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iring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wiring structure with an Al-Ta oxide film is form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surface and the side of the Al-Ta alloy film. The Ta content of the Al-Ta alloy film is 0.3-3.0 atoms, and the Cu content is below 0.03 atoms%. The thickness of the Al-Ta oxide film is 3-1 atoms. 0 nm, and the atomic% concentration of Ta in the Al-Ta oxide film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l-Ta alloy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布线结构和溅射靶
本专利技术涉及布线结构和用于成膜该布线结构中的Al合金薄膜的溅射靶,特别是涉及氯化物离子耐性优异的布线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所述布线结构的显示装置、输入装置及触控板。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触控板等的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等的电极材料所用的布线膜中,所使用的布线结构利用了Al薄膜和以Al为母材的Al合金薄膜,以利用其电阻率低、容易微细加工这样的特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抗突起性优异的半导体装置用电极或布线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含有从Ta、Ti、Nd、Gd、Fe、Co、Ni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并且含有1~6.5原子%Ar的Al基合金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布线膜,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元素:第一元素,其是从0.28~23原子%的范围的Y、Sc、La、Ce、Nd、Sm、Gd、Tb、Dy、Er、Th、Sr、Ti、Zr、Hf、V、Nb、Ta、Mn、Re、Co、Ir、Pt、Cu、Si和B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第二元素,其是从相对于该第一元素的量,而处于1.8原子ppm~3000原子ppm的范围的C、10原子pp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Al-Ta合金薄膜的至少表面和侧面的任意一者的面上形成有Al-Ta氧化膜的布线结构,所述Al-Ta合金薄膜的Ta添加量为0.3~3.0原子%,且Cu含量为0.03原子%以下,所述Al-Ta氧化膜的膜厚为3~10nm,并且,所述Al-Ta氧化膜中的Ta的原子%浓度比Al-Ta合金薄膜中的Ta的原子%浓度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25 JP 2016-0115211.一种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Al-Ta合金薄膜的至少表面和侧面的任意一者的面上形成有Al-Ta氧化膜的布线结构,所述Al-Ta合金薄膜的Ta添加量为0.3~3.0原子%,且Cu含量为0.03原子%以下,所述Al-Ta氧化膜的膜厚为3~10nm,并且,所述Al-Ta氧化膜中的Ta的原子%浓度比Al-Ta合金薄膜中的Ta的原子%浓度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l-Ta合金薄膜含有0.05~3.0原子%的稀土类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l-Ta氧化膜的表面,具有羧基和氨基中的至少一个的官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野博行,中井淳一,吉田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钢臂功科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