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384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釜,属于聚合釜的设计领域,包括釜体、换热管和喷淋管,釜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换热管呈螺旋形,换热管安装于釜体内,换热管的俯视呈第一环形;喷淋管的俯视呈第二环形,第一环形与第二环形同轴设置,喷淋管位于进料口与换热管之间,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聚合釜在换热管的上方设置有呈环形的喷淋管,在聚合反应前,减少反应单体在内壁和换热管上的残留,使单体充分溶解参与反应;聚合反应结束后,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上的聚合物,保证了釜体内的清洁,有效的防止了聚合釜长期运行状态下凝胶的产生,大大延长了聚合釜的生产周期。

Polymeriza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lymerizing kettle, which belongs to the design field of polymerizing kettle, including kettle body, heat exchange tube and spraying tube. The kettle body includes inlet and outlet,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helical,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installed in the kettle body, the overlooking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first annular, the overlooking of the spraying tube is second annular, the first annular and the second annular. The spray pip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inlet and the heat exchange pipe, and a plurality of spray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pray pipe. The polymeriz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ring-shaped spray tube above the heat exchange tube, which can reduce the residual monomer on the inner wall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before polymerization, so that the monomer can fully dissolv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action; after the polymerization, the solvent flushes the polymerization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polymerizer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nside the kettle through the spray hole. The product ensures the cleanliness of the kettle body,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gel formation under the long-term running state of the polymerization kettle, and greatly prolongs the production cycle of the polymerization ke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釜
本技术涉及聚合釜的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合釜。
技术介绍
聚合釜作为工业上生产高分子的主要设备,用于将单体聚合成为高分子产品。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聚合热,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带走反应热将会造成蓄热和过热,导致聚合釜内温度场不均匀,使得聚合产物性能下降。对于自由基聚合的反应,严重的蓄热甚至会导致自由基连锁反应从而引发爆聚,造成生产事故。因此为了快速除去聚合热,通常会在聚合釜内设置换热管,达到了快速带走聚合热的效果。但是,釜内设置换热管使得单体和引发剂等在换热管上有所残留,聚合反应前残留的单体无法参与反应,聚合反应后残留的单体会聚合为高分子产物附着在换热管上,聚合釜长期运行状态下会产生凝胶,大大缩短了聚合釜的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釜,以改善现有的聚合釜长期运行后会产生凝胶导致极大的缩短生产周期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釜,包括釜体、换热管和喷淋管,所述釜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形,所述换热管安装于所述釜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俯视呈第一环形;所述喷淋管的俯视呈第二环形,所述第一环形与所述第二环形同轴设置,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位于所述喷淋管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多个所述喷淋孔沿所述换热管的周向间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聚合釜在换热管的上方设置有呈环形的喷淋管,在聚合反应前,由进料口进入喷淋管的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减少反应单体在内壁和换热管上的残留,使单体充分溶解参与反应;聚合反应结束后,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上的聚合物,保证了釜体内的清洁,有效的防止了聚合釜长期运行状态下凝胶的产生,大大延长了聚合釜的生产周期。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环形的轴心线平行。这样可以让喷淋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一端的底部设有冷水入口端,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热水出口端,冷水通过底部的所述冷水入口端进入所述换热管,从所述热水出口端流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四,所述喷淋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料口的直径。四个以上的喷淋孔才能保证将换热管的一周完全覆盖,从而起到清理的作用,孔径较小的喷淋孔可以提升水柱的冲击力,从而提升冲洗的效果。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环形的直径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喷淋孔完全对准换热管。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管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呈环形,所述喷淋孔位于所述输出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输出管,所述输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输入管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环形的轴心线平行。在将液体输入喷淋管后,液体从输入管进入输出管,然后从输出管上的喷淋孔喷出,对换热管进行冲洗。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环形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二管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管的轴心线垂直,所述第二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输出管连接。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的轴心线经过所述第二环形的圆心。这样可以让液体在流入输出管时更加的顺畅均匀。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管采用不锈钢制成。由于喷淋管长期要与液体和水接触,采用不锈钢制成的喷淋管可以有效防止水的侵蚀,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基于上述的第二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聚合釜,包括釜体、换热管和喷淋管,所述釜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形,所述换热管安装于所述釜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俯视呈第一环形;所述喷淋管的俯视呈第二环形,所述第一环形与所述第二环形同轴设置,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的轴心线上,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位于所述喷淋管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多个所述喷淋孔沿所述换热管的周向间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聚合釜在换热管的上方设置有呈环形的喷淋管,在聚合反应前,由进料口进入喷淋管的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减少反应单体在内壁和换热管上的残留,使单体充分溶解参与反应;聚合反应结束后,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上的聚合物,保证了釜体内的清洁,有效的防止了聚合釜长期运行状态下凝胶的产生,大大延长了聚合釜的生产周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聚合釜在换热管的上方设置有呈环形的喷淋管,在聚合反应前,由进料口进入喷淋管的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减少反应单体在内壁和换热管上的残留,使单体充分溶解参与反应;聚合反应结束后,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上的聚合物,保证了釜体内的清洁,有效的防止了聚合釜长期运行状态下凝胶的产生,大大延长了聚合釜的生产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聚合釜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换热管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喷淋管在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喷淋管在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中:101-釜体;102-换热管;103-喷淋管;104-第一环形;105-第二环形;106-输出管;107-输入管;108-喷淋孔;109-第一管;110-第二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釜,包括釜体、换热管和喷淋管,所述釜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形,所述换热管安装于所述釜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俯视呈第一环形;所述喷淋管的俯视呈第二环形,所述第一环形与所述第二环形同轴设置,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位于所述喷淋管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多个所述喷淋孔沿所述换热管的周向间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聚合釜在换热管的上方设置有呈环形的喷淋管,在聚合反应前,由进料口进入喷淋管的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减少反应单体在内壁和换热管上的残留,使单体充分溶解参与反应;聚合反应结束后,溶剂通过喷淋孔冲洗釜体内壁和釜体内的换热管上的聚合物,保证了釜体内的清洁,有效的防止了聚合釜长期运行状态下凝胶的产生,大大延长了聚合釜的生产周期。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换热管和喷淋管,所述釜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形,所述换热管安装于所述釜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俯视呈第一环形;所述喷淋管的俯视呈第二环形,所述第一环形与所述第二环形同轴设置,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位于所述喷淋管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多个所述喷淋孔沿所述换热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换热管和喷淋管,所述釜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形,所述换热管安装于所述釜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俯视呈第一环形;所述喷淋管的俯视呈第二环形,所述第一环形与所述第二环形同轴设置,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位于所述喷淋管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多个所述喷淋孔沿所述换热管的周向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环形的轴心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一端的底部设有冷水入口端,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热水出口端,冷水通过底部的所述冷水入口端进入所述换热管,从所述热水出口端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四,所述喷淋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料口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环形的直径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呈环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君王翔王俊峰赵宇飞张向良邢帅王勇胡世鹏段明胜高亚峰林飞胡元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