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氨基硅酮高弹性织物整理剂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5368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氨基硅酮高弹性织物整理剂的制造方法,其主要原料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聚乙二醇及表面活性剂,经过计量配料、预乳化和分阶段升温、保温反应后获得所述整理剂乳液。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工艺流程短,对表面活性剂要求不高且制得的整理剂。适合处理纤维、织物范围宽、所处理的纤维、织物具有高弹力、高柔软性和悬垂性,手感性特别好等特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链中含硅并用于处理纤维、织物的多氨基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长期以来。在纺织工业中较多的利用硅酮作为润滑剂和柔软剂来处理纤维、织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改性硅酮也用来作为纺织物的柔软处理剂,其中就有将单个氨基、环氧化合物或醇等基团或化合物引进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主键上的改性硅酮,它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但这类改性硅酮的生产工艺较复杂,工艺过程较长,用该类整理剂处理的织物柔软性和悬垂性还不够理想,还容易泛黄。中国专利CN87103755A公开了一种“硅氧烷基合成纤维整理剂”,其主要成份包括一种基本上为线性分子结构的有机聚硅氧烷、一种含环氧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和一种含环氧基的无硅有机化合物,经过计量、混合反应制得所述整理剂,该整理剂可配制成有机溶液,也可配制成乳液进行应用。这种整理剂仅适合用于处理合成纤维,而且其几种主要成份的制备也较复杂,不易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备简单,处理织物弹力高、柔软性和悬垂性好且不会变色、泛黄,适合处理棉、麻、毛和化纤及各种合成纤维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实施下列技术方案来达到在盛有去离子水介质的反应釜中,于常温、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加入聚乙二醇0.5~1重量份和表面活性剂2~10重量份,待溶解均匀后一次性注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10~25重量份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2~1重量份,升温至40~55℃进行预乳化约1小时,升温至60~75℃并维持6~10小时,继续升温至75~90℃再保温1~3小时,然后逐步降温至50℃以下出料、罐装入库。在上述整个工艺过程中,搅拌作用最好是采用锚式搅拌器以80~100转/分匀速进行,作为乳化剂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或其复合型,最好是复合离子型。实施例1在盛有800公斤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于常温和以100转/分旋转的锚式搅拌器匀速搅拌条件下,投入聚乙二醇5.8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26公斤和聚氧乙烯脂肪醇醚4公斤,待其溶解后一次性注入化工部星火化工厂产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08公斤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公斤,升温至48±2℃预乳化1小时,升温至65±2℃后维持10小时,再升温至83±2℃并保温2小时后,逐渐冷却至40℃出料、罐装出厂。实施例2在盛有750公斤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于常温和以80转/分旋转的锚式搅拌器匀速搅拌条件下,投入聚乙二醇7公斤和十二烷基苯磺酸35公斤,溶解均匀后一次性注入日本信越公司产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195公斤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8公斤,升温至50±2℃预乳化1小时,升温至70±2℃维持8小时,再升温至85±2℃并保温1小时继续反应,逐渐降温冷却至35℃出料、罐装出厂。采用上述多氨基硅酮高弹性织物整理剂可以处理棉、麻、涤棉、化纤、中长纤维、兔毛纱及高卷曲真空棉纱等各种纤维、织物,而且在180℃高温下烘干都不会出现变色、泛黄等现象。被处理的纤维、织物具有高弹力、高柔软性和悬垂性,手感性特别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工艺流程短,对作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要求不高且适合处理的纤维、织物范围宽,处理后效果明显改善等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其工艺为在盛有去离子水介质的反应釜中,于常温、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先加入聚乙二醇0.5~1重量份和表面活性剂2~10重量份,待溶解均匀后一次性注入八甲基四硅氧烷10~25重量份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2~1重量份,升温至40~50℃进行预乳化1小时,升温至60~75℃并维持6~10小时,继续升温至75~90℃再保温1~3小时,然后逐步降温至50℃以下出料,罐装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整个工艺过程中采用锚式搅拌器并以80~100转/分匀速进行搅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或其复合型,而最好复合离子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主要原料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聚乙二醇及表面活性剂,经过计量配料、预乳化和分阶段升温、保温反应后获得所述整理剂乳液。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工艺流程短,对表面活性剂要求不高且制得的整理剂。适合处理纤维、织物范围宽、所处理的纤维、织物具有高弹力、高柔软性和悬垂性,手感性特别好等特点。文档编号D06M15/37GK1169489SQ9610814公开日1998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苏华, 雷洋森, 邵青松 申请人:上饶燎原精细化工实业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氨基硅酮高弹性织物整理剂的制造方法,其工艺为:在盛有去离子水介质的反应釜中,于常温、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先加入聚乙二醇0.5~1重量份和表面活性剂2~10重量份,待溶解均匀后一次性注入八甲基四硅氧烷10~25重量份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2~1重量份,升温至40~50℃进行预乳化1小时,升温至60~75℃并维持6~10小时,继续升温至75~90℃再保温1~3小时,然后逐步降温至50℃以下出料,罐装入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雷洋森邵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饶燎原精细化工实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