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12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翻转台、驱动装置、夹持装置、侧盖,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一、涡轮、蜗杆、轴承、转轴,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电机一驱动涡轮转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蜗杆连接,所述翻转台的一侧上设置有通槽,所述夹持装置有两个,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电机二、支杆,主动轮、T型支撑板、连杆,所述T型支撑板的上端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杆的前端穿过滑轨,所述支杆的前端设置有夹持块,所述主动轮的后端与电机二连接,所述连杆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旋转装置实现动作台翻转,可以一次装夹实现支重轮侧盖双面加工。

A side cover processing platform for supporting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cessing table for the side cover of a supporting wheel,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turning table, a driving device, a clamping device and a side cover. The driving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riving device comprises a motor, a turbine, a worm, a bearing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worm engages with a turbine, and the motor drives a turbine. When rotating,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orm, one side of the turning 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groove, and the clamping device has two, the clamping device comprises a motor two, a supporting rod, a driving wheel, a T-type support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rod. The upper end of the T-type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rail,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sliding rail. The front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block,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driving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wo,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utilizes a rotating device to realize the turning of the action table, and can realize the double-sided processing of the side cover of the supporting wheel by one-time cl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
本技术公开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属于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支重轮是挖掘机、推土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或坦克等履带式军工机械底板四轮一带中的一个部件,主要用于支撑这类工程机械或军工机械的重量,让履带沿着轮子前进。每个支重轮的轮体两端都安装有两个支重轮侧盖,且与支重轮的轮体不同,支重轮侧盖一般都不是回转体,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因此支重轮侧盖的生产效率严重制约了支重轮的生产效率。传统上加工支重轮侧盖一般使用普通的铣床或钻床进行加工,由于支重轮侧盖上具有多个与其他零件配合的安装孔和配合平面,各个安装孔的大小、加工位置以及加工位置各不相同,对于螺纹孔还需要进行攻牙等工序,各个平和平面的加工位置和加工精度也各不相同,需要使用多台铣床或钻床设备进行加工,支重轮侧盖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定位和装夹,影响加工精度,此外,由于需要使用多台铣床或钻床设备,整个加工生产线较长,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在各个加工设备之间进行多次转移,增加了工件被碰伤和被氧化的几率,同时,加工过程中被占用的物料相对较多,需要的操作员工也较多,增加了生产成本,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可以一次装夹实现支重轮侧盖双面加工,并能够使装夹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包括底座、翻转台、驱动装置、夹持装置、侧盖,其特征是:所述侧盖包括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套管部,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一、涡轮、蜗杆、轴承、转轴,所述翻转台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电机一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涡轮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蜗杆设置在涡轮的上端,且其与涡轮啮合,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蜗杆连接,且其另一端穿过翻转台内部并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翻转台的一侧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凹陷,且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配合,所述夹持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装置对称设置在翻转台的两侧,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电机二、支杆,主动轮、T型支撑板、连杆,所述T型支撑板的上端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杆的前端穿过滑轨,所述支杆的前端设置有夹持块,且其后端设置有凸起块,所述主动轮设置在T型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轮的后端与电机二连接,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转杆,所述连杆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杆的下端设置在T型支撑板上,且其与T型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和凸起块均位于滑槽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块的上端设置有定位面。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块为弧状,且其内径等于套管部的外径。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面与套筒部的上端齐平。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置两个单独的控制器,两个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电机一和电机二的工作。作为优选:所述通槽的一侧与翻转台的一侧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电机一带动涡轮转动,蜗杆与涡轮啮合,蜗杆与转轴连接,转轴与翻转台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一的工作,从而控制翻转台的翻转,由此完成一次装夹实现侧盖双面加工,侧盖卡在翻转台上的通槽内,通槽的两侧与第一凸耳、第二凸耳配合,可以帮助侧盖定位,电机二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驱动连杆运动,连杆带动支杆在T型支撑板上运动,支杆的前端为夹持块,且夹持块上设置有定位面,一方面夹持块夹住套管部,另一方面定位面帮助侧盖定位,夹持装置有两个,夹持块为半圆柱形,对称设置的夹持块可以将套管部的侧边给固定住,方便加工,且不影响翻转台的转动,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二的工作,完成对侧盖的夹持工作,利用涡轮和蜗杆的传动,带动翻转台翻转,方便控制和调节,利用电机二和主动轮的结合,方便夹持和定位,结构合理,装夹方便,能实现精准定位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支撑座;3、驱动装置;4、电机一;5、轴承;6、涡轮;7、蜗杆;8、转轴;9、翻转台;10、第二支撑座;11、T型支撑板;12、主动轮;13、侧盖;14、第一凸耳;15、套管部;16、第二凸耳;17、夹持块;18、通槽;19、凸起块;20、连杆;21、滑槽;22、转杆;23、电机二;24、支杆。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包括底座1、翻转台9、驱动装置3、夹持装置、侧盖13,其特征是:所述侧盖13包括第一凸耳14、第二凸耳16、套管部15,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2、第二支撑座10,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一4、涡轮6、蜗杆7、轴承5、转轴8,所述翻转台9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电机一4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涡轮6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电机一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轴承5设置在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蜗杆7设置在涡轮6的上端,且其与涡轮6啮合,所述转轴8的一端与蜗杆7连接,且其另一端穿过翻转台9内部并设置在第二支撑座10上,所述翻转台9的一侧上设置有通槽18,所述通槽18的两侧凹陷,且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凸耳14和第二凸耳16配合,所述夹持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装置对称设置在翻转台9的两侧,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电机二23、支杆24,主动轮12、T型支撑板11、连杆20,所述T型支撑板1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杆24的前端穿过滑轨,所述支杆24的前端设置有夹持块17,且其后端设置有凸起块19,所述主动轮12设置在T型支撑板11上,所述主动轮12的后端与电机二23连接,所述主动轮12上设置有转杆22,所述连杆20的内部设置有滑槽21,所述连杆20的下端设置在T型支撑板11上,且其与T型支撑板11转动连接,所述转杆22和凸起块19均位于滑槽21的内部;所述夹持块17的上端设置有定位面;所述夹持块17为弧状,且其内径等于套管部15的外径;所述定位面与套筒部15的上端齐平;所述底座1上设置两个单独的控制器,两个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电机一4和电机二23的工作;所述通槽18的一侧与翻转台9的一侧相通。电机一4带动涡轮6转动,蜗杆7与涡轮6啮合,蜗杆7与转轴8连接,转轴8与翻转台9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一4的工作,从而控制翻转台9的翻转,由此完成一次装夹实现侧盖13双面加工,侧盖13卡在翻转台9上的通槽18内,通槽18的两侧与第一凸耳14、第二凸耳16配合,可以帮助侧盖13定位,电机二23带动主动轮12转动,主动轮12驱动连杆20运动,连杆20带动支杆24在T型支撑板11上运动,支杆24的前端为夹持块17,且夹持块17上设置有定位面,一方面夹持块17夹住套管部15,另一方面定位面帮助侧盖13定位,夹持装置有两个,夹持块17为半圆柱形,对称设置的夹持块17可以将套管部15的侧边给固定住,方便加工,且不影响翻转台9的转动,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二23的工作,完成对侧盖13的夹持工作,利用涡轮6和蜗杆7的传动,带动翻转台9翻转,方便控制和调节,利用电机二23和主动轮12的结合,方便夹持和定位,结构合理,装夹方便,能实现精准定位加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包括底座、翻转台、驱动装置、夹持装置、侧盖,其特征是:所述侧盖包括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套管部,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一、涡轮、蜗杆、轴承、转轴,所述翻转台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电机一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涡轮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蜗杆设置在涡轮的上端,且其与涡轮啮合,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蜗杆连接,且其另一端穿过翻转台内部并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翻转台的一侧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凹陷,且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配合,所述夹持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装置对称设置在翻转台的两侧,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电机二、支杆,主动轮、T型支撑板、连杆,所述T型支撑板的上端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杆的前端穿过滑轨,所述支杆的前端设置有夹持块,且其后端设置有凸起块,所述主动轮设置在T型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轮的后端与电机二连接,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转杆,所述连杆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杆的下端设置在T型支撑板上,且其与T型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和凸起块均位于滑槽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重轮侧盖加工台,包括底座、翻转台、驱动装置、夹持装置、侧盖,其特征是:所述侧盖包括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套管部,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一、涡轮、蜗杆、轴承、转轴,所述翻转台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电机一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涡轮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蜗杆设置在涡轮的上端,且其与涡轮啮合,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蜗杆连接,且其另一端穿过翻转台内部并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翻转台的一侧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凹陷,且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配合,所述夹持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装置对称设置在翻转台的两侧,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电机二、支杆,主动轮、T型支撑板、连杆,所述T型支撑板的上端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杆的前端穿过滑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勇林连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泉航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