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74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安装于壳体左侧,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轴,所述第一传送轴穿过壳体左侧下端,所述第一传送轴两端通过第一法兰盘固定在壳体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传送轴穿过壳体左侧下端,第一传送轴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传送轴外安装有第一传送链轮,第一传送链轮外套接有链条一端,链条另一端套接于第二传送链轮外,第二传送链轮安装于第二传送轴上,第二传送轴两端穿过壳体左侧上端,使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传送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链轮、第二传送链轮和第二传送轴转动。

Bolt and bar conveyer fee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lt and rod conveying and feeding machine, including a conveying device,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shell. The convey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onveying shaft, the first conveying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lower left side of the shell,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conveying shaft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hell through the first flange plate, and is in phase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left lower end of the housing, a first motor is installed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haft, a first transmission sprocket is installed outside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haft,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procket is sleeved with one end of the chain, the other end of the chain is sleeved outside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procket, and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procket is safe. Installed on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haft pass through the upper left side of the housing, so that the first motor can drive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haft to rotate, thereby driving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procket,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procket and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haft to ro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
本技术涉及螺栓
,具体为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
技术介绍
在螺栓棒的生产中,一般需要螺栓棒料先下料,将长的棒料切断落料,再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棒料两边倒角,目前螺栓棒在落料后需要人工搬运至倒角机上进行喂料,整个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自动化程度十分低,不仅浪费人力,而且降低了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安装于壳体左侧,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轴,所述第一传送轴穿过壳体左侧下端,所述第一传送轴两端通过第一法兰盘固定在壳体两侧,所述第一传送轴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传送轴外安装有第一传送链轮,所述第一传送链轮外套接有链条一端,所述链条另一端套接于第二传送链轮外,所述第二传送链轮安装于第二传送轴上,所述第二传送轴两端穿过壳体左侧上端,所述第二传送轴两端通过第二法兰盘固定在壳体两侧,所述链条外安装有L型传送带;所述壳体右端安装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一侧与壳体一侧均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料板下端安装有滑脚,所述滑脚滑接于滑轨上,所述滑轨安装于壳体内,所述挡料板下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丝杆,所述丝杆螺接于螺纹通孔内,所述丝杆两端穿过壳体,所述丝杆两端通过第三法兰盘固定在壳体两侧,所述丝杆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开有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链轮、链条与第二传送链轮数量均为两个。优选的,所述滑轨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水平呈三十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传送轴穿过壳体左侧下端,第一传送轴两端通过第一法兰盘固定在壳体两侧,第一传送轴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传送轴外安装有第一传送链轮,第一传送链轮外套接有链条一端,链条另一端套接于第二传送链轮外,第二传送链轮安装于第二传送轴上,第二传送轴两端穿过壳体左侧上端,第二传送轴两端通过第二法兰盘固定在壳体两侧,使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传送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链轮、第二传送链轮和第二传送轴转动,实现链条的传动,通过链条外安装有L型传送带,使链条能够带动L型传送带传动,L型传送带便于传送螺栓棒,通过壳体右端安装有挡料板,挡料板一侧与壳体一侧均安装有挡板,使棒料两端能够通过挡板滚入L型传送带上,通过挡料板下端安装有滑脚,滑脚滑接于滑轨上,使挡料板能够在壳体内滑动改变位置,通过丝杆螺接于螺纹通孔内,丝杆两端穿过壳体,丝杆两端通过第三法兰盘固定在壳体两侧,丝杆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能够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丝杆在螺纹通孔内转动,使挡料板在壳体内滑动,调整两个挡板之间的宽度,能够传送不同长度的螺栓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传送装置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挡板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调节装置处结构剖视图。图中:1、传送装置,11、第一传送轴,12、第一法兰盘,13、第一电机,14、第一传送链轮,15、链条,16、第二传送链轮,17、第二传送轴,18、第二法兰盘,19、L型传送带,2、壳体,201、通孔,3、挡料板,4、滑脚,5、底板,501、螺纹通孔,6、滑轨,7、调节装置,71、丝杆,72、第三法兰盘,73、第二电机,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包括传送装置1,所述传送装置1安装于壳体2左侧,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第一传送轴11,所述第一传送轴11穿过壳体2左侧下端,所述第一传送轴11两端通过第一法兰盘12固定在壳体2两侧,所述第一传送轴11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传送轴11外安装有第一传送链轮14,所述第一传送链轮14外套接有链条15一端,所述链条15另一端套接于第二传送链轮16外,所述第二传送链轮16安装于第二传送轴17上,所述第二传送轴17两端穿过壳体2左侧上端,所述第二传送轴17两端通过第二法兰盘18固定在壳体2两侧,使第一电机13能够带动第一传送轴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链轮14、第二传送链轮16和第二传送轴17转动,实现链条16的传动,所述链条15外安装有L型传送带19,使链条16能够带动L型传送带19传动,L型传送带19便于传送螺栓棒;所述壳体2右端安装有挡料板3,所述挡料板3一侧与壳体2一侧均安装有挡板8,使棒料两端能够通过挡板8滚入L型传送带19上,所述挡料板3下端安装有滑脚4,所述滑脚4滑接于滑轨6上,使挡料板3能够在壳体2内滑动改变位置,所述滑轨6安装于壳体2内,所述挡料板3下端安装有底板5,所述底板5上开有螺纹通孔501,所述螺纹通孔501内安装有调节装置7;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丝杆71,所述丝杆71螺接于螺纹通孔501内,所述丝杆71两端穿过壳体2,所述丝杆71两端通过第三法兰盘72固定在壳体2两侧,所述丝杆71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73,使第二电机73能够带动丝杆71转动,从而使丝杆71在螺纹通孔501内转动,使挡料板3在壳体2内滑动,调整两个挡板8之间的宽度,能够传送不同长度的螺栓棒。具体而言,所述壳体2上开有通孔201,使传送装置1的工作情况便于观察。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传送链轮14、链条15与第二传送链轮16数量均为两个,使L型传送带19传送平稳。具体而言,所述滑轨6数量为两个,使挡料板3滑动时平稳。具体而言,所述挡板8与水平呈三十度,使螺栓在挡板8上的滚动速度合适。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根据螺栓的长度调整挡料板3与壳体2之间的宽度,启动第二电机73,第二电机73能够带动丝杆71转动,从而使丝杆71在螺纹通孔501内转动,使挡料板3在壳体2内滑动,调整两个挡板8之间的宽度与螺栓棒的长度相同,在螺栓棒落料后能够掉落在两个挡板8之间,螺栓棒在两个挡板8之间滚动到L型传送带19上,启动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能够带动第一传送轴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链轮14、第二传送链轮16和第二传送轴17转动,实现链条16和L型传送带19的传动,使螺栓棒被输送到倒角机的喂料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包括传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安装于壳体(2)左侧,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第一传送轴(11),所述第一传送轴(11)穿过壳体(2)左侧下端,所述第一传送轴(11)两端通过第一法兰盘(12)固定在壳体(2)两侧,所述第一传送轴(11)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传送轴(11)外安装有第一传送链轮(14),所述第一传送链轮(14)外套接有链条(15)一端,所述链条(15)另一端套接于第二传送链轮(16)外,所述第二传送链轮(16)安装于第二传送轴(17)上,所述第二传送轴(17)两端穿过壳体(2)左侧上端,所述第二传送轴(17)两端通过第二法兰盘(18)固定在壳体(2)两侧,所述链条(15)外安装有L型传送带(19);所述壳体(2)右端安装有挡料板(3),所述挡料板(3)一侧与壳体(2)一侧均安装有挡板(8),所述挡料板(3)下端安装有滑脚(4),所述滑脚(4)滑接于滑轨(6)上,所述滑轨(6)安装于壳体(2)内,所述挡料板(3)下端安装有底板(5),所述底板(5)上开有螺纹通孔(501),所述螺纹通孔(501)内安装有调节装置(7);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丝杆(71),所述丝杆(71)螺接于螺纹通孔(501)内,所述丝杆(71)两端穿过壳体(2),所述丝杆(71)两端通过第三法兰盘(72)固定在壳体(2)两侧,所述丝杆(71)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73)。...

【技术特征摘要】
1.螺栓棒料输送上料机,包括传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安装于壳体(2)左侧,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第一传送轴(11),所述第一传送轴(11)穿过壳体(2)左侧下端,所述第一传送轴(11)两端通过第一法兰盘(12)固定在壳体(2)两侧,所述第一传送轴(11)一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传送轴(11)外安装有第一传送链轮(14),所述第一传送链轮(14)外套接有链条(15)一端,所述链条(15)另一端套接于第二传送链轮(16)外,所述第二传送链轮(16)安装于第二传送轴(17)上,所述第二传送轴(17)两端穿过壳体(2)左侧上端,所述第二传送轴(17)两端通过第二法兰盘(18)固定在壳体(2)两侧,所述链条(15)外安装有L型传送带(19);所述壳体(2)右端安装有挡料板(3),所述挡料板(3)一侧与壳体(2)一侧均安装有挡板(8),所述挡料板(3)下端安装有滑脚(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晋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