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506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包括降温服,制冷主机和电池,制冷主机包括壳体、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和散热器,水泵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吸水部,吸水部连接吸水膜片,再连接固定块;固定块为台阶状,设置有与吸水膜片相配合的吸水口和排水口,在固定块的一个侧面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固定块的底面上设置有换热器进水口和换热器出水口;水泵与换热器通过螺钉连接后安装在顶部,压缩机安装在壳体底部,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散热器,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固定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一个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内部空间分布均匀,制冷效果好的优点。

A portable cooling system for human microenviron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rtable human body micro-environment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ooling suit, a refrigeration main engine and a battery, a refrigeration main engine including a shell, a water pump, a heat exchanger, a compressor and a radiator, a water pump including an electric motor, a water absorbing part installed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a water absorbing part connected with a water absorbing diaphragm, and a fixed block connected there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xed block, and a heat exchanger inlet and a heat exchanger outlet are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fixed block. The compres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through the pipeline, the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adiator through the pipeline, and the radi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mpressor through the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uniform internal space distribution and good refriger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属于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制冷主机大多采用大型压缩机进行制冷,具有重量重、功耗大、噪音大等缺点,不适用于一些微环境的降温系统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压缩机的尺寸越来越小,微通道蒸发器的制造工艺也越来越成熟,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一些夏天室外工作人员和一些特殊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能够减少高温带来的不适,我们研发了一种重量轻、功耗低、噪音小的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市场上现有的制冷主机无论是采用压缩机制冷还是采用水制冷,体积都很大,重量也很重,无法进行便捷的移动,只能固定放置。并且其功耗巨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不适用于一些需要随身携带的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制冷主机体积大且内部结构密集不利于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包括壳体、安装壳体内部的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吸水部,吸水部连接吸水膜片,吸水膜片再连接固定块,吸水部、吸水膜片和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固定块为台阶状,在第一层台阶上设置有与吸水膜片相配合的吸水口和排水口,在固定块的一个侧面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固定块的底面上设置有换热器进水口和换热器出水口,进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固定块的吸水口,固定块的排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换热器进水口,换热器出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出水口;水泵与换热器通过螺钉连接后安装在壳体内的顶部,压缩机安装在壳体底部的中心,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散热器,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换热器和散热器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固定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一个水管,水管穿出壳体并安装一快速接头;散热器安装在壳体内的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包括U形的扣罩、安装在扣罩上方的上盖、安装在扣罩下方的下盖和用于封闭的盖板;所述的下盖上设置有风扇凹槽,风扇安装在风扇凹槽内;且散热器与扣罩平行,扣罩上设置有散热孔。进一步,吸水部和吸水膜片、吸水膜片与固定块、固定块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换热器和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储液罐。进一步,所述的降温服包括有外层面料和内层面料组成的对襟式背心主体、安装在背心主体内部的循环管路和背心外部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管路分为在左前身管路、右前身管路、左背部管路和右背部管路;左前身管路和右前身管路在背心主体的前侧左右对称的水平弯曲盘管且在胸部管路的水平方向长度大于腹部管路的水平方向长度,左前身管路和右前身管路都是由背部中心垂直向上绕过肩部后在前身盘管,左背部管路和右背部管路在背部的左侧和右侧垂直弯曲盘管;左前身管路、右前身管路、左背部管路和右背部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连接到背心主体外部的快速接头上,且为先连接分水块后再连接快速接头。进一步,所述的左前身管路和左背部管路由一条管路盘旋而成并设置一个连接分水快的快速接头;所述的右前身管路和右背部管路由一条管路盘旋而成并设置一个连接分水快的快速接头。进一步,所述的左前身管路和右前身管路成门式对称。进一步,所述的管路采用内径为2mm、外径为4mm的管路。进一步,所述的外部接头采用医用级防漏CPC快速接头。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第一,制冷主机体积小、重量轻:制冷主机内部采用了微型压缩机,微通道冷凝器、蒸发器等先进工艺,使得制冷主机尺寸得到了大幅减小,重量减轻。新的便携式制冷主机的尺寸和重量减小到了传统制冷主机的几十分之一,便于随身携带。第二,制冷主机功耗小:便携式制冷主机通过选用低功耗的器件和对控制流程的优化,使整机功耗减小到了100瓦以内。主机采用电池供电,摆脱了制冷主机对电线的依赖。并且电池的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进行选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的制冷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换热器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液冷降温背心的正面的管路布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液冷降温背心的背面的管路布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扣罩,2-上盖,3-下盖,4-吸水部,5-固定块,5.1-进水口,5.2-出水口,5.3-吸水口,5.4-排水口,5.5-换热器进水口,5.6-换热器出水口,6-换热器,6.1-第一进口,6.2-第一出口,6.3-第二出口,6.4-第二进口,7-压缩机,8-进水管,9-出水管,10-储液罐,12-电机,13-吸水膜片,14-散热器,15-盖板,16、背心主体,17-左前身管路,18-右前身管路,19-左背部管路,20-右背部管路,21-分水块,22-快速接头,23-降温服,24-制冷主机、25-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参见图1-图8),包括降温服23,降温服23通过水管连接制冷主机24和为制冷主机24供电的电池25(见图8),制冷主机24包括壳体、安装壳体内部的水泵、换热器6、压缩机7和散热器14,所述的水泵包括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安装吸水部4,吸水部4连接吸水膜片13,吸水膜片13再连接固定块5,吸水部4、吸水膜片13和固定块5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固定块5为台阶状,在第一层台阶上设置有与吸水膜片13相配合的吸水口5.3和排水口5.4,在固定块5的一个侧面上具有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在固定块5的底面上设置有换热器进水口5.5和换热器出水口5.6,进水口5.1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固定块的吸水口5.3,固定块5的排水口5.2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换热器进水口5.5,换热器出水口5.6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出水口5.2;水泵与换热器6通过螺钉连接后安装在壳体内的顶部,压缩机7安装在壳体底部的中心,压缩机7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6,换热器6通过管路连接散热器14,散热器14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7,压缩机7、换热器6和散热器13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固定块5的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分别安装一个水管,水管穿出壳体并安装一快速接头;散热器14安装在壳体内的侧面。安装在固定块进水口的水管为进水管8,安装固定块出水口的水管为出水管9。换热器具有与固定块上的换热器进水口和换热器出水口相对应的第一进口6.1和第一出口6.2,以及与压缩机对应的第二入口6.4和与散热器对应的第二出口6.3(件图1-图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的壳体包括U形的扣罩1、安装在扣罩1上方的上盖2、安装在扣罩1下方的下盖3和用于封闭的盖板15;所述的下盖3上设置有风扇凹槽,风扇安装在风扇凹槽内;且散热器14与扣罩1平行,扣罩1上设置有散热孔(件图1-图3)。吸水部4和吸水膜片13、吸水膜片13与固定块5、固定块5与换热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包括降温服,降温服通过水管连接制冷主机和为制冷主机供电的电池,制冷主机包括壳体、安装壳体内部的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吸水部,吸水部连接吸水膜片,吸水膜片再连接固定块,吸水部、吸水膜片和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固定块为台阶状,在第一层台阶上设置有与吸水膜片相配合的吸水口和排水口,在固定块的一个侧面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固定块的底面上设置有换热器进水口和换热器出水口,进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固定块的吸水口,固定块的排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换热器进水口,换热器出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出水口;水泵与换热器通过螺钉连接后安装在壳体内的顶部,压缩机安装在壳体底部的中心,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散热器,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换热器和散热器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固定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一个水管,水管穿出壳体并安装一快速接头;散热器安装在壳体内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包括降温服,降温服通过水管连接制冷主机和为制冷主机供电的电池,制冷主机包括壳体、安装壳体内部的水泵、换热器、压缩机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吸水部,吸水部连接吸水膜片,吸水膜片再连接固定块,吸水部、吸水膜片和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的固定块为台阶状,在第一层台阶上设置有与吸水膜片相配合的吸水口和排水口,在固定块的一个侧面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固定块的底面上设置有换热器进水口和换热器出水口,进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固定块的吸水口,固定块的排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换热器进水口,换热器出水口通过固定块内部管道接通出水口;水泵与换热器通过螺钉连接后安装在壳体内的顶部,压缩机安装在壳体底部的中心,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散热器,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换热器和散热器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固定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一个水管,水管穿出壳体并安装一快速接头;散热器安装在壳体内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U形的扣罩、安装在扣罩上方的上盖、安装在扣罩下方的下盖和用于封闭的盖板;所述的下盖上设置有风扇凹槽,风扇安装在风扇凹槽内;且散热器与扣罩平行,扣罩上设置有散热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水部和吸水膜片、吸水膜片与固定块、固定块与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佳伟郭秋明冷超杰陈淑平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北方星空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