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建国专利>正文

快速搭建管廊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36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搭建管廊建筑,属于建筑领域,其方案为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且中心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管廊,第一管廊带有预制门窗,多个所述第一管廊均布并围成一内置空间,所述第一管廊上方设置一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封闭第一管廊的顶部开口和内置空间的顶端,所述底座与第一管廊连接的一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置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一管廊连接的一面开设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置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管廊的两端分别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所述底座与第一管廊、第一盖板与第一管廊均通过L型钢固定。通过将管廊运用至建筑领域实现快速搭建,同时通过密封条保证建筑的密封性。

Rapid construction of pipe galler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ast-building pipe gallery build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architectural field. The scheme comprises a base, a plurality of vertically arranged first pipe galleries mounted on the base and centered on the same circumference. The first pipe gallery has prefabricated doors and windows,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pipe galleri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and enclosed into a built-in space. A first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and the first cover plate closes the top opening of the first pipe gallery and the top of the built-in space. A first annular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one side connecting the base with the first pipe gallery, and the first annular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sealing strip; a second annular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one side connecting the first cover plate with the first pipe gallery. The second annular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ealing strip.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pipe corridor ar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sealing strip and the second sealing strip. The base and the first pipe corridor, the first cover plate and the first pipe corridor are fixed by L-shaped steel. By applying the pipe gallery to the construction field, the rapid construction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sealing property of the building can be guaranteed by the sealing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搭建管廊建筑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快速搭建管廊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的房屋建筑多采用混凝土浇筑或者采用砖瓦结构。混凝土建筑或砖瓦建筑的缺点是重量大,生产周期长。为改善上述方式,目前已有轻钢房屋,其结构如公告号为CN2599094Y公开的类似。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实现快速搭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搭建管廊建筑,结构简单。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快速搭建管廊建筑,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且中心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管廊,第一管廊带有预制门窗,多个所述第一管廊均布并围成一内置空间,所述第一管廊上方设置一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封闭第一管廊的顶部开口和内置空间的顶端,所述底座与第一管廊连接的一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置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一管廊连接的一面开设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置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管廊的两端分别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所述底座与第一管廊、第一盖板与第一管廊均通过L型钢固定。第一管廊为竹制缠绕管廊,其重量轻,方便吊装;将第一管廊插入第一环形槽内,通过L型钢将第一管廊与底座固定,依靠第一管廊的重力挤压第一密封条实现第一管廊底部与底座之间的密封,之后将第一盖板盖上依靠第一盖板重力使得第二密封条被挤压从而实现第一管廊顶部与第一盖板之间的密封,通过L型钢将第一管廊与第一盖板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廊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开设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大于第一管廊的厚度,所述第一密封条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侧延伸至第一环形槽内,第一密封条靠近第一环形槽内侧壁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一抵接第一环形槽内侧壁的抵接段,所述抵接段仅设置在第一环形槽的其中两个相邻的内侧壁上。如此,安装第一管廊的时候,先将第一管廊插入第一环形槽内,使得第一管廊其中相邻的两内侧壁分别抵接抵接段,第一密封条开始的时候处于平直状态位于第一环形槽内,之后受压使得第一密封条陷入第一凹槽内且两侧延伸至第一环形槽内,由于第一凹槽的槽宽大于第一管廊的厚度,因此其可适当的调整因加工误差带来的尺寸配合。这种方式,先确保第一管廊其中两边的密封性,再通过第一密封条内凹增加与第一密封条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另外两边的密封性,从而确保第一管廊底部与底座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抵接段远离第一密封条的一端水平延伸形成与底座固定的连接段。如此,由于连接段的存在,在第一管廊下降的时候,L形密封条与槽内侧边抵接的一边不易与底座发生脱离。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一管廊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的两端抵接底座和第一盖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第一管廊连接。连接板一方面起支撑第一盖板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内置空间的侧边封闭,内置空间可以作为客厅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支撑第一盖板的支撑柱。支撑柱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支撑柱上雕刻等起到装饰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管廊,所述第二管廊与第一管廊的轴线均布在同一圆周上。如此,对于第一盖板的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延长第一盖板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廊的管径大于第二管廊的管径。运输的时候,第一管廊可套在第二管廊外,方便运输。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固定有立柱。立柱的设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不改变原有的地貌。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设计的管廊建筑可适应各种地形,搭建快速,方便运输;2)利用已制好的管廊组装,增加居住空间,增加的空间主要用做大厅和庭院;3)采用高位地基(3.5米-5米)方式建造,可以不改变原土地性质,或适用于其他复杂地形;4)第二盖板顶部可安装太阳能发电和热水器装置;5)竹管廊建筑符合绿色环保,经济实用,建造方便的要求,可以标准化集成建造。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隐藏第一盖板以上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管廊与底座、第一盖板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6是图3的C部放大图;图7是实施例2中的第一管廊和第二管廊中支撑柱的分布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第一环形槽;12、第一凹槽;13、第一密封条;14、抵接段;15、连接段;2、第一管廊;21、预制门窗;3、立柱;4、内置空间;51、角钢;52、连接板;53、安装条;54、定位柱;6、第一盖板;61、第二环形槽;62、第二凹槽;63、第二密封条;7、L型钢;81、第二管廊;82、第二盖板;9、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快速搭建管廊建筑,如图1-2,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且中心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四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管廊2,第一管廊2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均带有预制门窗21。底座1底部固定有多个立柱3,四个第一管廊2间隔围成一内置空间4,每个第一管廊2的两边均通过螺栓固定有角钢51,相邻的第一管廊2通过连接板52密封,连接板52通过螺栓同时连接相邻第一管廊2上的角钢51,连接板52的底部抵接底座1上端面。每个连接板52上焊接一安装条53向中间延伸汇聚形成一十字架,十字架的中心固定一圆柱形的定位柱54。如图4,第一管廊2的底部均通过第一环形槽11与底座1连接,第一环形槽11开设在底座1上,第一环形槽11的底部开设一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槽宽大于第一管廊2的厚度,第一密封条13位于第一凹槽12内且两侧延伸至第一环形槽11内。如图5,第一密封条13靠近第一环形槽11内侧壁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一抵接第一环形槽11内侧壁的抵接段14,抵接段14仅设置在第一环形槽11的其中两个相邻的内侧壁上,抵接段14远离第一密封条13的一端水平延伸形成与底座1固定的连接段15。如图6,第一管廊2的顶部均通过第二环形槽61与第一盖板6连接,第二环形槽61内同样开设有第二凹槽62,第二环形槽61内置有第二密封条63,其形式与第一密封条13相同。第一盖板6底部开设一与定位柱54相配的定位孔,从而方便第一盖板6的安装。如图1,第一管廊2的顶部通过L型钢7与第一盖板6固定,L型钢7上至少固定两个螺栓分别连接L型钢7和第一盖板6以及L型钢7和第一管廊2顶部;第一管廊2的底部通过L型钢7与底座1固定,L型钢7上至少固定两个螺栓分别连接L型钢7和底座1以及L型钢7和第一管廊2底部。如图1,第一盖板6上还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管廊81,第二管廊81外径与第一管廊2内径相同,两者结构相同均带有预制门窗21。第二管廊81同样竖直设置四个且第二管廊81与第一管廊2的轴线均布在同一圆周上,第二管廊81位于连接板52的上方。第二管廊81同样围成一内置空间4,同时第二管廊81也通过连接板52连接,其形式与第一管廊2相同。第二管廊81以第一管廊2与底座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盖板6连接;第二管廊81顶部设置有第二盖板82,第二盖板82与第二管廊81的连接方式和第一盖板6与第一管廊2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图1,为提升第一管廊2的抗压性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搭建管廊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且中心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管廊(2),第一管廊(2)带有预制门窗(21),多个所述第一管廊(2)均布并围成一内置空间(4),所述第一管廊(2)上方设置一第一盖板(6),所述第一盖板(6)封闭第一管廊(2)的顶部开口和内置空间(4)的顶端,所述底座(1)与第一管廊(2)连接的一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1),所述第一环形槽(11)内置第一密封条(13);所述第一盖板(6)与第一管廊(2)连接的一面开设第二环形槽(61),所述第二环形槽(61)内置第二密封条(63),所述第一管廊(2)的两端分别第一密封条(13)、第二密封条(63),所述底座(1)与第一管廊(2)、第一盖板(6)与第一管廊(2)均通过L型钢(7)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搭建管廊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且中心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管廊(2),第一管廊(2)带有预制门窗(21),多个所述第一管廊(2)均布并围成一内置空间(4),所述第一管廊(2)上方设置一第一盖板(6),所述第一盖板(6)封闭第一管廊(2)的顶部开口和内置空间(4)的顶端,所述底座(1)与第一管廊(2)连接的一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1),所述第一环形槽(11)内置第一密封条(13);所述第一盖板(6)与第一管廊(2)连接的一面开设第二环形槽(61),所述第二环形槽(61)内置第二密封条(63),所述第一管廊(2)的两端分别第一密封条(13)、第二密封条(63),所述底座(1)与第一管廊(2)、第一盖板(6)与第一管廊(2)均通过L型钢(7)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搭建管廊建筑,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廊(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环形槽(11)的底部开设一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槽宽大于第一管廊(2)的厚度,所述第一密封条(13)位于第一凹槽(12)内且两侧延伸至第一环形槽(11)内,第一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于建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