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电装置及具备该除电装置的输送装置本申请是于2015年3月2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138658.3(优先权数据:2014-068999,2014.03.28,JP;专利技术名称为“除电装置及具备该除电装置的输送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来自放电电极的放电来生成电离物质而将除电对象物除电的除电装置及具备该除电装置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通过放电而生成电离物质的放电电极,有时候伴随着来自该放电电极的放电而附着异物。在日本特开平5-16657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基板的表面设有线状的放电电极并在基板的内部埋设有面状的感应电极的沿面电晕放电元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果异物附着于该放电电极,则该异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放电电极的放电能力下降。另外,取决于基板的材质,还有可能基板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由此,放电电极的放电能力下降。在经验上清楚,在放电电极的周围的空气的湿度高的情况下,容易附着这样的异物。而且,伴随着异物的附着而产生的放电电极的放电能力的下降导致除电装置的除电能力的下降。与此相对的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电装置,是通过来自被平板状的基板的表面部支撑的放电电极的放电来生成电离物质而对除电对象物除电的除电装置,具备:加热部,由所述基板支撑,对所述基板加热;和传热体,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并且热传导率比所述基板的热传导率更大;其特征在于以下,所述放电电极以连续的线状形成,所述传热体遍及所述基板的表面部中的设定范围的整面而以与所述基板接触的状态设置,所述设定范围包括与所述加热部相对应的部分且设定于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应的部分的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8 JP 2014-0689991.一种除电装置,是通过来自被平板状的基板的表面部支撑的放电电极的放电来生成电离物质而对除电对象物除电的除电装置,具备:加热部,由所述基板支撑,对所述基板加热;和传热体,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并且热传导率比所述基板的热传导率更大;其特征在于以下,所述放电电极以连续的线状形成,所述传热体遍及所述基板的表面部中的设定范围的整面而以与所述基板接触的状态设置,所述设定范围包括与所述加热部相对应的部分且设定于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应的部分的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以线状形成,并且沿着所述放电电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金属制的框体部,该金属制的框体部覆盖所述基板的表面部且在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所述传热体以与所述框体部接触的状态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部由不锈钢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性材料是从所述基板的表面部沿垂直方向离开的方向上的热传导率为1.0W/m·K以上且2.0W/m·K以下的树脂,所述基板由热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进,奧山明,中尾多通夫,池田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