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911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育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包括:育苗盒、本体、加固机构;传送辊及转轴安装在本体的内部中间,且传送辊及转轴与本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传送辊的外部设置有传送带,且传送辊与传送带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传送带的上部放置有育苗盒,且传送带与育苗盒通过自然方式相连接;播种机构及托盘安装在本体的上部前端,且播种机构通过托盘与本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播种机构安装在托盘的上部,且播种机构与托盘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精良,育苗效率高,且育苗时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

A small rice seedling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edling-rais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mall rice seedling-raising production line, which comprises a seedling-raising box, a body and a reinforcing mechanism; a conveyor roll and a rotating shaft are installed in the inner middle of the body, and the conveyor roll and a rotating shaf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by an embedded way; a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conveyor roll and the conveyor roll is transmitted. The feeding roller and the conveyor belt are connected by a sleeve mode;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nursery box, and the conveyor belt and the nursery box are connected by a natural way; the seeding mechanism and the tray are installed at the upper front end of the body, and the seed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by a welding mode through the tray; the seeding mechanism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tray; And the seed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allet by clamping mode. Through structural improv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ine structure, high seedling raising efficiency, simple and quick operation in seedling raising,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prior art so as to make it more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育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
技术介绍
育苗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水稻育苗生产线普遍存在结构单一,育苗效率低,且育苗时操作繁琐的问题,在实际的育苗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精良,育苗效率高,且育苗时操作简单快捷的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单一,育苗效率低,且育苗时操作繁琐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包括:育苗盒、本体、加固机构、播种机构、托盘、滴灌头、支撑柱、水箱、开关、水管、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电机座、电机、托板、支撑腿、传送辊、传送带、转轴、振动电机、投放管体和振动辊;所述传送辊及转轴安装在本体的内部中间,且传送辊及转轴与本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传送辊的外部设置有传送带,且传送辊与传送带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上部放置有育苗盒,且传送带与育苗盒通过自然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及托盘安装在本体的上部前端,且播种机构通过托盘与本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安装在托盘的上部,且播种机构与托盘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振动辊,且播种机构与振动辊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振动辊的一侧播种机构的外侧安装有振动电机,且振动辊通过播种机构与振动电机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投放管体,且播种机构与投放管体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加固机构安装在本体的两端下部,且加固机构与本体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本体的两侧中间设置有支撑柱,且本体与支撑柱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内侧上部安装有水箱,且支撑柱与水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水管,且水箱与水管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水管的一侧中间开设有开关,且水管与开关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水管的底部安装有滴灌头,且水管与滴灌头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的两侧下部安装有支撑腿,且本体与支撑腿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托板安装在本体的底部后端,且托板与本体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托板的一侧上部安装有电机座,且托板与电机座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电机座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电机,且电机座与电机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的前部中间设置有第二皮带轮,且电机通过电机轴与第二皮带轮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内部设置有皮带,且第二皮带轮与皮带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皮带轮安装在传送辊的外部,且皮带轮与传送辊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振动辊剖视呈圆形状结构设置,且振动辊为塑制实心体结构设置有一组。优选的,所述投放管体为圆形状结构呈阵列状设置有多组,且投放管体为拆解式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传送辊为圆形状的塑制实心体结构设置,且传送辊呈横向阵列状设置有多组。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前视为U形状结构设置有四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振动辊剖视呈圆形状结构设置,且振动辊为塑制实心体结构设置有一组,振动辊为振动给料机构,通过振动辊产生的振动力,使水稻种子通过投放管体进入育苗盒内部,使其达到了育苗效率高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传送辊为圆形状的塑制实心体结构设置,且传送辊呈横向阵列状设置有多组,传送辊通过传送带能够将育苗完毕的育苗盒传送出去,无需人工搬运,实现育苗操作时简单快捷的优点。3、本技术通过加固机构前视为U形状结构设置有四组,在育苗操作时,本体难免会出现震动现象,通过加装加固机构,能够实现本体运行时稳定性更高的效果。4、本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精良,育苗效率高,且育苗时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育苗盒1、本体2、加固机构3、播种机构4、托盘5、滴灌头6、支撑柱7、水箱8、开关9、水管10、皮带轮11、皮带12、第二皮带轮13、电机座14、电机15、托板16、支撑腿17、传送辊18、传送带19、转轴20、振动电机21、投放管体22、振动辊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包括:育苗盒1、本体2、加固机构3、播种机构4、托盘5、滴灌头6、支撑柱7、水箱8、开关9、水管10、皮带轮11、皮带12、第二皮带轮13、电机座14、电机15、托板16、支撑腿17、传送辊18、传送带19、转轴20、振动电机21、投放管体22和振动辊23;传送辊18及转轴20安装在本体2的内部中间,且传送辊18及转轴20与本体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传送辊18的外部设置有传送带19,且传送辊18与传送带19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传送带19的上部放置有育苗盒1,且传送带19与育苗盒1通过自然方式相连接;播种机构4及托盘5安装在本体2的上部前端,且播种机构4通过托盘5与本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播种机构4安装在托盘5的上部,且播种机构4与托盘5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播种机构4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振动辊23,且播种机构4与振动辊23通过贯通相连接;振动辊23的一侧播种机构4的外侧安装有振动电机21,且振动辊23通过播种机构4与振动电机2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播种机构4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投放管体22,且播种机构4与投放管体22通过贯通相连接;加固机构3安装在本体2的两端下部,且加固机构3与本体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本体2的两侧中间设置有支撑柱7,且本体2与支撑柱7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支撑柱7的内侧上部安装有水箱8,且支撑柱7与水箱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水箱8的底部设置有水管10,且水箱8与水管10通过贯通相连接;水管10的一侧中间开设有开关9,且水管10与开关9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水管10的底部安装有滴灌头6,且水管10与滴灌头6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本体2的两侧下部安装有支撑腿17,且本体2与支撑腿17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托板16安装在本体2的底部后端,且托板16与本体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托板16的一侧上部安装有电机座14,且托板16与电机座14通过螺栓相连接;电机座14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电机15,且电机座14与电机15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电机15的前部中间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3,且电机15通过电机轴与第二皮带轮13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第二皮带轮13的内部设置有皮带12,且第二皮带轮13与皮带12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皮带轮11安装在传送辊18的外部,且皮带轮11与传送辊1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具体的,振动辊23剖视呈圆形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包括:育苗盒(1)、本体(2)、加固机构(3)、播种机构(4)、托盘(5)、滴灌头(6)、支撑柱(7)、水箱(8)、开关(9)、水管(10)、皮带轮(11)、皮带(12)、第二皮带轮(13)、电机座(14)、电机(15)、托板(16)、支撑腿(17)、传送辊(18)、传送带(19)、转轴(20)、振动电机(21)、投放管体(22)和振动辊(2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18)及转轴(20)安装在本体(2)的内部中间,且传送辊(18)及转轴(20)与本体(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传送辊(18)的外部设置有传送带(19),且传送辊(18)与传送带(19)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传送带(19)的上部放置有育苗盒(1),且传送带(19)与育苗盒(1)通过自然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及托盘(5)安装在本体(2)的上部前端,且播种机构(4)通过托盘(5)与本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安装在托盘(5)的上部,且播种机构(4)与托盘(5)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振动辊(23),且播种机构(4)与振动辊(23)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振动辊(23)的一侧播种机构(4)的外侧安装有振动电机(21),且振动辊(23)通过播种机构(4)与振动电机(2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投放管体(22),且播种机构(4)与投放管体(22)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加固机构(3)安装在本体(2)的两端下部,且加固机构(3)与本体(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本体(2)的两侧中间设置有支撑柱(7),且本体(2)与支撑柱(7)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支撑柱(7)的内侧上部安装有水箱(8),且支撑柱(7)与水箱(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水箱(8)的底部设置有水管(10),且水箱(8)与水管(10)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水管(10)的一侧中间开设有开关(9),且水管(10)与开关(9)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水管(10)的底部安装有滴灌头(6),且水管(10)与滴灌头(6)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2)的两侧下部安装有支撑腿(17),且本体(2)与支撑腿(17)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托板(16)安装在本体(2)的底部后端,且托板(16)与本体(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托板(16)的一侧上部安装有电机座(14),且托板(16)与电机座(14)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电机座(14)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电机(15),且电机座(14)与电机(15)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15)的前部中间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3),且电机(15)通过电机轴与第二皮带轮(13)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13)的内部设置有皮带(12),且第二皮带轮(13)与皮带(12)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皮带轮(11)安装在传送辊(18)的外部,且皮带轮(11)与传送辊(1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水稻育苗生产线,包括:育苗盒(1)、本体(2)、加固机构(3)、播种机构(4)、托盘(5)、滴灌头(6)、支撑柱(7)、水箱(8)、开关(9)、水管(10)、皮带轮(11)、皮带(12)、第二皮带轮(13)、电机座(14)、电机(15)、托板(16)、支撑腿(17)、传送辊(18)、传送带(19)、转轴(20)、振动电机(21)、投放管体(22)和振动辊(2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18)及转轴(20)安装在本体(2)的内部中间,且传送辊(18)及转轴(20)与本体(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传送辊(18)的外部设置有传送带(19),且传送辊(18)与传送带(19)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传送带(19)的上部放置有育苗盒(1),且传送带(19)与育苗盒(1)通过自然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及托盘(5)安装在本体(2)的上部前端,且播种机构(4)通过托盘(5)与本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安装在托盘(5)的上部,且播种机构(4)与托盘(5)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振动辊(23),且播种机构(4)与振动辊(23)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振动辊(23)的一侧播种机构(4)的外侧安装有振动电机(21),且振动辊(23)通过播种机构(4)与振动电机(2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播种机构(4)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投放管体(22),且播种机构(4)与投放管体(22)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加固机构(3)安装在本体(2)的两端下部,且加固机构(3)与本体(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本体(2)的两侧中间设置有支撑柱(7),且本体(2)与支撑柱(7)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支撑柱(7)的内侧上部安装有水箱(8),且支撑柱(7)与水箱(8)通过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王云鹏魏益凡历艳志孟卫隆张安星邢少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