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祝培钫专利>正文

微型装置及其活动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3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装置及其活动带。活动带8可将手持微型装置1固定在手、手腕或臂膀上,使之不仅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解放了手。活动带8为两条带或一条宽带,与外壳侧面下部或下棱部凹槽2内的轴3相连。壳带联接件9用弹性爪扣10、自锁爪扣20、弹性条自锁爪扣27、双爪扣30、弹性卡40、尼龙粘扣50或它们的各种组合;带连带联接件6用双排销孔扣60或与壳带联接件9类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装卸方便,利于推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电脑和家电的手持微型装置,更具体地说,是关于这类微型装置及其活动带
技术介绍
a.需要带手持微型装置,如掌上电脑、手机、手机电脑、PDA、掌上DVD、MP3、GPS、复读机、仪表等,一般没有用带。但现在人们为了携带和方便地使用它们,有时希望能安装上带,将它临时固定在手、手腕或膀臂上。显然,为了固定较宽的微型装置,一条手表式的窄带是不够的。b.活动带人们不仅要带,而且追求是活动带。使用时,能方便、快速地装上不用时,又很容易将它卸下。到目前为止,在市场上尚未见到这种活动带。c.外壳凹槽人们还想保持这些微型装置的完整流畅的美学外观,而不愿看到有像手表壳侧边的凸起部。因此,在微型装置外壳1侧边设凹槽2,就成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d.联接件手表带是大家熟悉的。它由两部分构成与带扣联接件连在一起的部分和表带部分。每一部分的一端,通过弹簧销嵌入表壳侧面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孔内,实现壳与带的联接。这种弹簧销式的壳带联接件,安拆都要用夹子。除了换带,装成之后很少又拆开。使用时,再将表带部分与带扣相联成为一条完整的手表带。这种带连带联接件6的结构型式已很多,例如 销孔扣,如AT50A/94,申请日1994.1.14,即CN1113424A,申请日1995.1.13(参见图2c);双爪扣,如CN2214756Y,申请日1995.3.2(参见图6;尼龙粘扣(参见图8)。鞋带多用尼龙粘扣或销孔扣。钥匙链和背包带多用自锁爪扣(参见图5)。书包带常用弹性卡扣(参见图7)或自锁爪扣。最简单的联接件是弹性爪扣(参见图4)。
技术实现思路
微型装置及其活动带的关键是外壳侧面开设的凹槽2和壳带联接件9。实践证明,上列几种公知的联接件结构是十分成功的。本专利技术将它们改进用到微型装置上作成壳带联接件9,以解决壳与带的活动联接问题,实现易于装卸的活动带结构。活动带主要是便于装卸的壳带联接件9与带8固结成一体的组件的简称,也包含有关的带连带联接件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1.微型装置外壳1的两个对应侧面下部(图6)或下棱部(参见除图6外的图),各开设有一或两个凹槽2;在凹槽2内固定一或两根轴3;容易装卸的壳带联接件9与带8相连成一体,构成活动带8;壳带联接件9比凹槽2约窄,以避免联接件9在凹槽2内来回晃动;使用时,将壳带联接件9安置在轴3上,实现活动带8与外壳1的联结;不使用时,将壳带联接件9从轴3上拆掉,即可实现壳带分离(参见图1a、2a、3)。2.每条带8由一根整带或由两部分带构成一根整带8的两端分别与壳带联接件9相连(参见图1b);而带分为两部分者,每一部分的一端与壳带联接件9相连,另一端则相互带连带,由带连带联接件6实现(参见图2b)。3.壳带联接件9用弹性爪扣10(图4)、自锁爪扣20(图5b)或弹性条自锁爪扣27(图5c)、双爪扣30(图6)、弹性卡40(图7)、尼龙粘扣50(图8),或它们的各种组合。4.除尼龙粘扣50总是自身与带8构成一体外(参见图1b、图8),其它各种壳带联接件9均通过自身的轴5与带8相连共同一起构成活动带(参见各图)。5.壳带联接件9上的轴5与带8相连有两种形式带8为布皮带或塑料带者,将带弯回后,用缝纫方式54固结(参见图1b、2b、6b、7b);带8为金属带者,则采用铰结方式55(参见图4b、图5)。6.当侧面仅有一个较宽的凹槽2时,相应较宽的弹性爪扣10、自锁爪扣20或弹性条自锁爪扣27有两个爪12;两支爪身11由联结桥15相连(参见图4d)。7.两部分带相连用的带连带联接件6用双排销孔扣60(参见图2c)或与壳带联接件9类同的公知结构。8.带8无或有稍许弹性。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装卸方便,可随时更换不同色彩和结构的带,对微型装置的原整体外观和结构影响不大,符合应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明显的不仅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手获得了解放。附图说明图1a是一种微型装置的侧视图,两条活动带8与下棱部凹槽2内的轴3相连;图1b为图1a中沿I-I线的剖视图,可见一条带8的两端用不同的壳带联接件9弹性爪扣10及尼龙粘扣50;图2a是一种微型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条宽活动带8;图2b为图2a中沿II-II线的剖视图,可见活动带8由两部分带构成;图2c为图2b中带连带联接件6的双排销孔扣60; 图3是一种手机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条活动带8;图4a是弹性爪扣10与凹槽2内轴3相连的正视图;图4b为图4a中沿A-A线的剖视图,描述用弹性爪扣10的活动带8;图4c为图4b的反向,描述反向弹性爪扣10;图4d为宽带用的双弹性爪扣10的结构外形图;图5a是自锁爪扣20与凹槽2内轴3相连的的正视图;图5b为图5a中沿B-B线的剖视图,描述用自锁爪扣20的活动带8;图5c是另一种弹性条自锁爪扣27的剖面图;图6a侧面下部凹槽2内轴3相连的双爪扣30的正视图;图6b为图6a中沿C-C线的剖视图,描述用双爪扣30的活动带8;图7a是弹性卡40与凹槽2内轴3相连的的正视图;图7b为图7a中沿D-D线的剖视图,描述用弹性卡40的活动带8;图8a是尼龙粘扣50与凹槽2内轴3相连的的正视8b为图8a中沿E-E线的剖视图,描述用尼龙粘扣50的活动带8。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a侧视图表明可折叠屏盖7已翻开。由于侧边长,为了稳定用两条活动带8通过壳带联接件9与外壳1侧面下棱部凹槽2内的轴3相连。图1b可见一条活动带8是由两端不同的壳带联接件9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组件①左边的尼龙粘扣50与带8系自成一体的(参见图8b);②右端为弹性爪扣10(参见图4b);带8的右端已在进入市场前,先穿过弹性爪扣10的轴5,弯回用缝纫54固结,加工成为一个整体活动带8。使用时,先将爪12向上沿轴3旋转插入凹槽2扣住轴3;然后,将左边有尼龙粘扣50的带8端穿过左侧凹槽2;再调节好带长度后,使弯曲部51紧贴在轴3上,穿过前环53,将尼龙粘扣50扣紧,最后用滑动环52套住余带。这样即可实现壳带连接,将微型装置临时固定在手、手腕或膀臂上。不用时,很容易将联接件10和50反问从轴3上拆掉,实现壳带分离。图2a与图1a的不同点是,由于侧边较短,仅用一条宽活动带8。图2b示出两部分带的两端均是弹性爪扣10。使用时,调节好带长度后,将左右带通过带连带联接件6连接成为一条活动带8。图2c示出图2b中的带连带联接件6用的是双排销孔扣60。左边为孔扣部分60,右边为孔带部分61。这是一般布皮或塑料表带用的结构。孔扣60的侧板67与前端条64和后端轴65固结。由于带8宽,用了由联结桥69相联的两条止动销66;其后端与轴65铰结。使用时,右带61穿过前端条64,止动销66的前部插入孔68后扣定;用滑动环62将两带套住。最好在孔扣60的旁边有固定环63。带连带联接件6也可用壳带联接件9的类似结构。图3与图2a的不同点是,由于侧面更短,仅用了一条较窄活动带8。图4a和图4b与图1b右端的不同点是金属带8端的铰圈55套在爪身11下端两侧联结的轴5上构成活动带。由于有向外弯的爪端13使得便于旋入。图4c的反向弹性爪扣10,要从轴3上部向下旋转插入。图4d双弹性爪扣10的两支爪身11与联结桥15和侧板14固结。连接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装置及其活动带,包括外壳(1)、壳带联接件(9)和带(8),其特征在于:微型装置外壳(1)的两个对应侧面下部或下棱部,各开设有一或两个凹槽(2);在凹槽(2)内固定一或两根轴(3);容易装卸的壳带联接件(9)与带(8)相连成一体,构成活动带(8);壳带联接件(9)比凹槽(2)约窄,以避免联接件(9)在凹槽(2)内晃动;使用时,将壳带联接件(9)安置在轴(3)上,实现活动带(8)与外壳(1)的联结;不使用时,将壳带联接件(9)从轴(3)上拆掉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培钫张云
申请(专利权)人:祝培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