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人体物理降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180 阅读:5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医用人体物理降温机是一种新型医学物理疗法器械。本装置是采用通用制冷压缩机组,对其配套装置进行改进后,获得了一种新型的成本低,降温效果好,仅操纵箱体外的电开关,即可完成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物理降温急救效果。(*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医学物理疗法器械。在危重症急救医学学科中,对于高烧不退,脑意外,一氧化碳中毒等危重症的急救过程中,采用物理降温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冰袋或冰帽机其制冷压缩机组均为专用的,由于急救设备需要批量小工装系数大,生产成本高,应用的范围小。另外,在现有降温器械的载冷循环系统中,由于是使用由轴直接传递动力的泵或放在载冷箱外面离心磁力泵易散失冷量。影响降温效果。为了获得一种降温效果好,制作成本低的物理降温器械。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物理疗法器械-医用人体物理降温机。为了制作医用人体物理降温机。我们采用通用制冷压缩机组。即冷饮机的降温系统。并进行几方面的改进。具体方案是针对现有冰袋和冰帽机存在的缺点。我们对冷饮机的压缩机组、配套装置部分载冷循环系统的离心磁力泵进行改进。将离心磁力泵放在载冷箱内。减少冷量散失。措施二是,对离心磁力泵去掉现有泵接水盘这一部分。缩小上下磁块间距使磁力增大。电机转速增加。扬程提高。保证载冷循环系统与压缩机组配套正常工作。保证降温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见附图说明图1是由一个安装有四个支承脚轮(1)的箱体。在箱体外两侧设有通风窗口(2)。在同一侧上有一漏电保护开关(3)。在箱体另外两侧引出软管(4、6)。连接接触人体装置(5)。在箱体内系物理降温系统见图2。制冷压缩机组是由蒸发器(7),制冷压缩机(8)、毛细管(9)、冷凝器风机(10)、冷凝器(11)所组成。载冷循环系统是由载冷箱(6)、载冷剂(5)(载冷剂系低浓度乙醇)、离心磁力泵(4)(离心磁力泵功率40瓦、流量10升/分)、软管(2、3)图2(2、3)与图1(4、6)系一体和接触人体装置(1)(该装置可以做成任意形状)所组成。改进后的离心磁力泵的结构见图3、是由电机(1)、下磁块(2)带有叶轮的上磁块(3)、支承板(4)、载冷剂箱(5)、保温层(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磁块(3)与下磁块(2)之间只隔载冷箱外壳的距离去掉了原有的接水盘,间距缩小、磁力增大。电机(1)由940转/分提高到2800转/分、使泵的扬程由0.9米提高到1.8米。从而达到了整个降温系统正常工作。由于增加了保温层(6)解决了去掉原泵接水盘露水处理吸收的问题。医用人体物理降温机的工作原理是接通电源后,启动图1漏电保护开关(3)后,见图2、压缩机(8)、风机(10)、离心磁力泵(4)开始运转。压缩机(8)将制冷剂R12压入冷凝器(11)、经冷却后通过毛细管(9)流入蒸发器(7)后回压缩机(8)。蒸发器(7)吸收载冷剂(5)的热量,使载冷剂达到0℃,由离心磁力泵(4)将载冷剂(5)注入软管(2)流经接触人体装置(1)。通过软管(3)回到制冷剂箱(5)之中。这样循环往复达到人体物理降温效果。这种新型物理降温机采用的是通用制冷机组成本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用途广泛。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医学物理疗法装置。该装置的箱体下有四个支承脚轮,箱体两侧有一接触人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制冷压缩机组和载冷循环系统通过离心磁力泵、软管和接触人体装置相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的离心磁力泵在载冷箱内,且离心磁力泵的上下磁块之间只隔一个载冷箱壳的距离。专利摘要医用人体物理降温机是一种新型医学物理疗法器械。本装置是采用通用制冷压缩机组,对其配套装置进行改进后,获得了一种新型的成本低,降温效果好,仅操纵箱体外的电开关,即可完成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物理降温急救效果。文档编号A61F7/00GK2056855SQ8820609公开日1990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胡宝禄 申请人:天津市手术器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医学物理疗法装置。该装置的箱体下有四个支承脚轮,箱体两侧有一接触人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制冷压缩机组和载冷循环系统通过离心磁力泵,软管和接触人体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宝禄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医疗器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