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建国专利>正文

管廊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266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廊建筑,属于建筑领域,其方案为包括承重盘、固定在承重盘上水平设置的多个带有预制门窗的管廊一,多个管廊一围成一内置空间,相邻的管廊一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管廊一上设置水平放置的管廊二,所述管廊二完全封闭或部分封闭内置空间的顶端开口,管廊二和管廊一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管廊一与承重盘通过L型钢连接。管廊一和管廊二均为竹制缠绕管廊,其重量轻,方便吊装本方案通过L型钢和铆钉实现快速连接。且在相对节省材料的情况下形成内置空间,该内置空间通过管廊二封闭,进一步增大建筑容积。

Gallery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ipe gallery build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architectural field. The plan comprises a load-bearing plate, a plurality of pipe galleries with prefabricated doors and windows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the load-bearing plate, a plurality of pipe galleries are surrounded by a built-in space, and an adjacent pipe gallery is at least partially connected. The pipe gallery one is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pipe gallery two. The pipe gallery 2 is completely closed or partially closed with the top opening of the built-in space. The pipe gallery 2 and the pipe gallery 1 are connected by rivets, and the pipe gallery 1 and the load-bearing plate are connected by L-shaped steel. Both the pipe corridor 1 and the pipe corridor 2 are bamboo winding pipe corridors, which are light in weight and convenient for hoisting. The scheme realizes rapid connection through L-shaped steel and rivets. In addition, a built-in space is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latively saving materials. The built-in space is closed through the pipe corridor two, and the building volume is further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建筑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管廊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的房屋建筑多采用混凝土浇筑或者采用砖瓦结构。混凝土建筑或砖瓦建筑的缺点是重量大,生产周期长。为改善上述方式,目前已有轻钢房屋,其结构如公告号为CN2599094Y公开的类似。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实现快速搭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廊建筑,可实现快速搭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廊建筑,包括承重盘、固定在承重盘上水平设置的多个带有预制门窗的管廊一,多个管廊一围成一内置空间,相邻的管廊一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管廊一上设置水平放置的管廊二,所述管廊二完全封闭或部分封闭内置空间的顶端开口,管廊二和管廊一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管廊一与承重盘通过L型钢连接。管廊一和管廊二均为竹制缠绕管廊,其重量轻,方便吊装本方案通过L型钢和铆钉实现快速连接。相邻的管廊一至少部分抵接,该抵接部供铆钉安装。且在相对节省材料的情况下形成内置空间,该内置空间通过管廊二封闭,进一步增大建筑容积。进一步的,所述管廊一包括管体、位于管体两端的密封板,所述管体两端均固定一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与密封板固定且环形圈与密封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在环形圈与密封板之间固定密封圈,实现管廊一两端的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圈通过螺钉与管廊一固定。如此运输的时候可将环形圈拆下,直径不同的管廊一可相互套接,便于运输,且如此管廊一更易于加工。进一步的,所述管廊二包括管体、位于管体两端的密封板,所述管体两端均固定一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与密封板固定且环形圈与密封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在环形圈与密封板之间固定密封圈,实现管廊二两端的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圈通过螺钉与管廊二固定。如此运输的时候可将环形圈拆下,直径不同的管廊二可相互套接,便于运输,且如此管廊二更易于加工。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由多个管段组成,相邻的管段通过密封组件密封。如此,方便根据需求调节管廊一的长度。进一步的,密封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延伸至相邻两个管段的连接片、穿过连接片与对应管段连接的连接螺栓。连接片抵接两个管段的对接处外壁,连接螺栓穿过连接片与对应管段连接,通过连接片实现两个管段的连接。由于开设了密封槽,导致其强度降低,其连接处容易发生破坏。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盘底部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的设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不改变原有的地貌。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设计的管廊建筑可适应各种地形,搭建快速,方便运输;2)利用已制好的管廊组装,增加居住空间,增加的空间主要用做大厅和庭院;3)采用高位地基(3.5米-5米)方式建造,可以不改变原土地性质,或适用于其他复杂地形;4)第二盖板顶部可安装太阳能发电和热水器装置;5)竹管廊建筑符合绿色环保,经济实用,建造方便的要求,可以标准化集成建造。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略去管廊二之后的俯视图;图3是管廊一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4中管廊一、管廊二的分布图。附图标记:1、承重盘;2、管廊一;3、内置空间;4、管廊二;5、L型钢;6、管体;61、管段;62、连接片;63、连接螺栓;71、密封板;72、环形圈;73、安装部;74、密封圈;8、支撑柱;9、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管廊建筑,如图1,包括承重盘1、固定在承重盘1上水平设置的四个带有预制门窗(图中无示出)的管廊一2。如图2,四个管廊一2的长度方向均一致,四个管廊一2围成一内置空间3,该内置空间3为长方体状,相邻的管廊一2部分抵接。如图1,管廊一2上设置水平放置的管廊二4,管廊二4间隔设置两个从而部分封闭内置空间3的顶端开口,管廊二4和管廊一2通过铆钉连接,管廊一2与承重盘1通过L型钢5连接,L形钢上至少有两个螺钉,其中一个螺钉连接L型钢5和承重盘1,另一个螺钉连接L型钢5和管廊一2。为提升管廊一2和管廊二4之间的连接强度,管廊一2和管廊二4还通过L型钢5连接。如图3,管廊一2包括管体6、位于管体6两端的密封板71。管体6由多个管段61组成,相邻的管段61通过密封组件密封。密封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延伸至相邻两个管段61的连接片62、穿过连接片62与对应管段61连接的连接螺栓63。连接片62抵接两个管段61的对接处外壁,连接螺栓63穿过连接片62与对应管段61连接,通过连接片62实现两个管段61的连接。如图5,其中管体6两端(即最外侧两端的管段61)均固定一环形圈72,环形圈72形成一沿管段61轴向延伸的安装部73,螺钉沿管段61径向穿过安装部73与管段61连接。环形圈72的外侧开设环形槽,该环形槽内安装一厚度大于环形槽深度的密封圈74,密封板71挤压密封圈74与环形圈72抵接并通过螺栓连接。管廊二4可以与管廊一2有多段管段61组成,也可以是一个整体。为适应不同地形,在承重盘1底部固定有支撑柱8。承重盘1的外围均可安装护栏。实施例2:一种管廊建筑,如图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管廊一2的长度方向沿圆周设置,管廊二4完全密封内置空间3的顶端开口。实施例3:一种管廊建筑,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密封组件包括位于其中一个管段端面的第一密封槽、固定于第一密封槽的第一磁性件、位于另一个管段端面上的第二密封槽、位于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环、固定在密封环一端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引的第二磁性件,相邻的管段对接后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带动密封环滑动至部分位于第一密封槽内(另一部分还在第二密封槽内),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均为环形槽,第一磁性件具体为阳极磁铁,第二磁性件为阴极磁铁,第二磁性件与密封环可以采用粘接或热熔连接。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带动密封环滑动,可实现两者的快速对接,且因为管廊一是横置的,当管廊二的重力作用于管廊一的整个面上,管段的连接处受力较小且密封环的设置允许有一定量的竖向位移,而如果是竖直放置的管廊,且由于开设了密封槽,导致其强度降低,其连接处容易发生破坏。实施例4:一种管廊建筑,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6,管廊一2和管廊二4均设置四个,管廊二4位于管廊一2上方并交错设置,立柱9位于承重盘1上支撑管廊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廊建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盘(1)、固定在承重盘(1)上水平设置的多个带有预制门窗的管廊一(2),多个管廊一(2)围成一内置空间(3),相邻的管廊一(2)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管廊一(2)上设置水平放置的管廊二(4),所述管廊二(4)完全封闭或部分封闭内置空间(3)的顶端开口,管廊二(4)和管廊一(2)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管廊一(2)与承重盘(1)通过L型钢(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盘(1)、固定在承重盘(1)上水平设置的多个带有预制门窗的管廊一(2),多个管廊一(2)围成一内置空间(3),相邻的管廊一(2)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管廊一(2)上设置水平放置的管廊二(4),所述管廊二(4)完全封闭或部分封闭内置空间(3)的顶端开口,管廊二(4)和管廊一(2)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管廊一(2)与承重盘(1)通过L型钢(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建筑,其特征是:所述管廊一(2)包括管体(6)、位于管体(6)两端的密封板(71),所述管体(6)两端均固定一环形圈(72),所述环形圈(72)与密封板(71)固定且环形圈(72)与密封板(7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建筑,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圈(72)通过螺钉与管廊一(2)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于建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