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68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包括方形底座、定位凸块、定位柱和对位块,方形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到第二端面的中心通孔,第一端面上相对靠近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凸块、以及相对远离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柱,基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位置相对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与定位柱位置相对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定位凸块嵌套配合、以及第二定位孔和定位柱嵌套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使用吊环线安装治具,人员在作业时,产品由治具精度来定位,无需再通过显微镜来目视定位,线圈中的细线也因治具的定位,可以精准穿过所设定的小孔来校正正确的位置,避免人为折弯掉。

A lifting ring installation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isting ring line installation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 square base, a positioning convex block, a positioning column and a counterpart block. The square base has a relative first end face and a second end face, and a central through hole penetrating the second end face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end face, and a positioning convex is arranged at the first end face relative to the central through hole. A positioning post is arranged at the block and the through hole relative to the center. A first positioning hole relative to the positioning bump position and a second positioning hole relative to the positioning column position are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The first positioning hole is nested with the positioning bump,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hole and the positioning column are nested with each other. The utility model is designed to install a fixture by using a hanging ring line. During operation, the product is positioned by fixture accuracy, and no longer needs to be visually positioned by a microscope. The fine line in the coil can be positioned by fixture, and the correct position can be corrected by accurately passing through the set hole to avoid artificial be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
本技术属于摄像头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
技术介绍
在对手机摄像头中的吊环线(即线圈)进行加工时,首先需要对手机摄像头中线圈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手固定,也有采用固定装置固定,但固定方式较为复杂,生产和制造麻烦,成本高,另外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线圈时,容易产生固定不牢固的问题,在作业过程中手机摄像头中线圈经常会发生移动,这就会影响对手机摄像头中线圈的加工精度,导致不良品的出现,进而会造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作业时,作业人员在20倍的显微镜下,通过人眼识别的方式,将线圈细线人工穿过产品的基板,之后再进行点胶固定,然而,这种作业方式具有以下不足之处:常时间作业后人容易疲劳,且因为线圈线极细,容易不小心折断,而使得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在将线圈固定设置于治具上后,再进行点焊等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以解决人员容易疲劳和不良率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用于对基板上的线圈进行定位,包括方形底座、定位凸块、定位柱和对位块,方形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到第二端面的中心通孔,第一端面上相对靠近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凸块、以及相对远离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柱,基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位置相对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与定位柱位置相对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定位凸块嵌套配合、以及第二定位孔和定位柱嵌套配合,以实现基板和治具之间的双重预定位;定位凸块上开设有第一线孔,第一线孔与线圈上的细孔位置相对应,第二端面上开设有凹腔,凹腔上开设有贯通并与第一线孔连接的第二线孔,对位块活动设置于凹腔,且对位块上设置有第三线孔和复位件,外力作用于对位块,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位置相对,此时将细线同时穿过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外力消失,复位件用于让对位块复位,从而使得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位置交错,以将同时穿过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的第一端拉紧,细线穿出第一线孔的第二端点焊在基板上。拉紧的细线同时穿过基板和线圈来进行两者位置的校准,再进行点焊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人员不容易疲劳等优点。进一步的,定位凸块的数量为四,环绕中心通孔而呈方形排列,形成第一预定位结构;每个定位凸块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线孔,第二线孔和对位块的数量同样为四,每个对位块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线孔。更进一步的,定位柱的数量为二,对称设置于中心通孔两端而呈对角排列,形成第二预定位结构。更进一步的,复位件为压簧。更进一步的,对位块上还设置有分别位于方形底座四个侧端的四把手,四把手分别与四对位块控制连接,压簧一端作用于方形底座外侧端,另一端作用于把手,通过操作把手来实现对位块活动于凹腔以对位。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使用吊环线安装治具,人员在作业时,产品由治具精度来定位,无需再通过显微镜来目视定位,线圈中的细线也因治具的定位,可以精准穿过所设定的小孔来校正正确的位置,避免人为折弯掉,可提高良品率而且改善后用治具来定位生产,为进一步改造成自动化生产设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第一方向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第二方向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1中A-A向断面剖视示意图。图6为基板示意图(省略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用于对基板2上的线圈进行定位,治具1包括方形底座11、定位凸块12、定位柱13和对位块14,方形底座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到第二端面112的中心通孔113,第一端面111在相对靠近中心通孔113处设置该定位凸块12、以及在相对远离中心通孔113处设置该定位柱13,基板2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12位置相对的第一定位孔21、以及与定位柱13位置相对的第二定位孔22,第一定位孔21与定位凸块12嵌套配合、以及第二定位孔22和定位柱13嵌套配合,以实现基板2和治具1之间的双重预定位;定位凸块12上开设有第一线孔121,第一线孔121与线圈上的细孔位置相对应,第二端面112上开设有凹腔,凹腔上开设有贯通并与第一线孔121连接的第二线孔,对位块14活动设置于凹腔,且对位块上设置有第三线孔和复位件,外力作用于对位块,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位置相对,此时将细线同时穿过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外力消失,复位件142用于让对位块复位,从而使得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位置交错,以将同时穿过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的第一端拉紧,细线穿出第一线孔的第二端点焊在基板上。拉紧的细线同时穿过基板和线圈来进行两者位置的校准,再进行点焊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人员不容易疲劳等优点。如图1和图3所示,定位凸块12的数量为四,环绕中心通孔而呈方形排列,形成第一预定位结构;每个定位凸块12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线孔,第二线孔和对位块的数量同样为四,每个对位块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线孔。如图2和图4所示,定位柱13的数量为二,对称设置于中心通孔两端而呈对角排列,形成第二预定位结构。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42为压簧,但不局限于此,在此不再详述。如图1-图5所示,对位块14上还设置有分别位于方形底座四个侧端的四把手143,四把手143分别与四对位块14控制连接,压簧一端作用于方形底座外侧端,另一端作用于把手,通过操作把手来实现对位块活动于凹腔。本技术通过设计使用吊环线安装治具,人员在作业时,产品由治具精度来定位,无需再通过显微镜来目视定位,线圈中的细线也因治具的定位,可以精准穿过所设定的小孔来校正正确的位置,避免人为折弯掉,可提高良品率而且改善后用治具来定位生产,为进一步改造成自动化生产设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用于对基板上的线圈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底座、定位凸块、定位柱和对位块,方形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到第二端面的中心通孔,第一端面上相对靠近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凸块、以及相对远离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柱,基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位置相对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与定位柱位置相对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定位凸块嵌套配合、以及第二定位孔和定位柱嵌套配合,以实现基板和治具之间的双重预定位;定位凸块上开设有第一线孔,第一线孔与线圈上的细孔位置相对应,第二端面上开设有凹腔,凹腔上开设有贯通并与第一线孔连接的第二线孔,对位块活动设置于凹腔,且对位块上设置有第三线孔和复位件,外力作用于对位块,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位置相对,此时将细线同时穿过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外力消失,复位件用于让对位块复位,从而使得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位置交错,以将同时穿过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的第一端拉紧,细线穿出第一线孔的第二端点焊在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环线安装治具,用于对基板上的线圈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底座、定位凸块、定位柱和对位块,方形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到第二端面的中心通孔,第一端面上相对靠近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凸块、以及相对远离中心通孔处设置定位柱,基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位置相对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与定位柱位置相对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定位凸块嵌套配合、以及第二定位孔和定位柱嵌套配合,以实现基板和治具之间的双重预定位;定位凸块上开设有第一线孔,第一线孔与线圈上的细孔位置相对应,第二端面上开设有凹腔,凹腔上开设有贯通并与第一线孔连接的第二线孔,对位块活动设置于凹腔,且对位块上设置有第三线孔和复位件,外力作用于对位块,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位置相对,此时将细线同时穿过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外力消失,复位件用于让对位块复位,从而使得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启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普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