,404、第三弹簧,5、地基,6、墙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包括回型钢1、钢板2、缓冲机构3和减震组件4,回型钢1上部设有开口,回型钢1上表面固接有橡胶垫层101;钢板2底面与回型钢1上表面活动连接,钢板2下表面固接有与开口相应的方形钢201,方形钢201的下表面固接有缓冲板202;缓冲机构3在缓冲板202两侧与回型钢1之间固接有两组,每组缓冲机构3沿缓冲板202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缓冲机构3包括相互套合的套筒301和伸缩杆302,伸缩杆302与套筒301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303;减震组件4在方形钢201两侧的回型钢1与缓冲板202顶面之间各设置一组,减震组件4还在缓冲板202底部与回型钢1之间设置有5-7组,减震组件4包括沿回型钢1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在中心部位转动连接的两根钢柱401,钢柱401通过滑块402与回型钢1和缓冲板202滑动连接,回型钢1和缓冲板202内的滑块402相邻面之间均固接有第二弹簧403,第二弹簧403初始状态为自然状态,缓冲板202和回型钢1内的滑块402相互远离的面与缓冲板202和回型钢1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404,第三弹簧404初始状态为自然状态。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回型钢1底部与地基5固接,墙体6砌在钢板2上表面,地震发生时,缓冲机构3可以缓冲墙体6水平方向的晃动,墙体6发生竖直向上的移动时,缓冲板202顶面与回型钢1内腔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短,缓冲板202顶面与回型钢1之间的减震机构的第二弹簧403伸长,第三弹簧404压缩;缓冲板202底面与回型钢1内腔下表面之间的距离边长,缓冲板202底面与回型钢1之间的减震机构的第二弹簧403压缩,第三弹簧404伸长,缓冲板202顶面与回型钢1之间的减震机构和缓冲板202底面与回型钢1之间的减震机构共同作用起到缓冲墙体6移动的作用,墙体6发生竖直向下的移动时,各弹簧的工作状态相反。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型钢、钢板、缓冲机构和减震组件,所述回型钢上部设有开口;所述钢板底面与回型钢上表面活动连接,钢板下表面固接有与开口相应的方形钢,所述方形钢的下表面固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机构在缓冲板两侧与回型钢之间固接有两组,所述每组缓冲机构沿缓冲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相互套合的套筒和伸缩杆,伸缩杆与套筒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减震组件在方形钢两侧的回型钢与缓冲板之间各设置一组,所述减震组件还在缓冲板底部与回型钢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沿回型钢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在中心部位转动连接的两根钢柱,所述钢柱通过滑块与回型钢和缓冲板滑动连接,回型钢和缓冲板内的滑块相邻面之间均固接有第二弹簧,缓冲板和回型钢内的滑块相互远离的面与缓冲板和回型钢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型钢、钢板、缓冲机构和减震组件,所述回型钢上部设有开口;所述钢板底面与回型钢上表面活动连接,钢板下表面固接有与开口相应的方形钢,所述方形钢的下表面固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机构在缓冲板两侧与回型钢之间固接有两组,所述每组缓冲机构沿缓冲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相互套合的套筒和伸缩杆,伸缩杆与套筒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减震组件在方形钢两侧的回型钢与缓冲板之间各设置一组,所述减震组件还在缓冲板底部与回型钢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沿回型钢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在中心部位转动连接的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行健
申请(专利权)人:叶行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