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75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包括机架,机架上通过皮带轮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插接有底托,底托顶部通过万向节连接有顶板,顶板顶部设置有插槽,插槽两侧的间距由插槽的顶部至插槽的底部逐渐缩小,插槽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限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加强了对长条状产品的定位,可以有效加快传输速度。

An improv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automatic conveyor l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conveyor belt arranged on the frame by a belt wheel, a finite position slot arranged on the conveyor belt, a base bracket inserted in the limit slot, a roof plate connected by a universal joint at the top of the base bracket, a slot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roof, and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lot by the top of the slot. The bottom of the part to the slot gradually shrinks, and elastic limiting plate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lot.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ior art, strengthe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trip product, and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transmission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自动化装备,尤其是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
技术介绍
在生产长条状产品(例如:挺杆、曲轴等)的自动化生产线上,需要将产品通过传送线传送至各个加工工位进行加工。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橡胶传送带进行传送,为了避免产品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平稳,无法使用较快的传输速度,从而导致生产节拍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加强了对长条状产品的定位,可以有效加快传输速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包括机架,机架上通过皮带轮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插接有底托,底托顶部通过万向节连接有顶板,顶板顶部设置有插槽,插槽两侧的间距由插槽的顶部至插槽的底部逐渐缩小,插槽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限位片。作为优选,所述插槽的底部设置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第一弹簧体,第一弹簧体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作为优选,所述插槽两侧设置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弹性限位片的内侧壁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螺栓内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气囊,调节螺栓的侧壁设置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环形开口,弹性限位片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纵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弹性支架,气囊充气膨胀后通过环形开口与弹性支架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的侧壁设置有两条限位橡胶条。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节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与万向节过盈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使用带有插槽的底托对产品进行定位,然后将底托插接在传送带的限位槽内,可以实现对产品的灵活布置和固定。万向节可以使产品在传送过程中,可以进行转动,以适应不同布局的传输系统。产品插接在插槽内,通过弹性限位片进行限位,调节螺栓用来调整弹性限位片的限位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结构便于现有传送线的升级改造,只需要更换传送带即可,其它主要硬件均可保留,改造成本低,尤其适用于老旧传送线的改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产品加持限位机构的结构图。图中:1、机架;2、皮带轮;3、传送带;4、限位槽;5、底托;6、万向节;7、顶板;8、插槽;9、弹性限位片;10、盲孔;11、第一弹簧体;12、橡胶垫;13、调节螺栓;14、螺纹通孔;15、气囊;16、环形开口;17、通孔;18、滑槽;19、弹性支架;20、限位橡胶条;21、第二弹簧体;22、橡胶层;23、缓冲凹槽;24、侧边部;25、卡槽;26、刚性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2,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架1,机架1上通过皮带轮2设置有传送带3,所述传送带3上设置有限位槽4,限位槽4内插接有底托5,底托5顶部通过万向节6连接有顶板7,顶板7顶部设置有插槽8,插槽8两侧的间距由插槽8的顶部至插槽8的底部逐渐缩小,插槽8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限位片9。插槽8的底部设置有盲孔10,盲孔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体11,第一弹簧体11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12。插槽8两侧设置有螺纹通孔14,螺纹通孔14内设置有调节螺栓13,调节螺栓13与弹性限位片9的内侧壁相接触。调节螺栓13内设置有通孔17,通孔17内设置有气囊15,调节螺栓13的侧壁设置有与通孔17相连通的环形开口16,弹性限位片9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纵向的滑槽18,滑槽18内滑动设置有弹性支架19,气囊15充气膨胀后通过环形开口16与弹性支架19相接触。限位槽4的侧壁设置有两条限位橡胶条20。万向节6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体21,第二弹簧体21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层22,橡胶层22与万向节6过盈配合。另外,在橡胶垫12的顶面设置有缓冲凹槽23,缓冲凹槽23侧面设置有侧边部24。缓冲凹槽23用来对插槽8内的产品进行缓冲和减震,尤其可以有效吸收高频振动。弹性限位片9的外侧面设置有卡槽25,卡槽25上选择性卡接有刚性支架26。在传输某些异形件或者体积过小的产品时,通过在卡槽25安装对应的刚性支架26,可以提高对于产品的卡接稳定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包括机架(1),机架(1)上通过皮带轮(2)设置有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上设置有限位槽(4),限位槽(4)内插接有底托(5),底托(5)顶部通过万向节(6)连接有顶板(7),顶板(7)顶部设置有插槽(8),插槽(8)两侧的间距由插槽(8)的顶部至插槽(8)的底部逐渐缩小,插槽(8)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限位片(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自动传送线,包括机架(1),机架(1)上通过皮带轮(2)设置有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上设置有限位槽(4),限位槽(4)内插接有底托(5),底托(5)顶部通过万向节(6)连接有顶板(7),顶板(7)顶部设置有插槽(8),插槽(8)两侧的间距由插槽(8)的顶部至插槽(8)的底部逐渐缩小,插槽(8)两侧对称设置有弹性限位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动传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8)的底部设置有盲孔(10),盲孔(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体(11),第一弹簧体(11)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自动传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8)两侧设置有螺纹通孔(14),螺纹通孔(14)内设置有调节螺栓(13),调节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祺郑学增郑新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