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32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固定组件,包括:两个椎管覆盖板,两个椎管覆盖板呈角度连接,以在两个椎管覆盖板之间形成第一凹部,第一凹部的开口朝向脊柱椎管;固定结构与两个椎管覆盖板相配合,以将两个椎管覆盖板固定在脊柱椎管的后方并与脊柱椎管的前方的患处椎体相对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脊柱椎体在进行部分切除或整体摘除后相应部位的脊髓硬脊膜缺乏骨质的屏障保护的问题。

Spinal fixation un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ine fixing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two vertebral canal covers, two vertebral canal covers are angularly connected to form a first concave part between the two vertebral canal covers,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concave part toward the spinal canal, and the fixing structure matches the two vertebral canal covers to fix the two vertebral canal covers. It is located at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spinal canal and corresponds to the vertebral body at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spinal canal.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spinal dura mater of the corresponding part of the vertebral body in the prior art lacks bone barrier protection after partial or integral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固定组件
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柱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由于脊柱肿瘤、陈旧性脊柱创伤、脊柱结核、先天性脊柱畸形、严重的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等等病变,在治疗中往往需要对脊柱后路椎板、横突棘突、上下关节突进行手术切除,甚至是椎体节段的整体手术摘除。此后,再进行后路固定术并辅之以前路融合术,从而对位于脊柱进行部分切除或整体摘除的部位的上下两侧的两个椎体节段进行固定。然而,采用上述手术方法术后造成的椎板的缺失无法修补,这样会导致脊髓硬脊膜的外侧失去了骨质的屏障保护作用,直接被肌肉和皮肤所覆盖。此外,还会发生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固定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脊柱椎体在进行部分切除或整体摘除后相应部位的脊髓硬脊膜缺乏骨质的屏障保护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固定组件,包括:两个椎管覆盖板,两个椎管覆盖板呈角度连接,以在两个椎管覆盖板之间形成第一凹部,第一凹部的开口朝向脊柱椎管;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与两个椎管覆盖板相配合,以将两个椎管覆盖板固定在脊柱椎管的后方并与脊柱椎管的前方的患处椎体相对应的位置。进一步地,椎管覆盖板为平直板或弧形板。进一步地,脊柱固定组件还包括关节突连接板,关节突连接板设置在两个椎管覆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关节突连接板设置在椎管覆盖板远离脊柱椎管的一侧并沿远离脊柱椎管的方向延伸,关节突连接板的上端具有第一关节突结合部,关节突连接板的下端具有第二关节突结合部。进一步地,第一关节突结合部包括设置在关节突连接板的上端的内侧的第一关节突结合面,第二关节突结合部包括设置在关节突连接板的下端的外侧的第二关节突结合面。进一步地,脊柱固定组件还包括骨结合板,骨结合板设置在两个椎管覆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骨结合板与对应的椎管覆盖板呈角度连接,以在骨结合板与该椎管覆盖板之间形成第二凹部,第二凹部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凹部的开口方向相反,骨结合板朝向患处椎体的一侧的表面形成骨结合面,当关节突连接板设置在该椎管覆盖板上时,关节突连接板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凹部内。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棒以及第一椎弓根螺钉,固定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位于患处椎体的上方和下方的两个生理椎体节段上,固定棒与骨结合板相配合,以将两个椎管覆盖板固定在脊柱椎管的后方并与脊柱椎管的前方的患处椎体相对应的位置。进一步地,骨结合板远离椎管覆盖板的一侧具有能够通过压紧方式进行固定的固定棒结合部,当固定棒的两端固定在两个生理椎体节段上后,固定棒压入固定棒结合部并将固定棒结合部压紧固定。进一步地,骨结合板远离椎管覆盖板的一侧具有固定棒结合部,固定棒结合部与固定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或者通过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地,固定结构还包括锁合结构,锁合结构包括:安装柱,设置在固定棒结合部上,安装柱具有沿固定棒的延伸方向贯通设置的通槽,通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压棒螺帽,压棒螺帽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当固定棒穿设在通槽内后,压棒螺帽嵌入至通槽内并与通槽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以将固定棒锁紧在安装柱上。进一步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椎弓根螺钉,骨结合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设第二椎弓根螺钉的螺钉孔,固定棒和骨结合板通过第二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患处椎体上。进一步地,脊柱固定组件还包括棘突板,棘突板连接在两个椎管覆盖板的连接处并朝向背离两个椎管覆盖板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棘突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棘突结合部,两个棘突结合部分别与位于患处椎体的上方和下方的两个生理椎体节段的棘突抵顶配合。进一步地,棘突板和/或椎管覆盖板上设置有缝合孔。进一步地,棘突板上设置有第一多孔层,第一多孔层为三维贯通的第一通孔结构,该第一通孔结构的孔径为150μm至2000μm。进一步地,椎管覆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多孔层,第二多孔层为三维贯通的第二通孔结构,该第二通孔结构的孔径为150μm至2000μm。进一步地,第二多孔层设置在椎管覆盖板背离脊柱椎管的外表面上,椎管覆盖板朝向脊柱椎管的内表面为光滑的实体金属表面。进一步地,第一关节突结合部和/或第二关节突结合部为三维贯通的第一多孔通孔结构,该第一多孔通孔结构的孔径为150μm至1200μm。进一步地,棘突结合部为三维贯通的第二多孔通孔结构,该第二多孔通孔结构的孔径为150μm至1200μm。进一步地,骨结合板朝向患处椎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多孔层,第三多孔层为三维贯通的第三通孔结构,该第三通孔结构的孔径为150μm至1200μm。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凹部的一侧的骨结合板为多个,多个骨结合板沿同侧的关节突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且该关节突连接板上设置有神经根通道避让缺口。进一步地,患处椎体为人体生理椎体或人工椎体假体。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两个椎管覆盖板之间形成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的开口朝向脊柱椎管(即朝向人体的前方)。具体地,第一凹部对应脊柱椎体被部分切除或整体摘除的患处椎体的位置设置,固定结构与两个椎管覆盖板相配合,以将两个椎管覆盖板固定在脊柱椎管的后方并与脊柱椎管的前方的上述患处椎体相对应的位置。此时,脊柱椎管内的脊髓被容纳在第一凹部的内侧,也就是说,两个椎管覆盖板能够形成屏障,实现对脊髓硬脊膜的保护作用,避免发生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等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脊柱固定组件与脊柱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脊柱固定组件与脊柱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四与脊柱相配合(脊柱固定组件前方为人体生理椎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的脊柱固定组件与脊柱(脊柱固定组件前方为设置在上下两个生理椎体节段之间的钛笼)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的脊柱固定组件与脊柱相配合(脊柱固定组件前方为设置在上下两个生理椎体节段之间的钛笼)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五的剖视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的脊柱固定组件与脊柱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六的剖视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2的脊柱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6示出了图15的脊柱固定组件与脊柱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图17示出了图15的脊柱固定组件的椎管覆盖板、关节突连接板、骨结合板以及棘突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脊柱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九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椎管覆盖板;20、关节突连接板;21、第一关节突结合部;22、第二关节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椎管覆盖板(10),两个所述椎管覆盖板(10)呈角度连接,以在两个所述椎管覆盖板(10)之间形成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朝向脊柱椎管;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两个椎管覆盖板(10)相配合,以将所述两个椎管覆盖板(10)固定在所述脊柱椎管的后方并与所述脊柱椎管的前方的患处椎体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椎管覆盖板(10),两个所述椎管覆盖板(10)呈角度连接,以在两个所述椎管覆盖板(10)之间形成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朝向脊柱椎管;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两个椎管覆盖板(10)相配合,以将所述两个椎管覆盖板(10)固定在所述脊柱椎管的后方并与所述脊柱椎管的前方的患处椎体相对应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管覆盖板(10)为平直板或弧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固定组件还包括关节突连接板(20),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设置在两个所述椎管覆盖板(10)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设置在所述椎管覆盖板(10)远离所述脊柱椎管的一侧并沿远离所述脊柱椎管的方向延伸,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的上端具有第一关节突结合部(21),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的下端具有第二关节突结合部(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突结合部(21)包括设置在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的上端的内侧的第一关节突结合面,所述第二关节突结合部(22)包括设置在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的下端的外侧的第二关节突结合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固定组件还包括骨结合板(30),所述骨结合板(30)设置在两个所述椎管覆盖板(10)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骨结合板(30)与对应的所述椎管覆盖板(10)呈角度连接,以在所述骨结合板(30)与该椎管覆盖板(10)之间形成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骨结合板(30)朝向所述患处椎体的一侧的表面形成骨结合面,当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设置在该椎管覆盖板(10)上时,所述关节突连接板(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部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棒(40)以及第一椎弓根螺钉(50),所述固定棒(40)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椎弓根螺钉(50)固定在位于所述患处椎体的上方和下方的两个生理椎体节段上,所述固定棒(40)与所述骨结合板(30)相配合,以将所述两个椎管覆盖板(10)固定在所述脊柱椎管的后方并与所述脊柱椎管的前方的所述患处椎体相对应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结合板(30)远离所述椎管覆盖板(10)的一侧具有能够通过压紧方式进行固定的固定棒结合部(31),当所述固定棒(40)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所述生理椎体节段上后,所述固定棒(40)压入所述固定棒结合部(31)并将所述固定棒结合部(31)压紧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结合板(30)远离所述椎管覆盖板(10)的一侧具有固定棒结合部(31),所述固定棒结合部(31)与所述固定棒(40)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或者通过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形成一体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锁合结构(60),所述锁合结构(60)包括:安装柱(61),设置在所述固定棒结合部(31)上,所述安装柱(61)具有沿所述固定棒的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