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83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车箱(9)、车轮(10)、松土铲(19)、拾膜装置、残膜输送装置和集膜箱(1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最大创新点在于首次使用带齿结构与马铃薯收获机相结合,此结构适用性强、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安装,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操作方便。而且不需使用专门的脱膜机构,并有较大容量的集膜箱。经实地实验,拾膜、脱膜理想,伤薯率较低。

Toothed potato residual film recovery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particular to a toothed potato residual film recovery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car box (9), a wheel (10), a loosening shovel (19), a film picking device, a residual film conveying device and a film collecting box (15). The greatest innovation of the invention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elt tooth structure with the potato harvester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e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good operability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in actual production. And no special membrane removal mechanism is needed, and there is a large capacity collecting box.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s, the ideal rate of picking up the membrane and removing the membrane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作物,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据统计,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马铃薯种植广泛、种植面积大,人工收获马铃薯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效率也低;同时为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人们引进了覆膜种植技术。但是,在马铃薯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残膜污染,人工捡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回收率也不高。目前,马铃薯的种植收获面临这两大问题。目前,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典型的代表有中机美诺公司生产的中农机美诺系列1700和171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残膜回收机的典型代表有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制的LM-3.2型残膜回收机。如今也有部分机型能够同时实现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然而现有的机型,如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与输送带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等,结构相对复杂,而且需要专门的脱膜工具。经过实地实验测得拾膜率不理想,而且伤薯率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其能够直接安装在马铃薯收获机上,能同时实现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车箱9、车轮10和松土铲19,其中,车箱9的前端设有松土铲19;车箱9的中后部设有车架,车架包括位于其后部的残膜输送支架26;车箱9前端上方设有减速器17,减速器17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主动轴16;所述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还包括拾膜装置、残膜输送装置和集膜箱15;所述残膜输送装置用于将马铃薯和残膜的混合物输送到车箱9的后部;集膜箱15设在车箱9的中后部的上方;拾膜装置,布置在集膜箱15的上方及后方,包括挑膜齿1、送膜从动带轮2、第二动力传动带3、送膜主动带轮4、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残膜输送带14、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送膜下从动辊24、送膜主动辊25和送膜上从动辊27;主动轴16上设有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通过轴承座固定在集膜箱15上,从动轴21上设有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套在第二主动带轮20和从动带轮5上;送膜主动辊25横向转动连接在集膜箱15前部上方的车架上,送膜主动辊25的轴的一端设有送膜从动带轮2,从动轴21上设有送膜主动带轮4,第二动力传动带3套在送膜从动带轮2和送膜主动带轮4上;送膜上从动辊27横向转动连接在残膜输送支架26的上端,送膜上从动辊27与送膜主动辊25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送膜下从动辊24横向转动连接在残膜输送支架26的下端,送膜下从动辊24与送膜上从动辊27位于同一竖直面且相互平行;一对张紧辊13安装在残膜输送支架26上端两侧;残膜输送带14套在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和送膜下从动辊24上,残膜输送带14的内表面与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送膜下从动辊24的外表面接触,残膜输送带14的外表面与一对张紧辊13的外表面接触;残膜输送带14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水平部分由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和张紧辊13支撑形成,水平部分包括水平残膜输送带上表面和水平残膜输送带下表面,竖直部分由送膜上从动辊27、送膜下从动辊24和张紧辊13支撑形成,竖直部分包括竖直残膜输送带前表面和竖直残膜输送带后表面;残膜输送带14的外表面上设有挑膜齿1。所述残膜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主动带轮7、前输送轴8、后输送轴11、输送链18、第一动力传送带22和输送带轮23;其中,后输送轴11设在车箱9的后部,前输送轴8设在车箱9的前部。输送链18位于车箱9内,套设在前输送轴8和后输送轴11之间;主动轴16的一端设有第一主动带轮7,后输送轴11的同侧端设有输送带轮23,第一动力传送带22套设在输送带轮23和第一主动带轮7上。残膜输送带14上设有多排挑膜齿1。挑膜齿1的长度小于残膜输送带14的竖直残膜输送带前表面至集膜箱15后端部的距离,并且确保挑膜齿1运动到输送链18后方时,挑膜齿1的长度能够挑到残膜。挑膜齿1下端固接六角螺栓28,六角螺栓28的螺纹端穿过残膜输送带14并固定在残膜输送带14上。集膜箱15的一侧装有两扇能够开合的集膜箱门。张紧辊13能够沿残膜输送支架26上一定范围的沿前后方向移动。挑膜齿1横向数量为4根,纵向间距为23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适用性强、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安装,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操作方便,能同时实现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具有更高的回收率和较低的伤薯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最大创新点在于首次使用带齿结构与马铃薯收获机相结合,此结构适用性强、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安装,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操作方便。而且不需使用专门的脱膜机构,并有较大容量的集膜箱。经实地实验,拾膜、脱膜理想,伤薯率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的挑膜齿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挑膜齿2送膜从动带轮3第二动力传动带4送膜主动带轮5从动带轮6第三动力传送带7第一主动带轮8前输送轴9车厢10车轮11后输送轴12螺母13张紧辊14残膜输送带15集膜箱16主动轴17减速器18输送链19松土铲20第二主动带轮21从动轴22第一动力传送带23输送带轮24送膜下从动辊25送膜主动辊26残膜输送支架27送膜上从动辊28六角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车箱9、车轮10、松土铲19、拾膜装置、残膜输送装置和集膜箱15。车轮10设置在车箱9下方,车箱9的前端设有松土铲19。在车箱9的中后部设有车架,车架包括位于其后部的残膜输送支架26。残膜输送装置用于将松土铲19铲出的马铃薯和残膜的混合物输送到车箱9的后部。所述残膜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主动带轮7、前输送轴8、后输送轴11、主动轴16、减速器17、输送链18、第一动力传送带22和输送带轮23。后输送轴11设在车箱9的后部,前输送轴8设在车箱9的前部。输送链18位于车箱9内,套设在前输送轴8和后输送轴11之间。车箱9前部上方设有减速器17,减速器17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主动轴16。主动轴16的一端设有第一主动带轮7,后输送轴11的同侧端设有输送带轮23。第一动力传送带22套设在输送带轮23和第一主动带轮7上。集膜箱15设在车箱9的中后部的上方。集膜箱15的上方具有开口,优选地,集膜箱15的一侧装有两扇能够开合的集膜箱门。拾膜装置,布置在集膜箱15的上方及后方,包括挑膜齿1、送膜从动带轮2、第二动力传动带3、送膜主动带轮4、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螺母12、残膜输送带14、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送膜下从动辊24、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和六角螺栓28。主动轴16上还设有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通过轴承座固定在集膜箱15上。从动轴21上设有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套在第二主动带轮20和从动带轮5上。送膜主动辊25横向转动连接在集膜箱15前部上方的车架上,送膜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车箱(9)、车轮(10)和松土铲(19),其中,车箱(9)的前端设有松土铲(19);车箱(9)的中后部设有车架,车架包括位于其后部的残膜输送支架(26);车箱(9)前端上方设有减速器(17),减速器(17)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主动轴(16);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还包括拾膜装置、残膜输送装置和集膜箱(15);所述残膜输送装置用于将马铃薯和残膜的混合物输送到车箱(9)的后部;集膜箱(15)设在车箱(9)的中后部的上方;拾膜装置,布置在集膜箱(15)的上方及后方,包括挑膜齿(1)、送膜从动带轮(2)、第二动力传动带(3)、送膜主动带轮(4)、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残膜输送带(14)、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送膜下从动辊(24)、送膜主动辊(25)和送膜上从动辊(27);主动轴(16)上设有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通过轴承座固定在集膜箱(15)上,从动轴(21)上设有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套在第二主动带轮(20)和从动带轮(5)上;送膜主动辊(25)横向转动连接在集膜箱(15)前部上方的车架上,送膜主动辊(25)的轴的一端设有送膜从动带轮(2),从动轴(21)上设有送膜主动带轮(4),第二动力传动带(3)套在送膜从动带轮(2)和送膜主动带轮(4)上;送膜上从动辊(27)横向转动连接在残膜输送支架(26)的上端,送膜上从动辊(27)与送膜主动辊(25)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送膜下从动辊(24)横向转动连接在残膜输送支架(26)的下端,送膜下从动辊(24)与送膜上从动辊(27)位于同一竖直面且相互平行;一对张紧辊(13)安装在残膜输送支架(26)上端两侧;残膜输送带(14)套在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和送膜下从动辊(24)上,残膜输送带(14)的内表面与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送膜下从动辊(24)的外表面接触,残膜输送带(14)的外表面与一对张紧辊(13)的外表面接触;残膜输送带(14)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水平部分由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和张紧辊(13)支撑形成,水平部分包括水平残膜输送带上表面和水平残膜输送带下表面,竖直部分由送膜上从动辊(27)、送膜下从动辊(24)和张紧辊(13)支撑形成,竖直部分包括竖直残膜输送带前表面和竖直残膜输送带后表面;残膜输送带(14)的外表面上设有挑膜齿(1)。...

【技术特征摘要】
1.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包括车箱(9)、车轮(10)和松土铲(19),其中,车箱(9)的前端设有松土铲(19);车箱(9)的中后部设有车架,车架包括位于其后部的残膜输送支架(26);车箱(9)前端上方设有减速器(17),减速器(17)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主动轴(16);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齿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还包括拾膜装置、残膜输送装置和集膜箱(15);所述残膜输送装置用于将马铃薯和残膜的混合物输送到车箱(9)的后部;集膜箱(15)设在车箱(9)的中后部的上方;拾膜装置,布置在集膜箱(15)的上方及后方,包括挑膜齿(1)、送膜从动带轮(2)、第二动力传动带(3)、送膜主动带轮(4)、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残膜输送带(14)、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送膜下从动辊(24)、送膜主动辊(25)和送膜上从动辊(27);主动轴(16)上设有第二主动带轮(20),从动轴(21)通过轴承座固定在集膜箱(15)上,从动轴(21)上设有从动带轮(5),第三动力传送带(6)套在第二主动带轮(20)和从动带轮(5)上;送膜主动辊(25)横向转动连接在集膜箱(15)前部上方的车架上,送膜主动辊(25)的轴的一端设有送膜从动带轮(2),从动轴(21)上设有送膜主动带轮(4),第二动力传动带(3)套在送膜从动带轮(2)和送膜主动带轮(4)上;送膜上从动辊(27)横向转动连接在残膜输送支架(26)的上端,送膜上从动辊(27)与送膜主动辊(25)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送膜下从动辊(24)横向转动连接在残膜输送支架(26)的下端,送膜下从动辊(24)与送膜上从动辊(27)位于同一竖直面且相互平行;一对张紧辊(13)安装在残膜输送支架(26)上端两侧;残膜输送带(14)套在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和送膜下从动辊(24)上,残膜输送带(14)的内表面与送膜主动辊(25)、送膜上从动辊(27)、送膜下从动辊(24)的外表面接触,残膜输送带(14)的外表面与一对张紧辊(13)的外表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建明孙发超侯书林王风磊孙岳张梦婕田玉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