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0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所使用的含氟整理剂的组份为含氟单体,不含氟单体,含Si-H键的聚硅氧烷,乳化剂,采用喷雾法将整理剂喷洒在丝绸织物上,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整理后的丝绸织物具有拒水、拒油、拒污的性能,而且透气性好,手感柔软舒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物含氟整理的工艺及方法。现有织物的含氟整理是用具有拒水、拒油、拒污性能的含氟聚合物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可使织物有拒水、拒油污的性能。中国专利94194723.8描述了纤维制品先用金属盐和磷酸化合物处理或者从金属盐和羧酸制备的羧酸金属配合物处理,再用氟烃防水防油剂处理,处理的方法为浸轧或涂敷法;中国专利94191769.X提供了一种氟化合物组合物及用它对织物进行防水防油的处理方法---涂敷法;另外我国石家庄第二印染厂采用含氟整理剂特氟隆对纯棉及涤棉织物进行整理,采用″浸轧---烘干---焙烘″的工艺。这些整理技术用以对丝绸织物的整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整理效果特别是在丝绸织物的透气性、柔软性方面不太理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用这种技术整理后的丝绸织物不仅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的特性,而且可保持良好的透气性、柔软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包括含氟整理剂的制备,织物预干燥,整理剂处理织物,汽蒸、焙烘织物,该技术的特点在于(1)含氟整理剂的组份为(A)含氟单体,化学结构式为CnF2n+1XOCOC(R1)=CH2,式中,R1为H或-CH3,X为-CH2CH2-或-SO2N(R2)CH2CH2-,R2为C1-C4的烷基;(B)不含氟单体,化学结构式为CH2=C(R3)CCOR4,式中,R3为H或-CH3,R4为-H,C1-C4的烷基或-(CH)1-4OH;(C)含Si-H键的聚硅氧烷,化学结构式为-(Si(CH3)2O-)m1-(Si(H)(CH3)O-)m2-,式中,m1为0-50的整数,m2为10-100的整数;(D)乳化剂O-15或OP-10或混合物;整理剂组份的用量分别为(重量%)含氟单体10-70,不含氟单体5-30,含Si-H键的聚硅氧烷20-50,乳化剂0-10,蒸馏水余量。(2)采用喷雾法把整理剂喷洒在织物表面对织物进行处理。为了将含氟整理剂均匀地喷洒在丝绸织物上,可采用喷头固定而移动织物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可使整理后的丝绸织物具有拒水、拒油、拒污的性能,而且透气性能好,手感柔软舒适。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对其作进一步的说明。含氟整理剂的制备和配制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500毫升4口烧瓶中加入含氢量1%的含Si-H键的聚硅氧烷20克,催化剂(氯铂酸)0.1毫克,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滴加含氟的丙烯酸酯(CH2=CHCOOCH2CH2C8F17)70克和丙烯甲酯5克的混合物,保持温度90-110℃,90分钟滴加完成,继续反应60分钟,当温度降至40℃时加入乳化剂(OP-10)5克和余量的水,搅拌均匀,再用水稀释成含固量为30-40%的乳液,即得到含氟整理剂。把制备好的含氟整理剂按5-50%的浓度配制,随用随配,所需浓度是根据丝绸织物的厚薄、织造密度、平方米克重而制定,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20-60克/平方米织物,这类织物属薄型,最容易被润湿,渗透,浓度为5-15%。第二类型是60-100克/平方米织物,这类织物大多为绉缎类织物,经向或纬向有一方打捻,接受喷雾后润湿、渗透的速度较慢,因此浓度要求为15-25%。第三类型大多数织造密度较高,又属较厚型,渗透助剂的难度高,因此要求浓度为25-35%,第四类型为重磅织物,一般重量为150-240克/平方米,这类织物经纬线既打捻,织造密度高,丝线又粗,接受整理液的渗透很慢,因此,根据整理要求,浓度为35-50%。织物预干燥在含氟整理前,必须将原有的织物进行干燥,包括已经过精练漂白过的或染上各种各样颜色的,或者已印上各种图案花型的半制品。烘干要求尽量减少织物内部水分,便于以后吸收更多的整理剂。采用喷雾将含氟整理剂喷洒在丝绸织物表面本专利技术的喷雾法采用喷头固定而移动织物的方式,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在织物后整理设备定型机的整纬器上方装一对喷雾头,通过一组压力泵,将整理剂抽入喷雾头,然后通过许多很细的喷雾眼成雾状飘向移动的织物上。第二种方法是横跨在织物上方装一根带有多个细孔的不锈钢管,通过压力泵将整理剂抽入钢管内,然后从细孔中喷出,飘向移动织物上。汽蒸把喷过整理剂的织物送入汽蒸室,一是通过汽蒸使整理剂渗透到纤维内部;二是通过一定的温度加强分子活动,达到均匀效果;三是干燥吸收水分。汽蒸温度60-120℃。焙烘织物进入高温焙烘箱,温度较高,使水分完全蒸发,使整理剂固定在织物上。焙烘温度120-160℃。再以实例进一步说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例1电力纺(属轻薄型织物)100公斤水中加入12公斤整理剂,搅拌均匀,存放于容器中,织物上车开始运行,车速10米/分,启动泵马达,对绸面喷雾。随后织物进入汽蒸室汽蒸,温度为100℃,最后进焙烘箱进行焙烘,温度为140℃,然后出绸。例212103双绉(属中档厚薄型织物)100公斤水中加入15公斤整理剂,搅拌均匀,存放于容器中,织物上车开始运行,车速7米/分,启动泵马达,对绸面喷雾,随后织物进入汽蒸室汽蒸,温度为115℃,最后进焙烘箱进行焙烘,温度为150℃,然后出绸。例312022重绉(属重磅型织物)100公斤水中加入20公斤整理剂,搅拌均匀,存放于容器中,织物上车开始运行,车速5米/分,启动泵马达,对绸面喷雾。随后织物进入汽蒸室汽蒸,温度为120℃,最后进焙烘箱进行焙烘,温度为160℃,然后出绸。例41274真丝与人造丝交织织物100公斤水中加入15公斤整理剂,搅拌均匀,存放于容器中,织物上车开始运行,车速5米/分,启动泵马达,对绸面喷雾。随后织物进入汽蒸室汽蒸,温度为110℃,最后进焙烘箱进行焙烘,温度为150℃,然后出绸。整理后的综合指标权利要求1.一种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包括含氟整理剂的制备,织物预干燥,整理剂处理织物,汽蒸、焙烘织物,其特征在于(1)含氟整理剂的组份为(A)含氟单体,化学结构式为CnF2n+1XOCOC(R1)=CH2,式中,R1为H或-CH3,X为-CH2CH2-或-SO2N(R2)CH2CH2-,R2为C1-C4的烷基;(B)不含氟单体,化学结构式为CH2=C(R3)CCOR4,式中,R3为H或-CH3,R4为-H,C1-C4的烷基或-(CH)1-4OH;(C)含Si-H键的聚硅氧烷,化学结构式为-(Si(CH3)2O-)m1-(Si(H)(CH3)O-)m2-,式中,m1为0-50的整数,m2为10-100的整数;(D)乳化剂O-15或OP-10或混合物;整理剂组份的用量分别为(重量%)含氟单体10-70,不含氟单体5-30,含Si-H键的聚硅氧烷20-50,乳化剂0-10,蒸馏水余量;(2)采用喷雾法把整理剂喷洒在织物表面对织物进行处理。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整理剂喷雾法采用喷头固定而移动织物的方式将整理剂均匀喷洒在织物表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所使用的含氟整理剂的组份为含氟单体,不含氟单体,含Si-H键的聚硅氧烷,乳化剂,采用喷雾法将整理剂喷洒在丝绸织物上,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使整理后的丝绸织物具有拒水、拒油、拒污的性能,而且透气性好,手感柔软舒适。文档编号D06M13/224GK1270250SQ0010396公开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绸织物含氟整理技术,包括含氟整理剂的制备,织物预干燥,整理剂处理织物,汽蒸、焙烘织物,其特征在于(1)含氟整理剂的组份为:(A)含氟单体,化学结构式为C↓[n]F↓[2n+1]XOCOC(R↑[1])=CH↓[2],式中,R↑[1]为H或-CH↓[3],X为-CH↓[2]CH↓[2]-或-SO↓[2]N(R↓[2])CH↓[2]CH↓[2]-,R↓[2]为C↓[1]-C↓[4]的烷基;(B)不含氟单体,化学结构式为CH↓[2]=C(R↑[3])CCOR↑[4],式中,R↑[3]为H或-CH↓[3],R↑[4]为-H,C↓[1]-C↓[4]的烷基或-(CH)↓[1-4]OH;(C)含Si-H键的聚硅氧烷,化学结构式为-(Si(CH↓[3])↓[2]O-)↓[m1]-(Si(H)(CH↓[3])O-)↓[m2]-,式中,m1为0-50的整数,m2为10-100的整数;(D)乳化剂O-15或OP-10或混合物;整理剂组份的用量分别为(重量%):含氟单体10-70,不含氟单体5-30,含Si-H键的聚硅氧烷20-50,乳化剂0-10,蒸馏水余量;(2)采用喷雾法把整理剂喷洒在织物表面对织物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立刘必前何瑞英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