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277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换挡切换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外固接气缸,气缸内设活塞腔,上壳体上开设槽体,活塞杆一端接于活塞,活塞杆另一端水平贯穿槽体后延伸至上壳体内,上壳体内的活塞杆上设有拨叉;下壳体内转动设置输出轴,输出轴背离气缸端设向下壳体外延伸的动力部,动力部上设有输出法兰,输出轴上滑动套设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两侧的输出轴上固接定位件,从动齿轮端面上设配合插入部的凹槽,从动齿轮上设配合拨叉的动力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拨叉配合动力槽、回位弹簧配合活塞杆使得换挡快速、平稳、安全,通过定位件与凹槽的配合,使换挡安全、平稳,通过信号开关判断换挡结果,更加直观。

A shift switc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ear shifting and switc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an outer fixed cylinder of the upper shell, a piston cavity in the cylinder, a groove body in the upper shell, a piston rod at one end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a piston ro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piston rod horizontal penetrating the groove body and extending to the upper shell, and a shifting fork at the piston rod in the upper shell. The output shaft is rotated in the housing, and the output shaft deviates from the cylinder end and is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part extending outside the downward housing. The output flange is arranged on the power part, the sliding sleeve on the outpu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the driven gear, the output shaft on both sides of the driven gear is fixed with the positioning part, the end face of the driven gear is provided with the groove of the matching insertion part, and the driven gear is provided with the matching dial. The power slot of the fork.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shift fast, stable and safe by means of the fork matching with the power slot and the return spring matching with the piston rod, and makes the shift safe and stable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part and the groove, and judges the shift result through the signal switch, which is more intui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挡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换挡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传统汽车,一般采用离合器分离机构和变挡机构来变换挡位,而变挡机构和离合器分离机构是机械操作或液压操作,在变挡时,换挡不平稳,精准度不高,从而使齿轮容易磨损,时间一长,齿轮易损坏,带来安全隐患,且换挡无通知,用户只有靠手感判断换挡是否到位,判断结果往往不准确、不直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挡切换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换挡切换装置换挡不平稳、精准度不高、不安全、判断换挡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换挡切换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通的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上壳体外固接气缸,气缸内设容置活塞、活塞杆的活塞腔,与活塞腔对应的上壳体上开设槽体,所述气缸的活塞活动设于活塞腔内,活塞杆一端接于活塞,活塞杆另一端水平贯穿槽体后延伸至上壳体内,于活塞腔与槽体内的活塞杆上套设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活动接触槽体槽底壁,所述回位弹簧另一端活动接触活塞腔底壁,上壳体内的活塞杆上设有拨叉,所述拨叉上设三角形的加强片,拨叉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于活塞杆,于远离气缸的上壳体外设信号开关,于信号开关对应的上壳体内设与活塞杆接触的接触器,接触器与信号开关电相连;所述下壳体内转动设置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与活塞杆的轴向平行,所述输出轴背离气缸侧的端部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下壳体,所述输出轴近气缸侧的端部通过圆柱滚子轴承连接下壳体,所述输出轴背离气缸端设向下壳体外延伸的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呈圆柱体状,动力部上设有输出法兰,所述输出轴上滑动套设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两侧的输出轴上固接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固接于输出轴上的连接部、设于连接部顶部并向从动齿轮延伸的插入部,所述从动齿轮端面上设配合插入部的凹槽,所述从动齿轮上设配合拨叉的动力槽,所述拨叉插入动力槽内驱动从动齿轮于输出轴上水平运动。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法兰与下壳体之间设内包骨架唇形油封,所述输出法兰背离下壳体的端部设有轴端挡圈,轴端挡圈上套设第一O形橡胶密封圈,轴端挡圈通过螺栓固定于输出法兰,螺栓与轴端挡圈之间设波形弹性垫圈。进一步地,于远离气缸的上壳体外可拆卸地设置用于设用于保护信号开关的信号开关盖,所述信号开关通过组合垫圈连接上壳体。进一步地,气缸与上壳体之间设气缸垫,圆柱头螺钉贯穿气缸、气缸垫后将气缸固定于上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套设第二O形橡胶密封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拨叉带动从动齿轮在输出轴上运动,从而达到换挡目的,拨叉通过动力槽驱动从动齿轮,移动更加稳定,回位弹簧使活塞复位更加快速,从而使活塞杆上的拨叉的复位更快速,换挡更快速、安全、平稳;②、定位件的插入部插入凹槽后,从动齿轮才与输出轴固接,才能将换挡后的动力传递给输出法兰,十分安全,二通过从动齿轮分别与两个定位件的连接,换挡平稳、平滑;③、活塞杆接触接触器使信号开关发出信号,通知用户档位情况,使换挡结果更直观、更准确;④、槽体配合活塞腔,使活塞杆、活塞能自由活动,变档动力充足;⑤、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比较小,运转精度高,滚动效率较高,还可以使下壳体的轴向结构紧凑;⑥、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承载能力大,适用于承受重负荷与冲击负荷,摩擦系数小,适合高速,故作为自由端支承使用,如此保证输出轴的转动更灵活,延长使用寿命;⑦、呈圆柱体状的动力部,更好地随输出轴转动;⑧、三角形的加强片加强了拨叉的强度,使其工作时不易损坏;⑨、气缸带动拨叉动作,因气缸行程固定,故换挡过程精准,齿轮不易受外力产生位置偏移导致磨损,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⑩、气缸行程可设定,则本技术可匹配多种规格的换挡器。综上,本技术通过拨叉配合动力槽、回位弹簧配合活塞杆使得换挡快速、平稳、安全、精准,通过定位件与凹槽的配合,使换挡安全、平稳,通过信号开关判断换挡结果,更加直观。附图说明图1为换挡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换挡切换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通的上壳体8、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上壳体8外固接气缸30,气缸内设容置活塞1、活塞杆31的活塞腔23,与活塞腔23对应的上壳体8上开设槽体24,所述气缸30的活塞1活动设于活塞腔23内,活塞杆31一端接于活塞1,活塞杆31另一端水平贯穿槽体24后延伸至上壳体8内,所述活塞1上套设第二O形橡胶密封圈2,于活塞腔23与槽体24内的活塞杆31上套设回位弹簧32,所述回位弹簧32一端活动接触槽体24槽底壁,所述回位弹簧32另一端活动接触活塞腔23底壁。气缸30与上壳体8之间设气缸垫26,圆柱头螺钉27贯穿气缸30、气缸垫26后将气缸30固定于上壳体8上。上壳体8内的活塞杆31上设有拨叉25,所述拨叉25上设三角形的加强片4,拨叉25通过弹性圆柱销22固定于活塞杆31,于远离气缸30的上壳体8外设信号开关19,所述信号开关19通过组合垫圈21连接上壳体8,于信号开关19对应的上壳体8内设与活塞杆31接触的接触器3,接触器3与信号开关19电相连,于远离气缸30的上壳体8外可拆卸地设置用于设用于保护信号开关19的信号开关盖20。所述下壳体12内转动设置输出轴34,所述输出轴34的轴向与活塞杆31的轴向平行,所述输出轴34背离气缸30侧的端部通过深沟球轴承13连接下壳体12,所述输出轴34近气缸30侧的端部通过圆柱滚子轴承33连接下壳体12,圆柱滚子轴承33活动设于输出轴34近气缸30侧的端部,所述输出轴34背离气缸30端设向下壳体12外延伸的动力部28,所述动力部28呈圆柱体状,动力部28上设有输出法兰11,所述输出法兰11与下壳体12之间设内包骨架唇形油封18,所述输出法兰11背离下壳体12的端部设有轴端挡圈16,轴端挡圈16上套设第一O形橡胶密封圈17,轴端挡圈16通过螺栓14固定于输出法兰11,螺栓14与轴端挡圈16之间设波形弹性垫圈15。所述输出轴34上滑动套设从动齿轮35,从动齿轮35被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35两侧的输出轴34上固接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固接于输出轴34上的连接部29、设于连接部29顶部并向从动齿轮35延伸的插入部36,所述从动齿轮35端面上设配合插入部36的凹槽38,所述从动齿轮35上设配合拨叉25的动力槽39,所述拨叉25插入动力槽39内驱动从动齿轮35于输出轴34上水平运动。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气缸30没有工作时,气缸30的活塞杆31没有动作处于初始状态,则拨叉25带动从动齿轮35在输出轴34上沿输出轴34轴向运动,使从动齿轮35近圆柱滚子轴承33端面的凹槽38与近圆柱滚子轴承33侧的定位件的插入部36接触,从而将从动齿轮35与输出轴34固接,输出轴34带动动力部28以及动力部28上的输出法兰11转动,此时为档位一状态;当气缸30的活塞杆31向上壳体8内活动,插入动力槽39的拨叉25随之带动从动齿轮35向靠近深沟球轴承13方向运动,当位于近深沟球轴承13侧的定位件的插入部36插入从动齿轮35近深沟球轴承13端面的凹槽38后,从动齿轮35与输出轴34固接,输出轴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通的上壳体(8)、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上壳体(8)外固接气缸(30),气缸内设容置活塞(1)、活塞杆(31)的活塞腔(23),与活塞腔(23)对应的上壳体(8)上开设槽体(24),所述气缸(30)的活塞(1)活动设于活塞腔(23)内,活塞杆(31)一端接于活塞(1),活塞杆(31)另一端水平贯穿槽体(24)后延伸至上壳体(8)内,于活塞腔(23)与槽体(24)内的活塞杆(31)上套设回位弹簧(32),所述回位弹簧(32)一端活动接触槽体(24)槽底壁,所述回位弹簧(32)另一端活动接触活塞腔(23)底壁,上壳体(8)内的活塞杆(31)上设有拨叉(25),所述拨叉(25)上设三角形的加强片(4),拨叉(25)通过弹性圆柱销(22)固定于活塞杆(31),于远离气缸(30)的上壳体(8)外设信号开关(19),于信号开关(19)对应的上壳体(8)内设与活塞杆(31)接触的接触器(3),接触器(3)与信号开关(19)电相连;所述下壳体(12)内转动设置输出轴(34),所述输出轴(34)的轴向与活塞杆(31)的轴向平行,所述输出轴(34)背离气缸(30)侧的端部通过深沟球轴承(13)连接下壳体(12),所述输出轴(34)近气缸(30)侧的端部通过圆柱滚子轴承(33)连接下壳体(12),所述输出轴(34)背离气缸(30)端设向下壳体(12)外延伸的动力部(28),所述动力部(28)呈圆柱体状,动力部(28)上设有输出法兰(11),所述输出轴(34)上滑动套设从动齿轮(35),所述从动齿轮(35)两侧的输出轴(34)上固接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固接于输出轴(34)上的连接部(29)、设于连接部(29)顶部并向从动齿轮(35)延伸的插入部(36),所述从动齿轮(35)端面上设配合插入部(36)的凹槽(38),所述从动齿轮(35)上设配合拨叉(25)的动力槽(39),所述拨叉(25)插入动力槽(39)内驱动从动齿轮(35)于输出轴(34)上水平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通的上壳体(8)、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上壳体(8)外固接气缸(30),气缸内设容置活塞(1)、活塞杆(31)的活塞腔(23),与活塞腔(23)对应的上壳体(8)上开设槽体(24),所述气缸(30)的活塞(1)活动设于活塞腔(23)内,活塞杆(31)一端接于活塞(1),活塞杆(31)另一端水平贯穿槽体(24)后延伸至上壳体(8)内,于活塞腔(23)与槽体(24)内的活塞杆(31)上套设回位弹簧(32),所述回位弹簧(32)一端活动接触槽体(24)槽底壁,所述回位弹簧(32)另一端活动接触活塞腔(23)底壁,上壳体(8)内的活塞杆(31)上设有拨叉(25),所述拨叉(25)上设三角形的加强片(4),拨叉(25)通过弹性圆柱销(22)固定于活塞杆(31),于远离气缸(30)的上壳体(8)外设信号开关(19),于信号开关(19)对应的上壳体(8)内设与活塞杆(31)接触的接触器(3),接触器(3)与信号开关(19)电相连;所述下壳体(12)内转动设置输出轴(34),所述输出轴(34)的轴向与活塞杆(31)的轴向平行,所述输出轴(34)背离气缸(30)侧的端部通过深沟球轴承(13)连接下壳体(12),所述输出轴(34)近气缸(30)侧的端部通过圆柱滚子轴承(33)连接下壳体(12),所述输出轴(34)背离气缸(30)端设向下壳体(12)外延伸的动力部(28),所述动力部(28)呈圆柱体状,动力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旭乾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