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769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换热组件;壳体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排、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设置于壳体的第一开口端,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端板设置于壳体的第二开口端,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换热管排包括换热管,换热管排设置于壳体内,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另一端穿入或穿过第二通孔;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封头,第一封头上设有第一进液口,另一端设有第二封头,第二封头上设有第一出液口;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压能力好,耐磨损,不易堵塞,有利于对含有较大颗粒物或粘稠性液体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性能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对脱硫浆液、锅炉冲渣水等有较大颗粒物或粘稠度较高的液体进行换热时,通常采用全焊接宽流道板式换热器进行热量回收,但是,这种换热器存在以下缺点:(1)耐压能力差;(2)板式换热元件采用压制成型,且板片厚度较薄(板片厚度过厚,在压制过程中会产生裂纹),这样就造成板片的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3)发生泄漏无法进行修复;(4)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换热器,其结构简单,耐压能力强,换热效率高,抗堵塞性好,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性能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组件;所述壳体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排、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换热管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换热管排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换热管排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平行设置,每组所述换热管排包括多根平行排布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通孔,另一端穿入或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同一组所述换热管排中的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壳体内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管排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端设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上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在靠近第二开口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封头的一侧,所述壳体的侧壁在靠近第一开口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封头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壳体内的流体通道连通。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数量为多片,多片所述折流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换热管排贯穿所述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将所述壳体内的流体通道围成S型通道。可选地,同一组所述换热管排中的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为0~8mm,所述壳体内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管排之间的间距为3~25mm。可选地,所述换热管的远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端端面距离所述第一端板的距离为3~500mm。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固定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可选地,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或矩形。可选地,所述换热管为圆管、方管、扁管或内螺旋管。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性能换热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压能力好,耐磨损,不易堵塞,有利于对含有较大颗粒物或粘稠性液体进行换热;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都可拆卸,这样便于拆装维护;当其中某部分零件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的零件即可,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还方便对壳体内部进行清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性能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1-壳体;111-第一固定环;112-第二固定环;113-第二进液口;114-第二出液口;12-换热管排;121-换热管;13-第一端板;131-第一通孔;132-第一密封圈;14-第二端板;141-第二通孔;142-第二密封圈;15-折流板;16-第一封头;161-第一进液口;17-第二封头;171-第一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性能换热器,包括壳体11和换热组件。参考图3所示,壳体11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壳体11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壳体11的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参考图1、2和4所示,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排12、第一端板13和第二端板14第一端板13上还设有第一通孔131,第一端板13设置在壳体11的第一开口端。第一端板13与壳体11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比如焊接;第一端板13与壳体11也可以是滑动连接,即第一端板13相对于壳体11能够沿壳体11的轴线方向滑动,第一端板13滑动时,第一端板13与壳体11之间也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保证了液体不会泄露。当然,第一端板13也可以通过第一固定环111与壳体11连接,第一固定环111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换热组件;所述壳体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排、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换热管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换热管排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换热管排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平行设置,每组所述换热管排包括多根平行排布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通孔,另一端穿入或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同一组所述换热管排中的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壳体内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管排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端设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上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在靠近第二开口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封头的一侧,所述壳体的侧壁在靠近第一开口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封头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壳体内的流体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换热组件;所述壳体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排、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换热管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换热管排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换热管排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平行设置,每组所述换热管排包括多根平行排布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通孔,另一端穿入或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同一组所述换热管排中的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壳体内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管排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端设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上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在靠近第二开口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封头的一侧,所述壳体的侧壁在靠近第一开口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封头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壳体内的流体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折流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兴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