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583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靠背侧板,两个靠背侧板的顶部连接有同一根上边梁,上边梁的上边缘水平向后翻折延伸形成上扩展承接部,上边梁的下边缘向后下方翻折延伸形成下扩展承接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靠背泡沫后,靠背泡沫与上边梁的接触面得到大幅度增大,承受相同大小的力后,上边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被降低,从而可防止其因承力过大而断裂,有利于延伸其使用寿命,同时因为将头枕杆孔的下部孔壁延伸形成一个水平状的拧紧部,插设头枕杆后拧紧用的螺母仍然可得到有效拧紧。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eat backrest side plate and upper bea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 seat backrest side plate and an upper side beam, comprising two backrest side plates which are positively arranged, and the top of the two backrest side plates is connected with the same upper side beam. The upper edge of the upper side beam is folded and extended horizontally backwards to form an upper extension joint, and the lower edge of the upper side beam is folded and extended backwards to form a lower o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back foam and the upper side beam is greatly enlarged after the back foam is installed, and the pressure on the unit area of the upper side beam is reduced after the same force is withstood, so as to prevent the upper side beam from breaking due to the excessive bearing force and to extend its service life. Because the lower hole wall of the head pillow rod hole is extended to form a horizontal tightening part, the nut used for tightening after inserting the head pillow rod can still be effectively tight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起到支承乘坐者的重量,缓和由车身传递来的振动和冲击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司乘人员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座框骨架,其中靠背骨架主要由靠背左侧板、靠背右侧板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边梁、横梁、蛇形弹簧等组成,使用时需要在靠背骨架上安装头枕泡沫和靠背泡沫以提升乘坐舒适性,但是为相应当今轻量化汽车设计要求,一些靠背骨架会采用重量更轻相对强度也要弱一些的材质制备,此时安装的靠背泡沫在承力后重量几乎全部转移到上边梁上,容易导致上边梁出现裂纹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靠背侧板,两个所述靠背侧板的顶部连接有同一根上边梁,该上边梁的上边缘水平向后翻折延伸形成上扩展承接部,所述上边梁的下边缘向后下方翻折延伸形成下扩展承接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扩展承接部和下扩展承接部扩大了上边梁的表面积,安装靠背泡沫后靠背泡沫与上边梁的接触面得到大幅度增大,承受相同大小的力后,上边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被降低,从而可防止其因承力过大而断裂,有利于延伸其使用寿命。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上述上扩展承接部和下扩展承接部之间连接有头枕杆柱,所述头枕杆柱内设有头枕杆孔,所述头枕杆孔的两端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穿出所述上扩展承接部和下扩展承接部。采用此结构方案在上边梁上安装头枕管。上述头枕杆孔的孔壁向下延伸穿过所述下扩展承接部后形成拧紧部,该拧紧部的下表面与头枕杆孔的孔心线相互垂直。采用此结构在头枕杆孔中插入头枕后,若没有拧紧部则拧紧用的螺母与倾斜的下扩展承接部之间存在间隙,会导致拧紧不牢固,而由拧紧部后螺母可与拧紧部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拧紧效果更好。上述上扩展承接部和下扩展承接部之间连接有边梁加强筋。采用此结构有利于提升上、下展承接部以及上边梁的强度。上述边梁加强筋呈“V”字形,所述边梁加强筋的开口端与所述上扩展承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边梁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扩展承接部固定连接。上述上扩展承接部向下的正投影将所述下扩展承接部向下的正投影覆盖。采用此方案外形更美观。上述头枕杆孔共两个,两个所述头枕杆孔分别靠近两个所述靠背侧板。采用此结构两个头枕杆孔之间的间距跨度较大,有利于提升安装后的稳定性。上述上边梁、两个所述靠背侧板以及边梁加强筋一体成型,其材质均为镁铝合金。采用此结构生产时直接整体浇筑成型即可。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靠背泡沫后,靠背泡沫与上边梁的接触面得到大幅度增大,承受相同大小的力后,上边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被降低,从而可防止其因承力过大而断裂,有利于延伸其使用寿命,同时因为将头枕杆孔的下部孔壁延伸形成一个水平状的拧紧部,插设头枕杆后拧紧用的螺母仍然可得到有效拧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D-D剖视图;图4为图1的F-F剖面图;图5为图1中m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靠背侧板1,两个所述靠背侧板1的顶部连接有同一根上边梁2,该上边梁2的上边缘水平向后翻折延伸形成上扩展承接部2b,所述上边梁2的下边缘向后下方翻折延伸形成下扩展承接部2a。所述上扩展承接部2b和下扩展承接部2a之间连接有头枕杆柱4,所述头枕杆柱4内设有头枕杆孔4b,所述头枕杆孔4b的两端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穿出所述上扩展承接部2b和下扩展承接部2a,为方便拧紧头枕管,所述头枕杆孔4b的孔壁下部向下延伸穿过所述下扩展承接部2a后形成拧紧部4a,该拧紧部4a的下表面与头枕杆孔4b的孔心线相互垂直。所述上扩展承接部2b和下扩展承接部2a之间连接有多个边梁加强筋5,所述边梁加强筋5呈“V”字形,所述边梁加强筋5的开口端与所述上扩展承接部2b固定连接,所述边梁加强筋5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扩展承接部2a固定连接。所述上扩展承接部2b向下的正投影将所述下扩展承接部2a向下的正投影覆盖,所述上边梁2、两个所述靠背侧板1以及边梁加强筋5一体成型,且其材质均为镁铝合金,所述头枕杆孔4b共两个,两个所述头枕杆孔4b分别靠近两个所述靠背侧板1,所述头枕杆柱4靠近所述上边梁2的一部分与所述上边梁2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靠背侧板(1),两个所述靠背侧板(1)的顶部连接有同一根上边梁(2),该上边梁(2)的上边缘水平向后翻折延伸形成上扩展承接部(2b),所述上边梁(2)的下边缘向后下方翻折延伸形成下扩展承接部(2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靠背侧板(1),两个所述靠背侧板(1)的顶部连接有同一根上边梁(2),该上边梁(2)的上边缘水平向后翻折延伸形成上扩展承接部(2b),所述上边梁(2)的下边缘向后下方翻折延伸形成下扩展承接部(2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展承接部(2b)和下扩展承接部(2a)之间连接有头枕杆柱(4),所述头枕杆柱(4)内设有头枕杆孔(4b),所述头枕杆孔(4b)的两端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穿出所述上扩展承接部(2b)和下扩展承接部(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侧板与上边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杆孔(4b)的孔壁向下延伸穿过所述下扩展承接部(2a)后形成拧紧部(4a),该拧紧部(4a)的下表面与所述头枕杆孔(4b)的孔心线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建双任位游佳林杨雷杨道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