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立文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57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06
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金属T型管的一端与碳纤维管胶接,金属T型管与碳纤维管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采用激光雕刻镂空;每个长方形通孔内均设置有碳纤维碎片;碳纤维碎片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布,任意两个相邻碳纤维布之间均设置有树脂粘结层,碳纤维碎片内圈与碳纤维管的外圈同直径,碳纤维碎片外圈与金属T型管的外圈同直径;所述的长方形通孔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圆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好,解决了现有技术连接时的松动和使用疲劳的问题,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Sleev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bicycle carbon fiber pi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eeve structure of bicycle carbon fiber tube, in which one end of the metal T-tube is glued to the carbon fiber tube, and the outer ring of the metal T-tube and the carbon fiber tube connect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ectangular through-holes which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and the rectangular through-holes are carved by laser, and each rectangular through-hole is provided with carbon fiber fragments. A resin bonding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any two adjacent carbon fiber sheets, the inner ring of the carbon fiber fragment and the outer ring of the carbon fiber tube are of the same diameter, the outer ring of the carbon fiber fragment and the outer ring of the metal T-tube are of the same diameter, an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rectangular through-hole are provided with rounded corners.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good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stabilit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osening and fatigu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has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i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新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C-Bite套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碳纤维管车架,物理结构上只是单纯的用碳纤管接入金属管中然后进行胶水粘接,胶接强度受胶的性能、胶接工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强度上和综合性能上是要次于焊接强度,这种传统工艺车架到现在依然魅力不减,受到不少发烧友的垂涎,可是强度和外观熊掌、鱼不可兼得,如何既要保留这种工艺车架的存在,又能提升碳管与金属管之间套接强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包括金属T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T型管的一端与碳纤维管胶接,金属T型管与碳纤维管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采用激光雕刻镂空;每个长方形通孔内均设置有碳纤维碎片;碳纤维碎片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布,任意两个相邻碳纤维布之间均设置有树脂粘结层,碳纤维碎片内圈与碳纤维管的外圈同直径,碳纤维碎片外圈与金属T型管的外圈同直径。所述的长方形通孔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圆角。所述的碳纤维碎片与金属T型管之间不粘结;碳纤维碎片与碳纤维管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好,解决了现有技术连接时的松动和使用疲劳的问题,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金属T型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碳纤维管与碳纤维碎片粘结结构示意图。图中:1.金属T型管;2.碳纤维碎片;3.碳纤维管;101.长方形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包括金属T型管1,所述的金属T型管1的一端与碳纤维管3胶接,金属T型管1与碳纤维管3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101,长方形通孔101采用激光雕刻镂空;每个长方形通孔101内均设置有碳纤维碎片2;碳纤维碎片2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布,任意两个相邻碳纤维布之间均设置有树脂粘结层,碳纤维碎片2内圈与碳纤维管3的外圈同直径,碳纤维碎片2外圈与金属T型管1的外圈同直径;所述的长方形通孔101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圆角;所述的碳纤维碎片2与金属T型管1之间不粘结;碳纤维碎片2与碳纤维管3为一体结构。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碳纤维管3先与金属T型管1安装,再将碳纤维碎片2与碳纤维管3连接为一体,实际结构只要装好,便取不出来,这种结构相对于传统工艺在物理上很大程度加强了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很好的解决松动和使用疲劳等问题。本技术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金属T型管1的连接端进行激光雕刻,镂空长方形通孔101;2)、收集雕刻长方形通孔101剩下的金属弧片;3)、按金属弧片的形状和弧面修剪若干碳纤维布,若干碳纤维布一层层覆盖树脂叠加施压粘接,固化后,打磨抛光形成有弧面的碳纤维碎片2,碳纤维碎片2的厚度比金属弧片厚,给后期打磨抛光留余地;4)、将碳纤维管3表面打磨一层,涂好碳纤维专用胶水,插入镂空过的金属T型管1并与之初步粘接定位;5)、将碳纤维碎片2表面打磨,再涂胶、压入镂空孔内与碳纤维管3粘接,这时候厚度会高出金属T型管1的表面;6)、将高出金属T型管1外圆弧面的碳纤维碎片2与金属T型管1表面整体打磨抛光。本技术的原理:碳纤维碎片和碳纤维管用树脂粘接后形成不可分离的一体,因为它们属于同一介质,特性都是碳布胶粘成型;利用碳纤维与树脂粘成型的特性,碳纤维管3与碳纤维碎片2成为一体;本技术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凸块的碳管咬合有槽的金属管的高强度的咬合结构。实施例一、金属T型管1与碳纤维管3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4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101。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包括金属T型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T型管(1)的一端与碳纤维管(3)胶接,金属T型管(1)与碳纤维管(3)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101),长方形通孔(101)采用激光雕刻镂空;每个长方形通孔(101)内均设置有碳纤维碎片(2);碳纤维碎片(2)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布,任意两个相邻碳纤维布之间均设置有树脂粘结层,碳纤维碎片(2)内圈与碳纤维管(3)的外圈同直径,碳纤维碎片(2)外圈与金属T型管(1)的外圈同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包括金属T型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T型管(1)的一端与碳纤维管(3)胶接,金属T型管(1)与碳纤维管(3)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101),长方形通孔(101)采用激光雕刻镂空;每个长方形通孔(101)内均设置有碳纤维碎片(2);碳纤维碎片(2)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布,任意两个相邻碳纤维布之间均设置有树脂粘结层,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谭立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