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处理剂和合成纤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519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在将合成纤维供给热处理工序时充分防止该热处理工序中的加热器污染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剂的特征在于,它是由聚醚化合物、特定的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构成,且以一定比例含有这些化合物。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使上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剂以一定的量附着到合成纤维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纤维处理剂(以下简称为处理剂)和合成纤维处理方法(以下简称为处理方法)。在合成纤维的制造乃至加工工序中,为了赋予该合成纤维润滑性和抗静电性而使其附着含有润滑剂和抗静电剂的处理剂,但在将合成纤维供给热处理工序例如假捻工序时,防止该处理剂在这种热处理工序中热劣化产生的加热器污染,这在抑制毛丝或断丝的发生、获得高品质假捻纱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本专利技术就是涉及一种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加热器污染的处理剂和处理方法。过去,作为防止上述那种加热器污染的处理剂,使用聚醚化合物、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和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过去的这种处理剂中,作为混合的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曾使用1)25℃的粘度在30×10-6m2/s以上且25℃的表面张力在28达因/cm以下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或氟代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特开昭54-46923);2)30℃的粘度在15×10-6m2/s以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特开昭48-53093);3)30℃的粘度为10×10-6~80×10-6m2/s的苯基聚硅氧烷(特公昭47-50657);4)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USP 4561987、USP5061384);5)硅氧烷单元数为4~12的线状聚有机硅氧烷(USP5772910);6)硅氧烷单元数为4~14的环状聚有机硅氧烷(USP5755984)等。但是,过去的这些处理剂中,防止热处理工序中的加热器污染不够完全,特别是热处理工序为使用最近几年开发的300℃以上的短加热器(short heater)的假捻工序时,具有防止加热器污染不够充分的缺点。如果防止热处理工序中的加热器污染不够充分,那么由此产生毛丝或断丝等,不能制造高品质的加工纱。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要解决用过去的处理剂不能充分防止热处理工序特别是使用300℃以上短加热器的假捻工序中的加热器污染。于是,本专利技术者们为了获得能够充分防止合成纤维热处理工序中特别是使用300℃以上短加热器的假捻工序中的加热器污染的处理剂和处理方法而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一种由聚醚化合物、特定的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处理剂,以一定比例分别含有该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处理剂刚好满足要求,使该处理剂以一定比例附着到供给热处理工序的合成纤维上的方法也刚好满足要求。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聚醚化合物、下述式1所示的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处理剂,该处理剂中分别含有0.1~12重量%比例的该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0.1~12重量%比例的该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处理剂以0.1~3重量%的量附着到供给热处理工序的合成纤维上。式1式1中,R1、R4从碳原子数1~40的1价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中除去活泼氢而形成的残基或羟基R2、R3碳原子数3或4的亚烷基R5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氟代烷基或苯基A1、A2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p、q:2~200的整数m:3~200的整数n:1~30的整数式1所示的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包括两种情况1)式1中的n为1时,具有在1个线状聚硅氧烷单元的两端上经连接基团各将1个线状聚醚单元连接成直链状的结构,两端为线状聚醚单元;2)式1中的n为2~30时,具有2个以上线状聚硅氧烷单元与2个以上线状聚醚单元用连接基团连接成直链状的结构,两端为线状聚醚单元。式1中,线状聚醚单元的末端基团R1和R4,为同时相同或不同的、从碳原子数1~40的1价含活泼氢化合物中除去活泼氢而形成的残基或羟基。作为这种碳原子数1~40的1价含活泼氢化合物,可以举出1)甲醇、辛醇、硬脂醇、蜡醇、异丁醇、2-乙基己醇、异十六烷醇、异二十四烷醇、2-丙醇、12-二十烷醇等碳原子数1~40的脂肪族饱和醇类;2)乙烯醇、丙烯醇、油醇、二十碳烯醇、2-甲基-2-丙烯-1-醇、15-十六碳烯-2-醇等碳原子数2~40的脂肪族不饱和醇类;3)苯酚;4)丙基苯酚、辛基苯酚、十三烷基苯酚等以碳原子数1~34烷基取代的烷基苯酚;5)辛烷硫醇、十八烷硫醇、2-乙基己烷硫醇、异十二烷硫醇等碳原子数1~40的脂肪族饱和硫醇;6)醋酸、月桂酸、山萮酸等碳原子数1~40的脂肪族饱和羧酸;7)油酸、芥酸、亚油酸等碳原子数2~40的脂肪族不饱和羧酸;8)丁胺、二油烯胺等碳原子数2~40的脂肪族烷基胺;9)二丁基乙醇胺、二异硬脂基丙胺等碳原子数4~40的脂肪族烷醇胺等,特别地,优选具有由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饱和醇类形成的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或者由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不饱和醇类形成的碳原子数2~10的链烯氧基的1价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式1中,A1和A2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作为这种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可以举出亚乙基、亚丙基、1,2-亚丁基、1,4-亚丁基等。这些亚烷基可以是单独的或是混合的,特别地,优选单独的亚乙基或混合的亚乙基和亚丙基。亚乙基与亚丙基混合的场合下,所形成的氧化亚乙基单元与氧化亚丙基单元的结合形式或者乙氧基单元与丙氧基单元的结合形式中包括嵌段状和无规状。式1中,烷氧基单元数p和氧化亚烷基单元数q,为2~200的整数,优选为20~150的整数,特别优选30~100的整数。式1中,2价硅氧烷单元中的R5,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氟代烷基或苯基。作为这种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作为氟代烷基,除了γ-三氟丙基、β,γ-五氟丙基等的氟部分取代烷基以外,还可以举出七氟丙基、五氟乙基等全氟取代烷基,优选甲基。式1中,2价硅氧烷单元数m为3~200的整数,优选为5~20的整数,特别优选为6~14的整数。式1中,作为连接线状聚醚单元与线状聚硅氧烷单元的连接基团,R2和R3为碳原子数3或4的亚烷基。作为连接基团的碳原子数3或4的亚烷基,具有与线状聚硅氧烷单元中的硅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作为这种碳原子数3或4的亚烷基,可以举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异亚丙基、异亚丁基,优选三亚甲基、四亚甲基、异亚丁基。式1中,由线状聚硅氧烷单元与线状聚醚单元构成的单元,其个数n为1~30的整数,优选为1~9的整数。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此处可以举出例如1)以氯代铂酸作为催化剂,在加热下使适当的α、ω-二氢二烯聚(部分取代)二甲基硅氧烷1摩尔与一个末端为(甲基)烯丙基聚烷氧基化物2摩尔反应的方法,2)以氯代铂酸作为催化剂,在加热下使适当的α、ω-二氢二烯聚(部分取代)二甲基硅氧烷2摩尔以上与两末端为(甲基)烯丙基聚烷氧基化物2摩尔以上反应的方法,3)以氯代铂酸作为催化剂,在加热下使适当的α、ω-二氢二烯聚(部分取代)二甲基硅氧烷2摩尔以上与两末端为(甲基)烯丙基的聚烷氧基化物2摩尔以上反应,再使该反应中获得的末端为线状聚硅氧烷单元的化合物的氢化甲硅烷基与一个末端为(甲基)烯丙基聚烷氧基化物反应的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任一种公知的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特别地,作为这种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优选下述式2所示的季鎓盐。式2式2中,X:N或PR6、R7、R8,R9同时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纤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聚醚化合物、下述式1所示的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纤维处理剂,该合成纤维处理剂中分别含有0.1~12重量%比例的该直链型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0.1~12重量%比例的该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式1】 R↑[1]-(A↑[1]O)↓[p]-[R↑[2](*O)↓[m]-*R↑[3](OA↑[2])↓[q]]↓[n]-R↑[4] (式1中, R↑[1]、R↑[4]:是从碳原子数1~40的1价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中除去活泼氢而形成的残基或羟基 R↑[2]、R↑[3]:碳原子数3或4的亚烷基 R↑[5]: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氟代烷基或苯基 A↑[1]、A↑[2]: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 p、q:2~200的整数 m:3~200的整数 n:1~30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寿男木村文彦北河洁子长谷昌浩
申请(专利权)人: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