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094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涉及农业种植及水产养殖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在稻田种植水系中养殖黑鱼以及鲫鱼,由于吸收了稻花中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得到的稻花鲫鱼营养含量很高。稻花鲫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香美,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养殖中不使用任何农药,稻花鲫鱼和水稻都不存在任何化学污染,有着极高的市场前景,稻花鲫鱼排泄的废物还能成力水稻的优质养分,促进水稻增产。

Culture method of ecological rice flower crucian car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ure method of ecological rice flower crucian carp,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and aquaculture. The invention utilizes black carp and crucian carp cultured in paddy field planting water system to obtain high nutritional content of crucian carp with rice flower because of absorbing a large number of nutrients and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contained in rice flower. The flesh of the rice flower crucian carp is delicate, delicious and delicious, especially easy to be digested by human body, and the invention does not use any pesticides in culture, the rice flower crucian carp and the rice do not have any chemical pollution, and has a very high market prospect. The waste excreted by the rice flower crucian carp can also form high-quality nutrients of rice and promote rice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吃稻花长大的鱼不仅肉肥而且味美,且不含任何激素成分,被称之为稻花鱼,稻田里的杂草、害虫是鱼的“粮食”,鱼的粪便又成了稻田的肥料,稻花鱼养殖无公害,成本低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喜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在稻田中养殖鲫鱼,得到的稻花鲫鱼品质极佳,并且养殖模式科学循环,能够产生长远价值。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养殖稻田,将稻田分设成1.6米宽的畦,畦与畦两端挖出深为1米,宽为0.8米的鱼凼,鱼凼增设可以连通畦与畦之间的出入口,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加宽至60厘米,在插秧前,稻田要暴晒2个太阳再灌水;2)投放鱼苗,插秧12天后,在种植垄间均匀投放体长0.6厘米的鱼苗,投入量为1000尾/亩,鱼苗比例为鲫鱼占90~95%、黑鱼占5~10%,投放鱼苗6天后投放饲料,每日投放量为6~8千克/亩,每日分早晚投放两次;3)养殖管理,每隔30天喷洒一次中药剂,使用量为5千克/亩,待鱼长至7~10厘米长时,在中午十分,投放补充饲料面包虫,投放量为每亩100~180千克;4)收获,水稻成熟后,将鱼赶至鱼凼中,收割水稻后在稻田种植芋头,待鱼产卵后即可收获,芋头成熟后复种水稻,形成轮种模式。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利用在稻田种植水系中养殖鲫鱼,由于吸收了稻花中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得到的鲫鱼营养含量很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酶、黄酮类化合物等。通过在养殖过程中搭配黑鱼一起养殖,促进了鲫鱼的运动量,养殖获得的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香美。且本专利技术在养殖中不使用任何农药,鲫鱼和水稻都不存在任何化学污染,有着极高的市场前景,鲫鱼的排泄物还能成为水稻的优质养分,促进水稻增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具体说明。实施例一: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养殖稻田,将稻田分设成1.6米宽的畦,畦与畦两端挖出深为1米,宽为0.8米的鱼凼,鱼凼增设可以连通畦与畦之间的出入口,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加宽至60厘米,在插秧前,稻田要暴晒2个太阳再灌水;2)投放鱼苗,插秧12天后,在种植垄间均匀投放体长0.6厘米的鱼苗,投入量为1000尾/亩,鱼苗比例为鲫鱼占90%、黑鱼占10%,投放鱼苗6天后投放饲料,每日投放量为8千克/亩,每日分早晚投放两次;3)养殖管理,每隔30天喷洒一次中药剂,使用量为5千克/亩,待鱼长至7厘米长时,在中午十分,投放补充饲料面包虫,投放量为每亩180千克;4)收获,水稻成熟后,将鱼赶至鱼凼中,收割水稻后在稻田种植芋头,待鱼产卵后即可收获,芋头成熟后复种水稻,形成轮种模式。实施例2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养殖稻田,将稻田分设成1.6米宽的畦,畦与畦两端挖出深为1米,宽为0.8米的鱼凼,鱼凼增设可以连通畦与畦之间的出入口,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加宽至60厘米,在插秧前,稻田要暴晒2个太阳再灌水;2)投放鱼苗,插秧12天后,在种植垄间均匀投放体长0.6厘米的鱼苗,投入量为1000尾/亩,鱼苗比例为鲫鱼占95%、黑鱼占5%,投放鱼苗6天后投放饲料,每日投放量为6千克/亩,每日分早晚投放两次;3)养殖管理,每隔30天喷洒一次中药剂,使用量为5千克/亩,待鱼长至10厘米长时,在中午十分,投放补充饲料面包虫,投放量为每亩100千克;4)收获,水稻成熟后,将鱼赶至鱼凼中,收割水稻后在稻田种植芋头,待鱼产卵后即可收获,芋头成熟后复种水稻,形成轮种模式。实施例3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养殖稻田,将稻田分设成1.6米宽的畦,畦与畦两端挖出深为1米,宽为0.8米的鱼凼,鱼凼增设可以连通畦与畦之间的出入口,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加宽至60厘米,在插秧前,稻田要暴晒2个太阳再灌水;2)投放鱼苗,插秧12天后,在种植垄间均匀投放体长0.6厘米的鱼苗,投入量为1000尾/亩,鱼苗比例为鲫鱼占93%、黑鱼占7%,投放鱼苗6天后投放饲料,每日投放量为7千克/亩,每日分早晚投放两次;3)养殖管理,每隔30天喷洒一次中药剂,使用量为5千克/亩,待鱼长至7~10厘米长时,在中午十分,投放补充饲料面包虫,投放量为每亩150千克;4)收获,水稻成熟后,将鱼赶至鱼凼中,收割水稻后在稻田种植芋头,待鱼产卵后即可收获,芋头成熟后复种水稻,形成轮种模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利用在稻田种植水系中养殖鲫鱼,由于吸收了稻花中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得到的鲫鱼营养含量很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酶、黄酮类化合物等。通过在养殖过程中搭配黑鱼一起养殖,促进了鲫鱼的运动量,养殖获得的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香美。且本专利技术在养殖中不使用任何农药,鲫鱼和水稻都不存在任何化学污染,有着极高的市场前景,鲫鱼的排泄物还能成为水稻的优质养分,促进水稻增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养殖稻田,将稻田分设成1.6米宽的畦,畦与畦两端挖出深为1米,宽为0.8米的鱼凼,鱼凼增设可以连通畦与畦之间的出入口,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加宽至60厘米,在插秧前,稻田要暴晒2个太阳再灌水;2)投放鱼苗,插秧12天后,在种植垄间均匀投放体长0.6厘米的鱼苗,投入量为1000尾/亩,鱼苗比例为鲫鱼占90~95%、黑鱼占5~10%,投放鱼苗6天后投放饲料,每日投放量为6~8千克/亩,每日分早晚投放两次;3)养殖管理,每隔30天喷洒一次中药剂,使用量为5千克/亩,待鱼长至7~10厘米长时,在中午十分,投放补充饲料面包虫,投放量为每亩100~180千克;4)收获,水稻成熟后,将鱼赶至鱼凼中,收割水稻后在稻田种植芋头,待鱼产卵后即可收获,芋头成熟后复种水稻,形成轮种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稻花鲫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养殖稻田,将稻田分设成1.6米宽的畦,畦与畦两端挖出深为1米,宽为0.8米的鱼凼,鱼凼增设可以连通畦与畦之间的出入口,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加宽至60厘米,在插秧前,稻田要暴晒2个太阳再灌水;2)投放鱼苗,插秧12天后,在种植垄间均匀投放体长0.6厘米的鱼苗,投入量为1000尾/亩,鱼苗比例为鲫鱼占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市鱼之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