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温型功能纱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288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温型功能纱线的制备方法。将相变微胶囊分散液,加入粘合剂和增稠剂,搅拌均匀制成具有粘稠度的相变微胶囊功能整理剂。其中粘合剂含量为整理剂重量的0.5~5%,增稠剂含量为整理剂含量的0.5~5%。制成的相变微胶囊功能整理液经过二浸二轧或浆纱工艺将其整理到纱线上,而后通过织造技术制得调温纺织品。选用的胶囊为水分散液,环境友好;胶囊的尺寸为100nm左右,仅为纱线细度的十至百分之一,因此可在大大提高其在纱线中用量的同时保持纱线原有机械性能的不变;此外,采用二浸二轧或浆纱工艺,加工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且基本不影响织物手感和透气性。通过性能检测表明,整理后纺织品具有明显的蓄热调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材料,尤其是涉及。技术背景服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和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型保温调 温纱线和织物的开发研制骤然兴起,它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高科技产品,智能 调温纱线及其制品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自动可逆得调节自身温度,不仅能够提 高服装的舒适性,而且具有高附加值,能实现高效益。因此,近年来各种新型 的保温调温纺织品相继问世,例如远红外纱线、降温织物、在原丝液中填加特 殊的陶瓷粉末或涂层法将陶瓷粉末涂布在织物上。中国专利ZL96105229.5公开了一种采用聚醚、脂肪族聚酯、聚酯醚等聚合物作为纱线的芯或岛成分,并以成纤聚合物为鞘或海成分,复合经熔融纺丝制 成自动调温纱线的方法。该方法中,由于芯与鞘物质间的不相容性,发生相分 离后,极易引起芯材在纺丝以及织物服用过程中的逸出,使纺丝过程难以进行 甚至得不到设计的复合纱线产品。中国专利ZL00105837.1公开了将相变材料的微胶囊与成纤聚合物共混造粒 后,经熔融纺丝制备调温纱线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在1 10nm 之间,与纱线的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调温型功能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工作液的重量百分如下:A:微胶囊分散液90~99%B:黏合剂0.5~5%C:增稠剂0.5~5%其中:A的浓度为30%,其相变温度为33~37℃,B的浓度为30%,C的浓度为30%;2)制备方法:纱线与工作液的浴比:1∶50~1∶10,通过二浸二轧或浆纱工艺将工作液黏结在纱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雷戚栋明赖冬志罗英武张扣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杭州求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