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军专利>正文

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33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调节方法。内施工平台包括内环组件和多个内模支撑组件,内环组件为环形,多个内模支撑组件环绕内环组件设置,每个内模支撑组件均可转动地连接在内环组件上,每个内模支撑组件均具有远离内环组件的外端,每个内模支撑组件的外端可支撑在塔筒的内模板上,每个内模支撑组件均构造成在转动过程中外端与内环组件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的半径连续可调。由此,在塔筒建造时不再需要建造多个直径不同的内施工平台,降低了内施工平台的建造个数,降低了内施工平台的生产成本。

Internal construction platform for tower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inner construction platform for tower construction. The inner construction platform consists of an inner ring component and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model support components. The inner ring component is a ring.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model support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inner ring component. Each internal model support component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inner ring component. Each internal model support component has an outer end away from the inner ring component and each internal model support component has an outer end. The end can be supported on the inner formwork of the tower barrel,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uter end and the inner ring assembly can be adjusted continuously during rotation.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radius of the inner construction platform used for tower construction is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As a result,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to build multiple internal construction platform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er barrel, the number of internal construction platforms is reduc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platform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塔筒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风机发电效率的增加,叶片长度越来越长,与之匹配的风机塔筒的高度和截面尺寸也不断增加。钢结构塔筒由于成本较高、运输困难,因此难以满足大截面高塔筒的建造要求。而混凝土塔筒能够经济地建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因此得到广泛关注。由于运输条件和加工条件限制,大截面塔筒采用现浇形式比预制加工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更快的施工速度等优势。现有技术为满足塔筒内径不断改变的需求,需要设计不同直径的内平台,因此需要多套内平台满足施工需求,由此,导致平台数量大,经济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所述内施工平台可以实现连续调节平台直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所述内施工平台包括:内环组件和多个内模支撑组件,所述内环组件为环形,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环绕所述内环组件设置,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内环组件上,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具有远离所述内环组件的外端,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的所述外端可支撑在塔筒的内模板上,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构造成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外端与所述内环组件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同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由于内模支撑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外端与内环组件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使得内施工平台的半径连续可调。由此,在塔筒建造时不再需要建造多个直径不同的内施工平台,降低了内施工平台的建造个数,降低了内施工平台的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还包括:调整环,所述调整环位于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均与所述调整环相配合,所述调整环绕所述内环组件转动时可同时带动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转动。具体地,所述内环组件为圆形,所述调整环为与所述内环组件同心的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还包括:多个滑框,所述多个滑框沿所述调整环的周向间隔开布置,每个所述滑框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调整环上,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包括:主撑杆,所述主撑杆的内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内环组件上,所述主撑杆的外端可支撑在塔筒的内模板上,所述主撑杆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滑框内。具体地,所述主撑杆和所述滑框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更具体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在所述主撑杆上的多个第一锁紧孔,所述多个第一锁紧孔沿所述主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设在所述滑框上的第二锁紧孔;配合在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二锁紧孔内的锁紧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包括:辅助撑杆,所述辅助撑杆的内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内环组件上,在由内到外的方向上所述辅助撑杆向上倾斜延伸,所述辅助撑杆的外端与所述主撑杆的外端相连。具体地,所述内环组件包括两个圆形的内圈,两个所述内圈沿高度方向间隔开地同轴设置,所述主撑杆与上方的所述内圈相连,所述辅助撑杆与下方的所述内圈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内模支撑组件转动的驱动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的内模支撑组件处于一个位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述的内施工平台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的内模支撑组件处于另一个位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述的内施工平台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内施工平台1、内环组件10、内模支撑组件20、主撑杆210、辅助撑杆220、调整环30、滑框40、第二锁紧孔4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1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1,内施工平台1包括内环组件10和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内环组件10为环形,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环绕内环组件10设置,每个内模支撑组件20均可转动地连接在内环组件10上,每个内模支撑组件20均具有远离内环组件10的外端,每个内模支撑组件20的外端可支撑在塔筒的内模板上,每个内模支撑组件20均构造成在转动过程中外端与内环组件10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内模支撑组件20的外端可支撑在塔筒的内模板上,内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内环组件10上,因此内模支撑组件20的外端与内环组件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即为内施工平台1的半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个内模支撑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外端与内环组件10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时,这就意味着每个内模支撑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外端与内环组件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即内施工平台1的半径连续可调。由此,在塔筒建造时不再需要建造多个直径不同的内施工平台1,降低了内施工平台1的建造个数,降低了内施工平台1的生产成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1,由于内模支撑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外端与内环组件10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使得内施工平台1的半径连续可调。由此,在塔筒建造时不再需要建造多个直径不同的内施工平台1,降低了内施工平台1的建造个数,降低了内施工平台1的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1还包括调整环30,调整环30位于内环组件10的外侧,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均与调整环30相配合,调整环30绕内环组件10转动时可同时带动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浇筑塔筒的过程中塔筒的形状不会有大的变动,仅仅是塔筒的内径发生变化,因此,在调节内施工平台1时,内施工平台1的形状最好也不发生变动,由此可以得出在调整过程中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最好是同步转动的。如果没有设置调整环30,则要实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同步转动较为困难,且会增加驱动成本。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调整环30可以带动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转动,既实现了多个内模支撑组件20的同步转动,又降低了驱动成本。具体地,内环组件10为圆形,调整环30为与内环组件10同心的圆形。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施工平台包括:内环组件、多个内模支撑组件及调整环,所述内环组件为环形,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环绕所述内环组件设置,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内环组件上,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具有远离所述内环组件的外端,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的所述外端可支撑在塔筒的内模板上,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构造成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外端与所述内环组件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其中:所述调整环位于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均与所述调整环相配合,所述调整环绕所述内环组件转动时可同时带动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施工平台包括:内环组件、多个内模支撑组件及调整环,所述内环组件为环形,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环绕所述内环组件设置,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内环组件上,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具有远离所述内环组件的外端,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的所述外端可支撑在塔筒的内模板上,每个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均构造成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外端与所述内环组件之间的距离连续可调;其中:所述调整环位于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均与所述调整环相配合,所述调整环绕所述内环组件转动时可同时带动所述多个内模支撑组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组件为圆形,所述调整环为与所述内环组件同心的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塔筒建造的内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滑框,所述多个滑框沿所述调整环的周向间隔开布置,每个所述滑框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调整环上,所述内模支撑组件包括:主撑杆,所述主撑杆的内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内环组件上,所述主撑杆的外端可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