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09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局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按水流方向依次为进水渠、稻田、排水渠、蓄水池和池塘,再经过耕翻、洗盐排碱和追肥后进行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将渔农种养和盐碱地治理耕作结合起来,土壤盐度由13.7g/kg下降到2.0‑4.8g/kg,下降了65%‑85%,达到农作物种植标准,且水稻亩产达500kg/亩以上,凡纳滨对虾亩产平均达240kg以上,解决盐碱地治理过程中盐碱水的出路问题,提高盐碱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ethod of rice pond pond fishery farmers in coastal saline alkali so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ethod for fishermen and farmers in paddy field, pond and pond of coastal saline-alkali lan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laying out the comprehensive planting and cultivation area of paddy field, pond, fishermen and farmers in saline-alkali land, and planting paddy after tillage, washing salt, discharging alkali and fertilizing,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water flow, the intake canal, paddy field, drainage canal, water storage pool and pond are arranged in sequence. The salinity of soil decreased from 13.7 g/kg to 2.0 4.8 g/kg, decreased by 65%85%,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crop cultivation, and the yield of rice per mu was above 500 kg/mu, and the average yield of Penaeus vannamei was above 240 kg per mu,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 of saline-alkali water treatment in saline-alkali soil. The way out i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resources in saline alkali land and create good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养殖和治理
,涉及一种适用于盐碱地渔农综合治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对于盐碱土壤的改良多采取以水、肥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方法,利用工程排水洗盐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改良技术措施,近年又提出了“土壤水盐定向迁移”。但是,一方面既要冲洗土壤中的盐份,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返盐,治理改造形成的盐碱水排放经常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影响了盐碱地治理改造的长效性,导致盐碱地的治理改良进展缓慢,效果甚微,其中盐碱水的出路问题成为制约盐碱地改良的瓶颈。现有技术中,盐碱地改良方法虽为盐碱地的前期改良提供了一定基础,但缺乏具体的技术措施,尤其是对前期改良后的台田和池塘在后期利用方面缺乏进一步技术措施,经常出现返盐碱现象,稻田农作物耕种和池塘养殖产量低,难以长期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后,提供了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适用于淡水资源较为充足的地区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一定程度上解决盐碱地洗盐排碱水的出路问题,提高盐碱地的资源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具体地包括:布局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耕翻、洗盐排碱、水稻种植、水质驯化与水产养殖;一是将盐碱地的土壤经耕翻、洗盐排碱后构建稻田用于水稻种植,二是将洗盐排碱废水汇集入池塘后经水质驯化用于水产养殖;其中,所述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按照水流方向依次为进水渠、稻田、排水渠、蓄水池和池塘,且进水盐度低于1.0,pH小于8.0,且所述稻田耕层土壤盐度小于50g/kg。进一步地,所述耕翻的方法为:将所述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的土壤深翻后一次性施基肥、多次追肥,且基肥与追肥的肥量比为4:1。进一步地,所述深翻过程为:将含盐量大的表层土翻埋到底层,底层土翻上来,改变土壤中盐分垂直分布,视盐碱层的厚度和土壤疏松程度翻耕深度为20-50cm。进一步地,所述洗盐排碱的方法为:耕翻后灌淡水冲洗土壤中盐分并泡田3~5次,泡田期间保证土壤表层不脱水,且每次泡田5~15天后排水汇入池塘,每次泡田水层控制在15~20cm。进一步地,所述水稻种植方法为:经耕翻和洗盐排碱至土壤耕层盐分不高于2.0g/kg时,选用耐盐性水稻苗,按照栽插行距为20cm,穴距为10cm,每穴为3~5株,每亩穴数为1.6~1.8万进行种植,且所述水稻的生长期依次包括:返青、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和成熟阶段。进一步地,所述追肥过程为:在所述水稻生长期的返青、分蘖和抽穗阶段,采用测土施肥法各进行1次施肥,第一天排水、第二天傍晚施肥后第三天补水,直至施肥后7天排去地表水。进一步地,水质驯化与水产养殖的过程为:养殖开始前检测池塘水中盐碱度、pH以及和八大离子浓度(钾、钠、钙、镁、氯、硫酸根、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离子浓度),并调整驯化水质为:pH值在8.8以下、水温在22℃以上、溶解氧在4mg/L以上、氨氮小于0.6mg/L、亚硝酸盐小于0.15mg/L;再将水产品(包括凡纳滨对虾、鲫鱼、鲤鱼、泥鳅、梭鱼或河蚬)按照放养体长大于0.8cm、放养密度为5~6万尾/亩进行养殖,并定期检测池塘水质。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产品选择养殖凡纳滨对虾,白天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5~35%,晚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5~75%,前期全池投喂,中后期沿池边投喂,白天投在深水区,晚上投在浅水区,直到上述对虾生长至60~80尾/公斤时捕捞出池,养殖周期75~80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基于水盐平衡和物质能量循环原理,将水产养殖和盐碱地治理耕作结合起来,运用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经过一年的洗盐排碱,土壤盐度由13.7g/kg下降到2.0-4.8g/kg,下降了65%-85%,达到农作物种植标准,水稻亩产达到500kg/亩以上,解决了盐碱地治理过程中盐碱水的出路问题。二、本专利技术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中汇集的洗盐排碱水经水质改良调控、配套盐碱驯养评价,并养殖凡纳滨对虾、鲫鱼、鲤鱼、泥鳅、梭鱼、河蚬等,其中凡纳滨对虾亩产平均可达240kg以上,改善环境、提高盐碱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水稻品种选用盐丰47,盐粳456、盐粳933或盐粳377,水产品选择凡纳滨对虾和鲫鱼,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材料无特殊说明均市售可得。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法如下:先根据盐碱水土壤粒径结构以及降水、光照、气温等气候特点,构建由进水渠-稻田-排水渠-蓄水池-池塘构成的渔农综合种养区域,水流方向依次为进水渠、稻田、排水渠、蓄水池和池塘,进水盐度低于1.0,pH小于8.0,耕层土壤盐度小于50g/kg。在秋冬空闲季节深翻土壤,迅速改变土体盐分垂直分布状况,将含盐量大的表层土翻埋到底层,底层的好土翻上来,结合施有机肥建立新的耕作层。对盐碱层较厚的盐碱地深翻45-50cm;盐碱层适中的盐碱地深翻30-45cm;盐碱层较薄的盐碱地,深翻20-30cm,翻耕后采用测土法一次性施基肥、多次追肥,基肥占稻田总肥量的80%,其余20%的肥量在返青、分蘖、抽穗的生长阶段追肥分施。再根据盐碱地的盐碱程度,以大田和土柱实验数据确定洗盐排碱频率,耕翻后立即灌淡水冲洗田间盐分并泡田3~5次,泡田及返青、分蘖、拔节、孕穗和成熟等生长阶段的用水量如表1所示,且泡田期间不能使土壤表层脱水,每次泡田5~15天后排水,每次泡田水层控制在15~20cm,对于重盐碱地采用每隔3天换水一次,不同阶段水深见表1,并将洗盐排碱水汇入池塘用于水产经济动物养殖。通过洗盐排碱、耕作改良等措施后,土壤耕层盐分降低到2.0g/kg即可种植水稻,选用耐盐性水稻品种(如盐丰47,盐粳456、933、377)按照栽插行距20cm、穴距10cm、每穴3~5株和每亩插秧穴数1.6~1.8万进行种植。盐碱地土壤缺少氮磷,生长期视苗情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在返青、分蘖、抽穗进行追肥各1次,且施追肥时要结合放排盐碱水,第一天排水,第二天傍晚施肥,第三天立即补水,以提高肥效,施肥后7天才能排去地表水,以免肥料损失;水稻种植期间白天不能脱水,以防盐分随水分蒸发上升。养殖开始前,测定洗盐排碱汇水中pH值以及盐度、钾、钠、钙、镁、氯、硫酸根、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等离子浓度,并根据离子比例进行水质驯化改良至适于养殖的水体环境,再选择经济价值高、适宜盐碱地养殖的水产经济动物如凡纳滨对虾、鲫鱼、鲤鱼、泥鳅、梭鱼或河蚬等,利用驯化后的洗盐排碱水开展池塘养殖。养殖期间,定期测定水温、溶解氧、pH、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磷酸盐等水质指标,并根据情况进行水质调控,保证池塘水质的pH值在8.8以下,水温稳定在22℃以上,溶解氧4mg/L以上,氨氮小于0.6mg/L,亚硝酸盐小于0.15mg/L。当养殖凡纳滨对虾时,放养规格一般为体长大于0.8cm,放养密度通常放养5~6万尾/亩(亩产量约为180~230公斤),对虾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投饵量根据虾的大小、成活率、水质、天气、饲料质量等综合因素,一般白天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布局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耕翻、洗盐排碱、水稻种植、水质驯化与水产养殖;一是将盐碱地的土壤经耕翻、洗盐排碱后构建稻田用于水稻种植,二是将洗盐排碱废水汇集入池塘后经水质驯化用于水产养殖;其中,所述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按照水流方向依次为进水渠、稻田、排水渠、蓄水池和池塘,且进水盐度低于1.0,pH小于8.0,且所述稻田耕层土壤盐度小于50g/k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布局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耕翻、洗盐排碱、水稻种植、水质驯化与水产养殖;一是将盐碱地的土壤经耕翻、洗盐排碱后构建稻田用于水稻种植,二是将洗盐排碱废水汇集入池塘后经水质驯化用于水产养殖;其中,所述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按照水流方向依次为进水渠、稻田、排水渠、蓄水池和池塘,且进水盐度低于1.0,pH小于8.0,且所述稻田耕层土壤盐度小于50g/kg。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耕翻的方法为:将所述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种养区域土壤深翻,将含盐量大的表层土翻埋到底层,底层土翻上来,再一次性施基肥、多次追肥,且所述基肥与追肥的肥量比为4:1。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翻深度为20-50cm。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盐排碱的方法为:经耕翻后灌淡水冲洗土壤中盐分并泡田3~5次,泡田期间保证土壤表层不脱水,且每次泡田5~15天后排水汇入蓄水池,每次泡田水层控制在15~20cm。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滨海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植的方法为:经耕翻和洗盐排碱至土壤耕层盐分不高于2.0g/kg时,选用耐盐性水稻苗,按照栽插行距为20cm、穴距为10cm、每穴为3~5株、每亩穴数为1.6~1.8万进行种植,并定期追肥。6.一种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么宗利来琦芳周凯苏文清高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