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181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所述顶盖部分设置有套管,所述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围绕连接形成一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顶盖部分之间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以及连接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连接件,所述上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上方,所述下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下方,置于容置腔中,所述上夹持件前端面为一圆弧形过渡线,所述圆弧形过渡线所在圆的圆心与上夹持件上设置的开口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外形结构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线螺丝稳定不易产生移动的接线端子。

Terminal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ring terminal, including a frame body, the frame body comprises a top cover part, a side part and a bottom part, the top cov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leeve, the top cover part, the side part and the bottom part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connection to form a holding cavity, and a clamp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holding cavity and the top cover part. The clamping part includes an upper clamping part, a lower clamping part and a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the upper clamping part and the lower clamping part. The upper clamping part is arranged above the top cover part, the lower clamping part is arranged below the top cover part and placed in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The front face of the upper clamping part is an arc transition line, and the arc is arranged below the top cover part.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where the shape transition line is located is in the same line with the center of the opening arranged on the upper clamping piece, and the upper clamping piece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outer structure of the lower clamping pie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ring terminal which is stable and is not easy to generate m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样式,接入导线时一般都是通过压线螺丝固定,螺丝与导线之间的固定一般都是压入的方式,常常会发生螺丝接入是产生移动,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线螺丝稳定不易产生移动的接线端子。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包括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所述顶盖部分设置有套管,所述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围绕连接形成一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顶盖部分之间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以及连接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连接件,所述上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上方,所述下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下方,置于容置腔中,所述上夹持件前端面为一圆弧形过渡线,所述圆弧形过渡线所在圆的圆心与上夹持件上设置的开口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外形结构一致。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设置了夹持件,通过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作用,将安装在容置腔内的压线螺丝进行稳定,且稳定后的螺丝不易产生移动,定位准确,把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前端面设置成圆弧形过渡线,夹持件的强度更好,不易产生变形,减少了应力集中,其圆弧形过渡线的圆心与供压线螺丝穿过的开口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保证了定位的准确,在顶盖部分设置的套管将顶盖部分进行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与连接件连接处设置有1/4圆的圆形过渡线。设置为1/4的圆形过渡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稳平滑,承受的作用力更大,且更加美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框体的底面部分设置有筋结构。设置筋结构保证了框体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顶盖部分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半径与开口的半径保持一致。保持一致的半径更有利于压线螺丝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之间形成夹持间隙,所述夹持间隙与顶盖部分之间卡接。形成的夹持间隙与顶盖部分之间卡接,无需增加新的附件,就能完成安装,且拆卸也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框体与套管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框体1,框体包括顶盖部分12,侧面部分11以及底面部分13,底面部分13设置有筋结构131,设置筋结构保证了框体的强度。顶盖部分12设置有套管2,顶盖部分12、侧面部分11以及底面部分13围绕连接形成一个容置腔3,容置腔3与顶盖部分12之间设置有夹持件4,夹持件4包括上夹持件41、下夹持件42以及连接上夹持件41与下夹持件42的连接件43,上夹持件41设置在顶盖部分12的上方,下夹持件42设置在顶盖部分12的下方,置于容置腔3中,上夹持件41前端面为一圆弧形过渡线411,圆弧形过渡线411所在圆的圆心与上夹持件41上设置的开口412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上夹持件41与下夹持件42外形结构一致,上夹持件41和下夹持件42与连接件43连接处设置有1/4圆的圆形过渡线44,设置为1/4的圆形过渡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稳平滑,承受的作用力更大,且更加美观;顶盖部分12开设有圆形孔121,圆形孔121的半径与开口412的半径保持一致,保持一致的半径更有利于压线螺丝的安装。上夹持件41与下夹持件42之间形成夹持间隙45,夹持间隙45与顶盖部分12之间卡接,卡接的好处在于无需增加新的附件,就能完成安装,且拆卸也方便。本技术设置了夹持件,通过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作用,将安装在容置腔内的压线螺丝进行稳定,且稳定后的螺丝不易产生移动,定位准确,把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前端面设置成圆弧形过渡线,夹持件的强度更好,不易产生变形,减少了应力集中,其圆弧形过渡线的圆心与供压线螺丝穿过的开口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保证了定位的准确,在顶盖部分设置的套管将顶盖部分进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所述顶盖部分设置有套管,所述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围绕连接形成一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顶盖部分之间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以及连接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连接件,所述上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上方,所述下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下方,置于容置腔中,所述上夹持件前端面为一圆弧形过渡线,所述圆弧形过渡线所在圆的圆心与上夹持件上设置的开口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外形结构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所述顶盖部分设置有套管,所述顶盖部分、侧面部分以及底面部分围绕连接形成一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顶盖部分之间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以及连接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的连接件,所述上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上方,所述下夹持件设置在顶盖部分的下方,置于容置腔中,所述上夹持件前端面为一圆弧形过渡线,所述圆弧形过渡线所在圆的圆心与上夹持件上设置的开口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贤镶陆建东王辉钱燚钱恒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集云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