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55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具体来说是一种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卸料弹簧、固定柱、卸料板和冲头;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板、导芯回位弹簧、下模垫板、下模托板、下模固定板、导芯和限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维护方便;冲头的端部侧壁为中部凸起的弧形面有效地控制铆压过程中薄板的变形量,将塑形变形控制在弹簧挡板孔口处,减少铆接对挡板平面度产生的影响;显著减少了弹簧在铆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有效控制了铆压后回位组件的垂直度公差;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限位机构能够防止因人为操作或者压机失灵导致弹簧压溃。

Riveting fixture for automobile gearbox return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gearbox return assembly, in particular to a riveting press tool for the automobile gearbox return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n upper die pad, an upper die fixing plate, a discharge spring, a fixed column, a discharge plate and a punch; and the lower die comprises a lower die, a guide core. Return spring, lower die pad, lower die pallet, lower die fixing plate, guide core and limit pos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convenient use and maintenance; the end side wall of the punch is a curved surface rais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unch, which effectively control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heet during riveting and pressing, 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is controlled at the orifice of the spring baffle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riveting on the flatness of the baffle; The inclination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effectively controls the vertical tolerance of the return assembly after rivet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automation are high; the limit mechanism can prevent the spring collapse caused by manual operation or press fail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具体来说是一种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拥有自主AT变速箱(automatictransmission自动变速箱)技术的企业相对较少,大多数变速箱生产企业对AT变速箱尚处于研发阶段,其大多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工艺基本都不成熟。变速箱回位弹簧组件属于换挡执行机构,结构上是将一组圆柱螺旋弹簧通过铆接工艺,并联铆压至一片冲压成型的弹簧挡板上,主机厂对铆压后回位组件的挡板平面度以及弹簧相对挡板的垂直度都有较高要求。由于这个弹簧挡板很薄,铆压时若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就可能影响平面度要求,但回位组件对每个弹簧铆接的拉脱力都存在一定要求,所以制造过程中的对铆压工装的要求相对较高,国内的很多试制厂商不能达到这些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能够实现将弹簧按照一定要求铆压到弹簧挡板上,并满足使用要求。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卸料弹簧、固定柱、卸料板和冲头,所述上模板、上模垫板和上模固定板依次固定连接;卸料板利用卸料弹簧安装在上模板上;上模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柱和若干冲头,固定柱能够在固定板的导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板、导芯回位弹簧、下模垫板、下模托板、下模固定板、导芯和限位柱,所述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固定板依次固定连接;下模垫板与下模固定板的接触面上开有槽,所述下模托板设置在槽内;所述导芯位于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固定板上设置的通孔内,并固定在下模托板上,导芯与冲头一一对应;下模板的通孔底部设有带孔螺堵,导芯的下端穿过带孔螺堵的孔,导芯回位弹簧套在导芯的下部,设置于下模托板与带孔螺堵之间;下模固定板上设有多个限位柱,限位柱的高度高于导芯。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导柱,所述下模板上与导柱相对的位置设有导套。进一步的,所述冲头的端部侧壁为中部凸起的弧形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维护方便;冲头的端部侧壁为中部凸起的弧形面有效地控制铆压过程中薄板的变形量,将塑形变形控制在弹簧挡板孔口处,减少铆接对挡板平面度产生的影响;通过弹簧导芯和冲头,显著减少了弹簧在铆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有效控制了铆压后回位组件的垂直度公差;设有自动卸料板,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设有限位机构,防止因人为操作或者压机失灵导致弹簧压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板、2-上模垫板、3-上模固定板、4-卸料弹簧、5-固定柱、6-导柱、7-卸料板、8-冲头组成、9-下模板、10-导芯回位弹簧、11-下模垫板、12-下模托板、13-下模固定板、14-导套、15-导芯、16-限位柱、17-弹簧挡板、18-工件弹簧、19-带孔螺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的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模垫板2、上模固定板3、卸料弹簧4、固定柱5、卸料板7和冲头8,其中上模板1、上模垫板2和上模固定板3利用螺栓从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卸料板7利用卸料弹簧4安装在上模板1上;上模固定板3上设有固定柱5和若干冲头8,固定柱5能够在固定板3的导向槽内上下移动。下模具包括下模板9、导芯回位弹簧10、下模垫板11、下模托板12、下模固定板13、导芯15和限位柱16,下模板9、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定板13利用螺栓从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下模垫板11与下模固定板13的接触面上开有槽,下模托板12设置在槽内并能够在槽内上下移动;导芯15位于下模板9、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定板13上设置的通孔内,并固定在下模托板12上,导芯15与冲头8一一对应;下模板9的通孔底部设有带孔螺堵19,导芯15的下端穿过带孔螺堵19的孔,导芯回位弹簧10套在导芯15的下部,设置于下模托板12与带孔螺堵19之间;下模固定板13上设有多个限位柱16,限位柱16的高度高于导芯15。在上模板1上设有导柱6,下模板9上与导柱6相对的位置设有导套14,进一步加强了定位效果。冲头8的端部侧壁为中部凸起的弧形面,有效地控制了铆压过程中薄板的变形量,将塑形变形控制在弹簧挡板17孔口处,减少铆接对弹簧挡板17平面度产生的影响。工作原理:铆压过程中需要使用气压机作动力压在上模板上,将上模板向下压到指定位置,冲头8将弹簧挡板17上铆接孔口翻开,完成对弹簧挡板17与弹簧18的铆接。铆压开始时,先将弹簧挡板17和工件弹簧18按照顺序放置于下模板9上套在导芯15上,导芯15可以防止工件弹簧18由于各种因素发生歪斜甚至侧倒,当上模具向下运动时,首先卸料板7与限位柱16接触,此时尚未达到压机行程,机构继续向下运动,此时卸料弹簧4会被压缩,而冲头8也会接触导芯15,同时导芯回位弹簧10将被压缩,导芯15会随着冲头8向下运动,同时下模托板12由于压力也同步下降,当压机达到规定行程时,此时冲头8恰好可以将孔口按冲头的弧形轮廓翻开,将18工件弹簧铆压17弹簧挡板上,且此时固定柱5会顶到上模垫板2,卸料板7不能继续相对上模具向上运动,此时限位柱16就会阻止上模具继续向下运动,可有效地保护整个装置。铆压完成后,上模具开始向上退开,此时,冲头8向上运动,导芯15由于导芯回位弹簧10会随着冲头8向上回位,防止铆压完成的工件发生偏移,此处下模托板12会同时上升,直至顶到下模固定板13停止,阻止导芯15继续向上运动;同时,由于卸料弹簧4的刚度较大,所以在上模具上升的过程中,卸料板7会顶住限位柱16,防止由于塑性变形产生的摩擦力使得铆压完成的工件粘在上模具冲头8上,可有效保障流水线式的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模垫板(2)、上模固定板(3)、卸料弹簧(4)、固定柱(5)、卸料板(7)和冲头(8),所述上模板(1)、上模垫板(2)和上模固定板(3)依次固定连接;卸料板(7)利用卸料弹簧(4)安装在上模板(1)上;上模固定板(3)上设有固定柱(5)和若干冲头(8),固定柱(5)能够在固定板(3)的导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板(9)、导芯回位弹簧(10)、下模垫板(11)、下模托板(12)、下模固定板(13)、导芯(15)和限位柱(16),所述下模板(9)、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定板(13)依次固定连接;下模垫板(11)与下模固定板(13)的接触面上开有槽,所述下模托板(12)设置在槽内;所述导芯(15)位于下模板(9)、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定板(13)上设置的通孔内,并固定在下模托板(12)上,导芯(15)与冲头(8)一一对应;下模板(9)的通孔底部设有带孔螺堵(19),导芯(15)的下端穿过带孔螺堵(19)的孔,导芯回位弹簧(10)套在导芯(15)的下部,设置于下模托板(12)与带孔螺堵(19)之间;下模固定板(13)上设有多个限位柱(16),限位柱(16)的高度高于导芯(15)。...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变速箱回位组件铆压工装,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模垫板(2)、上模固定板(3)、卸料弹簧(4)、固定柱(5)、卸料板(7)和冲头(8),所述上模板(1)、上模垫板(2)和上模固定板(3)依次固定连接;卸料板(7)利用卸料弹簧(4)安装在上模板(1)上;上模固定板(3)上设有固定柱(5)和若干冲头(8),固定柱(5)能够在固定板(3)的导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板(9)、导芯回位弹簧(10)、下模垫板(11)、下模托板(12)、下模固定板(13)、导芯(15)和限位柱(16),所述下模板(9)、下模垫板(11)和下模固定板(13)依次固定连接;下模垫板(11)与下模固定板(13)的接触面上开有槽,所述下模托板(1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焯肖杰吴明莫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