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顶棚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2472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一体化建筑领域,具体指一种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包括设于光伏组件横向间隙内的防水压条、装于光伏组件纵向间隙下方的导流沟以及装于光伏顶棚下檐处且位于导流沟端部正下方的檐沟。所述导流沟架于檩条上,端部的两侧通过一对栓接在檩条上的Z形限位抱箍夹持固定,所述檐沟通过多个栓接于檩条上的悬挑抱箍支于檩条外侧,檐沟的端部设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可形成上层封堵、中层疏导、底层汇集并排出的多层级防水体系,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易于实施,对雨水的疏导效果较好并能应对雨量较大的极端气候。

Photovoltaic ceiling waterproof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photovoltaic integrated building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photovoltaic roof waterproof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waterproof strip arranged in the transverse clearance of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a diversion ditch arranged under the longitudinal clearance of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an eave ditch arranged under the eaves of the photovoltaic roof and located directly below the end of the diversion ditch. The two sides of the end of the diversion ditch are clamped and fixed by a pair of Z-shaped limit clamps bolted to the purlin. The eaves communicate with a plurality of cantilever clamps bolted to the purlin and are suppor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purlin. The end of the eaves ditch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opening. The photovoltaic roof waterproofing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form a multi-level waterproofing system of upper sealing, middle dewatering, bottom gathering and discharg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simple, the layout is reasonable and easy to implement, and the drainage effect of the rainwater is better and it can cope with extreme climate with large rainf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顶棚防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一体化建筑领域,具体指一种光伏顶棚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伏组件在安装时考虑到热胀冷缩,相邻组件之间需保留10mm以上的安装间隙,这就会导致光伏顶棚完全不具备防水功能,致使光伏车棚等光伏建筑一体化方案要么不具备防水功能,要么只能调整方案,在完整的传统顶棚上加装光伏组件,这就有违光伏一体化方案中以光伏板替代传统建筑顶棚的初衷。同时现有的光伏顶盖的防水结构的设计思路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水及排水体系,防水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增强防水效果,施工中有时还会在光伏顶棚上使用防水胶,防水漆、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这些材料可能会污染光伏组件,影响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伏顶棚防水系统,该系统主要分布于光伏组件的间隙处,可起到较好的防水和排水效果。本技术所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包括设于光伏组件横向间隙内的防水压条、装于光伏组件纵向间隙下方的导流沟以及装于光伏顶棚下檐处且位于导流沟端部正下方的檐沟。所述导流沟架于檩条上,端部的两侧通过一对栓接在檩条上的Z形限位抱箍夹持固定,所述檐沟通过多个栓接于檩条上的悬挑抱箍支于檩条外侧,檐沟的端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还包括连接光伏组件与檩条的中部调节支架和边缘调节支架。所述中部调节支架由矩形的顶板、中板和底板构成且呈“U”形结构,所述顶板上设有一对分别与两侧边平行的上连接长孔,所述底板中部设有一与两侧边垂直的下连接长孔。所述边缘调节支架由上连接臂、中间臂和下连接臂组成且呈“Z”形结构,所述上连接臂上开有一与中间臂平行的长条形连接顶孔,下连接臂上开有一与中间臂垂直的长条形连接底孔。所述防水压条包括截面为矩形的压条本体、设于压条本体顶端并向压条本体两侧延伸的弧形顶盖以及对称设于压条本体两侧壁上的多条向上倾斜的密封带。所述压条本体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空腔。本技术所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可形成上层封堵、中层疏导、底层汇集并排出的多层级防水体系,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易于实施,对雨水的疏导效果较好并能应对雨量较大的极端气候。附图说明图1:光伏顶棚防水系统的侧视图;图2:光伏顶棚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光伏顶棚防水系统中的中部调节支架与檩条及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光伏顶棚防水系统中的中部调节支架的俯视图;图5:光伏顶棚防水系统中边缘调节支架的俯视图;图6:光伏顶棚防水系统中防水压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水压条(11-压条本体、12-弧顶顶盖、13-阻水带、14-空腔)、2-导流沟、3-檐沟(31-排水口)、4-中部调节支架(41-顶板、42-中板、43-底板、44-上连接长孔、45-下连接长孔)、5-边缘调节支架(51-上连接臂、52-中间臂、53-下连接臂、54-连接顶孔、55-连接底孔)、6-光伏组件、7-檩条、8-Z形限位抱箍、9-悬挑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本技术所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包括设于光伏组件6横向间隙内的防水压条1、装于光伏组件6纵向间隙下方的导流沟2以及装于光伏顶棚下檐处且位于导流沟2端部正下方的檐沟3。导流沟2架于檩条7上,端部的两侧通过一对栓接在檩条7上的Z形限位抱箍8夹持固定,檐沟3通过多个栓接于檩条7上的悬挑抱箍9支于檩条外侧,檐沟3的端部设有排水口31。防水压条可有效封堵光伏组件之间的横向间隙,压条的顶部一般会略微突出于光伏组件表面,从而能够拦截部分雨水并引向光伏组件的纵向间隙处。导流沟能够接收从光伏组件纵向间隙落下的雨水并将其导向顶棚下檐处的檐沟。另外还有部分雨水越过防水压条从而不经过导流沟直接顺着光伏组件表面流至顶棚下檐并落入檐沟中,雨水最终全部汇集到檐沟中并经排水口落至地面。防水压条、导流沟和檐沟共同组成上层封堵、中层疏导、底层汇集并排出的多层级防水体系。整套防水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部件的结构形式多样且布局合理,对雨水的疏导效果较好并能应对雨量较大的极端气候。导流沟2和檐沟3均可采用市售标准尺寸的天沟类型材加工制作,这类型材的材质和结构形式多样且较为廉价、轻便,另外Z形限位抱箍8和悬挑抱箍9亦可采用对应的市售天沟安装配件,因而上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较易于实施。由于光伏顶棚的倾角较小(通常在20°以下),导流沟2仅通过端部的Z形限位抱箍8进行夹持即可满足其安装固定要求。檩条7可由两侧板上均匀冲出多个腰形孔的C型钢来充当,该材料也属常见的型材。所述光伏顶棚防水系统还包括连接光伏组件6与檩条7的中部调节支架4和边缘调节支架5。中部调节支架4由矩形的顶板41、中板42和底板43构成且呈“U”形结构,顶板41上设有一对分别与两侧边平行的上连接长孔44,底板43中部设有一与两侧边垂直的下连接长孔45。边缘调节支架5由上连接臂51、中间臂52和下连接臂53组成且呈“Z”形结构,上连接臂51上开有一与中间臂52平行的长条形连接顶孔54,下连接臂53上开有一与中间臂52垂直的长条形连接底孔55。中间调节支架顶部通过一对上连接长孔与相邻两块光伏组件栓接,底部通过下连接长孔与檩条连接,使得光伏组件的横向间隙宽度能够得到精确控制以便与防水压条的尺寸匹配,同时也使光伏组件的纵向间距及支架与檩条的连接位置能够进行微调,从而为光伏顶棚的组装预留一定的调整空间。边缘调节支架用于将最上和最下两排光伏组件装至檩条上,长条形的连接顶孔和连接底孔使得支架与光伏组件和檩条的连接点都可调节,便于光伏顶棚的整体组装。防水压条1包括截面为矩形的压条本体11、设于压条本体11顶端并向压条本体11两侧延伸的弧形顶盖12以及对称设于压条本体11两侧壁上的多条向上倾斜的阻水带13。防水压条安装就位后弧形顶盖将突出于光伏组件表面,可对雨水起到一定的拦截疏导作用,并通过自身形变紧贴光伏组件表面,从而减小与光伏组件的间隙。阻水带可通过自身形变紧贴光伏组件侧面兜住渗入光伏组件横向间隙的雨水并将其导向导流沟。压条本体11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空腔14。在压条本体上引入空腔有利于增加防水压条的弹性形变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宽度的光伏组件间隙,同时还能降低防水压条的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光伏组件(6)横向间隙内的防水压条(1)、装于光伏组件(6)纵向间隙下方的导流沟(2)以及装于光伏顶棚下檐处且位于导流沟(2)端部正下方的檐沟(3),所述导流沟(2)架于檩条(7)上,端部的两侧通过一对栓接在檩条(7)上的Z形限位抱箍(8)夹持固定,所述檐沟(3)通过多个栓接于檩条(7)上的悬挑抱箍(9)支于檩条(7)外侧,檐沟(3)的端部设有排水口(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光伏组件(6)横向间隙内的防水压条(1)、装于光伏组件(6)纵向间隙下方的导流沟(2)以及装于光伏顶棚下檐处且位于导流沟(2)端部正下方的檐沟(3),所述导流沟(2)架于檩条(7)上,端部的两侧通过一对栓接在檩条(7)上的Z形限位抱箍(8)夹持固定,所述檐沟(3)通过多个栓接于檩条(7)上的悬挑抱箍(9)支于檩条(7)外侧,檐沟(3)的端部设有排水口(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顶棚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光伏组件(6)与檩条(7)的中部调节支架(4)和边缘调节支架(5),所述中部调节支架(4)由矩形的顶板(41)、中板(42)和底板(43)构成且呈“U”形结构,所述顶板(41)上设有一对分别与两侧边平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鹤徐兵宋梅文斌程功何正刚陈智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