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垂财专利>正文

磙子凸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74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8:17
一种磙子凸轮机构,包括一凸轮及一第一磙子转盘及一第二磙子转盘,该凸轮具有至少一螺纹部环设于该凸轮的外周侧,该螺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及一第二侧螺纹面,该第一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并于其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该第二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二结合面并于其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呈非平行排列设置,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

Cam mechanism

A grinder cam mechanism comprises a cam, a first grinder turntable and a second grinder turntable. The cam has at least one thread part ring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cam. The two sides of the thread part form a first thread surface and a second thread surfac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grinder turntable has a first joint surface and is on it. A plural first ring bearing is arranged at an interval, and the second ring turntable has a second joint surface on which a plural second ring bearing is arranged in a non-parallel arrangement with the first ring bearing,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ring bearings mesh with the threa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磙子凸轮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凸轮机构,尤指一种具有零背隙并可大幅提升整体结构刚性及结构强度的磙子凸轮精密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分度盘自动化机械中不可或缺的套件,凡精密加工、组装、生产等,皆可用分度盘来产生分度与定位等作用,运用分度盘以精确控制工作台的旋转,可依照加工所需的切削角度,控制工作台产生相对角度上的位移,进而达到精密定位的加工。其中,现有的分度盘传动结构种类繁多,举例如下:传统传动结构使用蜗轮蜗杆组,其中包含:一蜗杆,该蜗杆表面设有复数螺纹,一蜗轮轴向等距设置数传动凸齿,当一动力源带动该蜗杆进行转动时,通过该螺纹与该蜗轮的各传动凸齿啮合来传递动力,由上述的结构,来转动一分度盘,使该分度盘上的工件能改变角度来进行加工。然而,传统分度盘传动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蜗轮与蜗杆啮合时彼此有间隙存在,螺纹仅与传动凸齿的单侧齿面啮合,长时间啮合下会产生磨损而形成背隙,进而产生分度误差使精度下降、整体结构刚性及强度降低及扭力减少,以及传动时较不精确,容易产生颤动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传统传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磙子凸轮机构,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传统的传功结构存在的分度误差使精度下降、整体结构刚性及强度降低及扭力减少,以及传动时较不精确,容易产生颤动等问题。一种磙子凸轮机构,包括一凸轮,具有至少一螺纹部环设于该凸轮的外周侧,该螺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及一第二侧螺纹面;一第一磙子转盘,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该第一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结合面,于该第一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及一第二磙子转盘,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组合,该第二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该第二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结合面,于该第二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呈非平行排列设置,所述第二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进一步,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一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一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面。进一步,所述第二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二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面,并该第二下表面对应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相组合。进一步,所述第二下表面更凸设一凸台,该凸台一侧形成一接合面并朝外凸伸形成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对应嵌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进一步,所述第一磙子转盘开设至少一第一孔洞及至少一第一凹孔对应贯穿所述第一上、下表面,所述接合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二孔洞及至少一第二凹孔,至少一固定件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二孔洞内,及一定位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凹孔内。进一步,所述第一凹孔更形成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凹孔更形成至少一第三定位孔及至少一第四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三定位孔相对应,该第二定位孔与该第四定位孔相对应。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更包括一定位本体,该定位本体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部对应嵌入所述第三定位孔内,并该定位本体的一端形成一斜面对应与所述第一凹孔的一内周侧相抵触。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并固设于所述第二、四定位孔内。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块还包括一抵顶件,该抵顶件对应贯设该定位本体的中央处并抵顶于所述接合面上。进一步,所述第一、二侧螺纹面间形成一间隙,所述第一磙子轴承的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磙子轴承的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二角度的倾角介于0°至9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二磙子转盘与所述凸轮间形成一第一角度及一第二角度,也就是通过所述第一磙子转盘上设置的第一磙子轴承之表面与该螺纹部间形成的一间隙而形成该第一角度,及所述第二磙子转盘上设置的第二磙子轴承之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的第二角度,令所述第一、二结合面上设置的第一、二磙子轴承相对该凸轮呈一倾斜状态,如此一来,当一动力源带动该凸轮进行运转时,通过所述螺纹部与所述第一、二磙子轴承啮合来传递动力,进而达到以下优点:1.具有零背隙之磙子凸轮机构;2.大幅提升整体结构刚性及结构强度;3.降低磙子凸轮机构的损坏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中,1-磙子凸轮机构、2-凸轮、20-螺纹部、201-第一侧螺纹面、202-第二侧螺纹面21-间隙、22-轴杆、3-第一磙子转盘、30-第一上表面、31-第一下表面、32-第一结合面、33-第一穿孔、34-第一孔洞、35-第一凹孔、351-第一定位孔、352-第二定位孔、353-内周侧、36-第一磙子轴承、4-第二磙子转盘、40-第二上表面、41-第二下表面、42-第二结合面、43-第二穿孔、5-凸台、50-接合面、51-第二孔洞、52-第二凹孔、521-第三定位孔、522-第四定位孔、53-凸出部、6-固定件、7-定位模块70-定位本体、71-定位部、72-定位件、73-抵顶件、74-斜面、θ1-第一角度、θ2-第二角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磙子凸轮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一种磙子凸轮机构1,包括一凸轮2及一第一磙子转盘3及一第二磙子转盘4,该凸轮2具有至少一螺纹部20环列设置于该凸轮2的外周侧,所述螺纹部20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201及一第二侧螺纹面202,并所述螺纹部20的第一侧螺纹面201及第二侧螺纹面202的间形成有一间隙21;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上表面30及一第一下表面31,该第一上表面30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结合面32,而所述第一下表面31的周缘则与所述第一结合面32相连接,于该第一结合面32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36,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对应与所述螺纹部20相啮合,换言之,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呈倾斜设置的态样设于该第一结合面32上,以令所述第一磙子轴承36的表面与所述间隙21形成一第一角度θ1(请参阅图9所示),另外,须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结合面32并不限制其倾斜的角度,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角度θ1的倾角介于0°至90°的范围内,皆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磙子转盘4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相组合,而该第二磙子转盘4与该第一磙子转盘3相似,其上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二上表面40及一第二下表面41,并该第二上表面40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结合面42,而该第二下表面41的周缘则与所述第二结合面42相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41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3的第一下表面31相组合,而所述第二结合面42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44,所述第二磙子轴承44对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磙子凸轮机构,包括:一凸轮,具有至少一螺纹部环设于该凸轮的外周侧,该螺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及一第二侧螺纹面;一第一磙子转盘,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该第一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结合面,于该第一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该等第一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及一第二磙子转盘,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组合,该第二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该第二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结合面,于该第二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呈非平行排列设置,该等第二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磙子凸轮机构,包括:一凸轮,具有至少一螺纹部环设于该凸轮的外周侧,该螺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螺纹面及一第二侧螺纹面;一第一磙子转盘,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该第一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结合面,于该第一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一磙子轴承,该等第一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及一第二磙子转盘,对应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组合,该第二磙子转盘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该第二上表面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结合面,于该第二结合面上间隔设置复数第二磙子轴承与所述第一磙子轴承呈非平行排列设置,该等第二磙子轴承对应与所述螺纹部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一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一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磙子转盘相反该第二上表面更具有一第二下表面,该第二下表面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面,并该第二下表面对应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相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表面更凸设一凸台,该凸台一侧形成一接合面并朝外凸伸形成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对应嵌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磙子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磙子转盘开设至少一第一孔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垂财
申请(专利权)人:邱垂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