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77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胶管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盖合有盖体,所述底座与胶管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一检测槽,所述胶管支撑于所述第一检测槽内且顶部罩设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喷涂标记的开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集检具和标识功能于一体,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胶管周转成本,同时在检具使用时,对合格的胶管,可直接通过向盖体的开槽喷料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
本技术属于质检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
技术介绍
汽车用水管或油管在进行生产中,需要对产品的各种尺寸进行检测,以使其符合使用需求,例如对制品的内径、外径、壁厚、长度、弯曲形状、端头缺口位置等的尺寸及形位偏差进行检测,以便及时修正模具和调整设备,避免出现批量不良品,以减少废品损失。现有技术中针对胶管通常使用检具进行质检,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于控制产品各种尺寸(例如孔径、空间尺寸等)的简捷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以替代专业测量工具,如光滑塞规、螺纹塞规、外径卡规等。然而针对该领域的异形胶管没有相应的检具来进行检查;不能有效保证异形胶管的弯曲度、空间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不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改进方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154203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异形胶管检具,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检具;所述检具包括第一端、自所述第一端向一侧弯折后延伸出的第二端、自所述第二端向一侧弯折后延伸出的第三端、自所述第三端向一侧弯折后延伸出的第四端、自所述第四端向一侧弯折后延伸出的第五端、自所述第五端向一侧弯折后延伸出的第六端。本技术有效保证了异形胶管的弯曲度和空间尺寸的质量要求,便于控制质量,操作快捷准确,提高生产效率,更能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但该结构的检具检测完胶管后,还需将检测合格的胶管转移至下一个工序即移印机,以进行标识移印,而移印机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配合使用定位工装。操作步骤繁复,增加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该装置设计有六个放置槽,在针对不同的异形胶管检测时,还需重新组装摆放,且摆放组装过程繁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胶管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盖合有盖体,所述底座与胶管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一检测槽,所述胶管支撑于所述第一检测槽内且顶部罩设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喷涂标记的开槽。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位于胶管的端部,且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检测胶管的端部平整度的检测挡板。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挡板与第一检测槽之间的底座上设有通槽。以便于所述通槽检测胶管的外径和胶管的外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作为优选: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呈台阶状的弯折部。以便于检测胶管的走向,检测胶管形状,该结构是根据胶管数模设计的,生产的胶管应该符合检具。作为优选: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支撑胶管的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与胶管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二检测槽。作为优选:支撑于呈弯曲部分的胶管的所述检测台的长度小于支撑于呈直线部分的胶管的所述检测台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胶管为异形胶管,所述底座包括位于首端的第一底座和位于尾端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高度。以便于检测胶管形状,该位置是根据胶管数模设计的,生产的胶管应该符合检具。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台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检测台和靠近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二检测台,所述第二底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检测台的高度,所述第二检测台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检测台的高度,所述第一检测台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高度。以便于检测胶管形状,该位置是根据胶管数模设计的,生产的胶管应该符合检具。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检测台用于支撑呈直线状的所述胶管,且所述第一检测台上的第二检测槽呈倾斜状。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检测台用于支撑呈弯曲状的所述胶管,所述第二检测台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检测台的长度;所述第二检测台上的第二检测槽的长度等于呈直线状的所述胶管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集检具和标识功能于一体,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胶管周转成本,同时在检具使用时,对合格的胶管,可直接通过向盖体的开槽喷料实现,操作简单方便。2、本技术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通过设置的第一底座、第一检测台、第二检测台和第二底座即可实现胶管的外径、长度、弯曲形状、端头平整度等方面的检测,同时有效针对异形胶管的检具进行合理设计,通过四个部分组装即可实现,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和用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所示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盖体;11、开槽;12、合页;2、第一检测槽;3、检测挡板;4、通槽;41、弯折部;5、第二检测槽;6、第一底座;7、第二底座;8、第一检测台;9、第二检测台;10、胶管;101、连接段;102、弯勾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胶管10的可标识检具,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胶管10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盖合有盖体1,所述底座与胶管10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10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一检测槽2,所述胶管10支撑于所述第一检测槽2内且顶部罩设所述盖体1,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用于喷涂标记的开槽11。其中所述底座通过合页12与盖体1,使盖体1能够随意打开或扣合。本技术的用于胶管10的可标识检具,集检具和标识功能于一体,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胶管10周转成本,同时在检具使用时,对合格的胶管10,可直接通过向盖体1的开槽11喷料实现,操作简单方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位于胶管10的端部,且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检测胶管10的端部平整度的检测挡板3。所述检测挡板3与第一检测槽2之间的底座上设有通槽4。所述通槽4内设置有呈台阶状的弯折部41。所述通槽4用于检测胶管的外径和胶管的外形,所述弯折部41用于检测胶管的走向和形状。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支撑胶管10的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与胶管10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10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二检测槽5。所述胶管10为异形胶管10。支撑于呈弯曲部分的胶管10的所述检测台的长度小于支撑于呈直线部分的胶管10的所述检测台的长度。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底座包括位于首端的第一底座6和位于尾端的第二底座7,所述第二底座7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底座6的高度。上述结构的设计,进一步针对胶管形状进行检测,该位置是根据胶管数模设计的,生产的胶管应该符合检具。所述检测台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底座6的第一检测台8和靠近所述第二底座7的第二检测台9,所述第二底座7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检测台9的高度,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胶管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盖合有盖体,所述底座与胶管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一检测槽,所述胶管支撑于所述第一检测槽内且顶部罩设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喷涂标记的开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胶管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盖合有盖体,所述底座与胶管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一检测槽,所述胶管支撑于所述第一检测槽内且顶部罩设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喷涂标记的开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位于胶管的端部,且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检测胶管的端部长度公差的检测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挡板与第一检测槽之间的底座上设有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呈台阶状的弯折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支撑胶管的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与胶管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二检测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胶管的可标识检具,其特征在于:支撑于呈弯曲部分的胶管的所述检测台的长度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曲昊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